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后”大学生消费状况调查与分析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18 21:42:45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90后”大学生消费状况调查与分析

作者:孙红姐

来源:《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2017年第05期

[摘 要] “90后”大学生处于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作为新时代的年轻群体,他们的消费具有鲜明的个性化、时尚化等时代特征。对他们的消费状况进行调查与分析,可以把握当代大学生的消费特点和价值取向,为对当代大学生进行合理消费行为的引导提供一定的对策。

[关 键 词] “90后”大学生;消费状况;调查与分析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7)13-0049-01 一、高校“90后”大学生消费状况的调查

作为特殊的消费群体,“90后”大学生消费具有鲜明的个性化、时尚化等时代特征。为充分了解地方高校“90后”大学生的消费现状和消费特点以及存在的消费问题,帮助当代大学生树立正确合理的消费观念,本文通过搜集国内外有关大学生消费方面的资料文献,结合“90”后大学生实际消费状况,设计了地方高校“90”后大学生消费现状调查问卷,并确定安徽省某高校共计315名“90”后大学生作为调查对象,调查对象平均年龄在18~22岁,男生120人,占38.1%,女生195人,占61.9%,文科专业学生180人,占57.1%,理工科专业学生135人,占42.9%,农村生源208人,占66%,城镇生源107人,占34%。调查历时1个月,发放问卷320份,收回有效问卷315份,有效回收率为98.81%。通过调查得出:在校大学生的人均开销平均每月约1000元左右,而家庭供给是在校大学生消费资金的主要来源。乡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及学生所在家庭经济状况不同,学生消费水平存在着明显的差距,总体来看,“90”后大学生消费结构呈现出二元化的结构趋势,来自城镇的大学生消费支出总额一般高于来自农村的大学生。同时,年级差别对大学生消费支出也存在着一定的影响。大一学生由于刚进入大学校园,处于环境适应期,消费支出还不够稳定,在非预期支出以及意外性支出方面比其他年级的学生多。而大二学生消费支出相对稳定,意外性支出相应较少。面临着考研、考证、就业等压力的大三、大四学生用于辅导培训、学习用品及交通方面的支出比其他年级的学生要多。在开销支出类别方面,性别差异表现明显,男生用在通讯、数码电子产品及上网等费用支出方面开销明显高于女生,而女生则更倾向于服装、修饰等个人形象消费。

从调查统计总体情况来看,“90”后大学生消费状况良好,理性消费是“90”后大学生消费的主流现象。但进入高校之后,由于社会阅历较浅,缺乏生活经验,非理性消费问题在“90”后大学生中也日益增多。主要变现为部分“90”后大学生消费价值观还不够成熟,易出现超前消费、盲目消费等不良问题。另外,很多“90”后大学生理财意识淡薄、没有具体的日常消费计划习惯,数据显示68%以上的大学生没有理财或详细记账的习惯,很多大学生消费较为随意,不留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意自己每天消费费用额度。在未对自身消费进行合理计划、消费资金不足的情况下,有的学生甚至通过借款透支消费,由于长期盲目消费,致使自己成为校园“月光族”或“负翁”中的一员。 二、助力高校“90后”大学生树立正确消费观的对策

90”后大学生消费不仅涉及大学生自身的健康成长及所在家庭的和谐幸福,更关系到社会经济的健康可持续发展。针对“90”后大学生当前消费状况和出现的各种消费问题,笔者认为应以加强“90”后大学生消费观培育为重点,只有学校、社会、家庭及大学生自身通力合作,开展全方位教育,才能引导“90”后大学生形成正确的消费观,使他们的消费向着健康、合理的方向发展。

(一)从学校层面来说,应本着“育人为先”的原则,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培养全方位的高素质人才。

在大学生消费领域,倡导绿色和谐消费观,积极营造良好的校园消费文化氛围,通过开设相关消费教育及理财教育的课程,制定严格的消费管理制度,切实对“90”后大学生进行消费行为教育和管理。针对校园贷等不良校园经济现象,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管理者尤须重视对“90”后大学生进行信贷风险防范教育,同时有重点地帮扶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促使他们顺利完成学业。

(二)消费也是一种社会活动,“大学生的盲目消费同符号消费一样容易受到环境的影响”[2]。

从社会层面而言,在校大学生社会经验相对不足,在社会环境的影响下,由于消费群体从众作用的效应,他们的消费行为会产生着相互影响,并且出现趋同现象。其中在社会效应的宣传方面,大众传媒的宣传会对大学生消费行为产生直接的导向作用,因而在社会层面应发挥传媒的正面舆论力量,营造良好的消费社会文化氛围,抵制不良的社会消费风气。而在综合教育方面,个体家庭的教育对孩子的影响则是潜移默化的。为促使子女形成合理的消费行为,家长自身在消费方面须做好表率,以身作则,不冲动盲目消费。另外教育孩子从小养成勤俭节约、吃苦耐劳的品质,同时,注意帮助孩子理财能力的培养,发现子女出现消费不良问题及时予以干预和改正。

(三)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本原因,为促成大学生形成正确的消费观,还须积极发挥大学生自我教育的主观自觉性,不断提升其自身的消费修养。

古人言:“取之有度,用之有节,则常足”,节俭消费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自身及家庭条件允许的范围内,大学生消费应把握适度消费的原则,树立节俭而有度的消费观,避免出现过度消费等不合理的消费行为。 参考文献: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1]王彬.大学生消费行为及消费心理调查与研究[J].中国经贸导刊,2012(26).

[2]曲苒.大学生消费价值观分析及教育对策浅探[J].陕西教育(高教版),2011(4):32-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