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自然地理学王健课后题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4 0:18:51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较为破碎 D、背冰坡较为平缓

19、【单选题】冰缘环境通常处于()摄氏度上下波动的情况。(D)A、-10 B、4 C、-4 D、0

20、【判断题】冻融风化而产生的土体和碎石在冻融作用下向下不断地蠕动称为融冻扰动。(X)

21、【判断题】冰斗与冰川移动不同,冰斗容易形成V型。(√) 22、【判断题】一些山地的形成会导致迎风坡或背风坡的气流发生变化。(√)

23、【判断题】黄土地貌可以根据地貌部位划分为沟谷地貌和沟间地貌。(√)

24、【判断题】冻土是永久性的。(X)

第十二章生物圈与水圈、大气圈、岩石圈的相互作用

1、【判断题】生物风化包括生物机械风化作用和生物化学风化作用。(√)

2、【单选题】芒萁多分布于(A)。

A、酸性土壤 B、碱性土壤 C、中性土壤 D、弱酸性或弱碱性土壤 3、【单选题】岩石和生物之间联系的纽带,同时又是作用的桥梁的是(C)。

A、降水 B、日照 C、土壤 D、地形

4、【单选题】青藏高原隆起后,其北部的植被变化是(B)。 A、山地常绿针叶林变为高山荒漠 B、灌丛草原变为高山荒漠 C、山地常绿针叶林变为高山草原 D、灌丛草原变为高山草原

5、【判断题】我国现在黄河中下游地区在老第三纪分布的植被是副热带落叶林。(X)

6、【判断题】醉树的形成主要是受到附近铜矿的影响,所以可以作为探矿的依据。(X)

7、【判断题】大气的改变对生物的进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8、【单选题】自()出现以后,地球的原始大气逐渐发生变化,产生了氧气。(C)

A、真核生物 B、蕨类植物 C、蓝藻 D、水藻 9、【单选题】下列地区中细菌数量最多的是(D)。 A、林地 B、绿化公园 C、街道D、百货商店

10、【单选题】从生物圈、岩石圈和水圈的相互影响的角度来看,气候变冷后,一般不可能出现的现象是(A)。

A、气温回升 B、海洋中铁粒子增加 C、海洋生物光合作用加强 D、二氧化碳减少

11、【判断题】沙漠中条带状或岛状分布的植被主要分布于低洼地区,这种情况形成的主要原因是低洼地区光照较弱风力小。(X) 12、【判断题】植物不仅能够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同时也能吸附和吸收一部分污染物。(√)

13、【判断题】植被对水分循环表现在加快了水分大循环的速度和减

慢了局部水分循环的速度。(X)

14、【单选题】水体富营养化主要是指水中(A)含量的升高。 A、氮和磷 B、钠和磷 C、氮和硫D、钠和硫

15、【单选题】关于植被对水分循环的影响的主要表现不包括(B)。 A、减慢了水分大循环的速度 B、减慢了局部水分循环的速度 C、调节了洪水和枯水的径流量 D、调节了洪峰的径流,提高水的利用率 16、【单选题】植物的林冠截留作用可以截留(B)的降水。 A、10%-35%B、15%-40% C、20%-45% D、25%-50%

17、【判断题】下暴雨的时候,植物能够增加雨水的下渗,从而减少径流水量的增加。(√)

18、【判断题】绿洲效应包括大气湿度较大、气温变化幅度较大、土壤湿度较大等特点。(X) 第十三章

1、地表环境主要的能量来源是太阳辐射。(√) 2、【单选题】地表环境主要的能量来源是(A)。

A、太阳辐射、地热能和地球自转的动能 B、太阳辐射、地热能和大气逆辐射 C、太阳辐射、地球自转的动能和大气逆辐射 D、太阳辐射、地球自传的动能和生物能

3、【单选题】在北半球,地转偏向力是向(B)偏。

A、左 B、右 C、南 D、北

4、【单选题】地球表层系统包括(B)。

A、能量流、物质流和逆向流 B、能量流、物质流和信息流 C、质量流、物质流和信息流 D、质量流、物质流和逆向流

5、【判断题】地球表层系统对太阳输入的短波辐射利用率很低,大约2/3的短波辐射都被反射到了地外空间。(X)

6、【判断题】高纬地区冰盖形成时,会在空气的下层形成低压。(X)地表自然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能量从低纬度地区向高纬度地区进行极向热输送。(√)

1【单选题】水分在生物圈、水圈和岩石圈之间的循环包括(C)个环节。

A、4 B、5 C、6 D、7

2【单选题】能把碳从岩石圈释放出来的途径是(A)。 A、 火山喷发 B、植物侵蚀 C、风力风化 D、地壳运动

3【单选题】由于高纬度地区能量的亏欠和低纬度地区能量的盈余而产生了热输送。这个输送主要是由(A)完成的。

A、大气环流和洋流 B、地壳运动和洋流 C、大气环流和植被 D、地壳运动和植被

4【判断题】青藏高原地区的地带性呈同心环状分布。(√) 5【判断题】沉积岩当中细菌的反硝化作用释放出来的氮会被绿色植物重新吸收。(X)

6.圈层相互作用与土壤的形成、分布土壤中的毛管水是有效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