2017-2018学年下学期高二语文期中测试题及答案(word版)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24 20:12:56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高二语文(人教版)试题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本试题相应的位置。 2.全部答案在答题卡上完成,答在本试题上无效。

3.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

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用0.5mm 黑色笔迹签字笔写在答题卡上。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题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 一3题。

有一种文化的季节循环论,正在被轻易地认为有效:我们的传统文化,尾随着科技与经济的步伐,正要进入一个更好的季节,宛若逢春的枯木,可以通过深情召唤与重金注入,重现其活力。事实上,这场可以简单地命名为“国学热”的思潮,是不是真的能让古典文化满血复活呢?那些亚细亚古典生产方式下的文化图景,显然不可能再次以完整体的形式重临于此时此地——这似乎是所有国学提倡者心知肚明的事。当然,文化的命运自不必过分悲观,从来复兴都是创新的心理学遁词,复原只是重构的舞台剧面具,文明的演进及其形态变化有其自身的逻辑。只不过,在腔调杂陈的各种倡导声中,存在着一种可以避免的“影响的偏差”:所有觉得自己更加热情的国学爱好者们所能触及到的,很可能只是一个国学的幻象。传统文化经由未必透明却总是变形的哈哈镜呈现出来,即使暂时不闹笑话,多半也会落下知识或识见方面的笑柄与话柄::

在这种状况下,颇有提出了解古典文化常识的必要,以便正本清源:五十年前,语言学家王力先生主编的《古代汉语》四大册中即已经有大致齐全的表述::这部主要针对当时大学中文系本科生的古汉语专业教材中,特订体例加入“通论”的部分,并置于文选以及常用词之外,将古代文化作为学习古代语言文字必备的背景:后来,这部分“通论”附庸独立成书,名字就叫做《中国古代文化常识》,内容涵盖天文、地理、历法这些知识,姓名、宗法、礼俗、衣饰、饮食、车马这些古典经验,以及科举、宫室、乐律等社会秩序与社会中心的构架,各个分章,这就可以让人更加集中、更有体系地了解古典时期的文化概况二

这套书最初的编撰者皆是知名的语文学者,经由王力先生统稿之后,又经由叶圣陶、姜亮夫等先生审校,如此学养的阵容,同类中鲜有他书可媲。

而新出修订版增补了非传统学术所能框囿的考古学所得材料,配以图释,关于古典时代的知识面貌能汲取学界更新的认识,使常识并不停滞于旧说,而能与新知俱进:这种处理方式,构成了增补内容与正文之间类似经传的配合关系,无疑为重版与再生往昔年代的学术经典,提供了一种可操作的进化方案同时,也为本书提供了延展向未来的空间,使之不至于处于常识与教材经常面临的困境:成为研究基石的同时也是绊脚石与挑战目标。在某种意义上,本书于是成了一部常能更新的关于中国古代文化的微型百科全书。 (选自朱琺《王力主编〈中国古代文化常识 > 书评》,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中国的传统文化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正要进入一个更好的季节。 B.国学的爱好者们,他们所接触的国学其实可能都是变形后的国学,而非原貌。 C.王力先生主编的《古代汉语》对中国古代文化常识已经有了非常完备的叙述。 D.新书的增补内容和正文构成类似经传关系,可见增补内容更为重要,如经一般。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文章高屋建瓴,立足国学来介绍和评价王力先生的《中国古代文化常识》。

B.文章回顾《中国古代文化常识》产生过程及其编审,是为了凸显该书的学术地位。 C.文章从处理方式、影响力和存在问题几方面对新版《中国古代文化常识》做了论述: D.本文先交代人们对传统文化的热衷与误解,为下文评价《中国古代文化常识》作铺垫: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在古代生产方式下产生的国学不可能在当下生产方式下再次完整地复兴: B.自古以来,文化的复兴,本质是文化创新,只是打着复兴的名义进行创新c C.国学的本源在于古代文化常识,明了这些常识,能有效避免对国学的误解二

D.新版《中国古代文化常识》没有面临让古代文化常识成为绊脚石与挑战目标的困境。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一6题。

白菜石 三石

①龚一笑,烧城师院教授o我跟他亦师亦友,他虽然大不了我几岁,却是我正儿八经的老师。在饶城奇石收藏界,龚一笑名望极高,算是鼻祖级人物。正所谓“近朱者赤”,我虽然兴趣不大,但经常跟龚一笑在一起,多少受些影响,家里也有些藏石:有的是跟龚一笑在山沟河汊里拣的,有的是朋友赠送的,更多的是死乞白赖地从奠一笑家顺的二不过,都是一般的货色。

②龚一笑好东西不少,值多少钱不知道。以他的说法,一块石头换一套房,没有大厦千间,数十间还是有的。不过,龚一笑的好石头常年被销在屋里,一般人不让看:我也是一般人,央求多次外加点儿蛮横,袭一笑才不情不愿打开门锁,这才得以匆匆一睹:

③不过,也有例外。一次,在龚一笑家喝酒,酒到酣时,他竟然主动进屋,搬出一件珍藏:那是一块形如白菜的奇石。没有经过丝毫雕琢,纹理清晰可见,大小与白菜接近,浑然天成。我惊呼一声,啧啧称奇,如与铅山的白菜碑一并展示,必然相得益彰。

④龚一笑抿着酒,嘿嘿一笑,你能联想到白菜碑,也不枉你我师生朋友一场:白菜碑为明代铅山县令笪继良所绘。碑上题词:为民父母,不可不知此味;为吾赤子,不可令有此色。作为地方官员,要坚守此道,如白菜一般清白做人、做官。

⑤市委已找谈话,我从市直一个清水衙门直接空降到县里任职,且是正职,手上权力不可同日而语。 ⑥我蓦然明白龚一笑的良苦用心,正色道,老师教诲,学生谨记,不过—— ⑦不过什么?

⑧我狡黠一笑,将白菜石移至跟前,老师要是放心不下,不如将此石赠与学生,学生必定每曰观石而三省其身。

⑨龚一笑脸色一变,一把将石头搂进怀里,连说两声,君子不夺人之所好,君子不夺人之所好。匆匆搁进屋,封门上锁。 ⑩我哈哈大笑。

?在县里工作,不似在市里那般清闲,忙得焦头烂额,没时间把玩石头。但时间久了,竟有人知道我那一丁点的喜好,不时有好事之人弄两块石头请我鉴赏,或者送我把玩。我一般不收,偶尔收下一块两块,也回赠人家,算是玩家之间的相互馈赠,也没把这太当回事。曾有一块摆在办公桌上,名为“寒江独钓”,是我最为喜欢之物。

?与龚一笑往来也少了,只是偶然电话“骚扰”,免不了请他前来喝酒吃肉,还有賞石。电话里龚一笑笑得不屑一顾,你能有什么好石头值得我远道跑去。我说还真有一块,就摆在办公室,你来了便知。

?龚一笑还真来了,直接推门进来。我从座椅上一蹦而起,兴奋之情难以言表::龚一笑却不理睬我,目光落在桌上的“寒江独钓”上。我得意地说,以你专家的眼光,看我这块石头怎么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