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在班级有效管理中作用研究报告-开题报告书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16 20:43:11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班主任在班级有效管理中的作用的研究》开题报告

一、课题的界定及研究目的、意义 1、课题界定

“班级有效管理”在本课题中是指班级管理者运用教育管理学的相关理论,以最节约化的劳动,以班级成员获得最大化发展为目标,对班级进行的计划、组织、协调、指挥、控制等综合性管理活动。需要指出这里学生的发展,是以新课程倡导的学生发展观为指导,而不仅仅表现在学习成绩上。也就是说判断班级管理是否有效,应以管理成本的多少,管理过程中学生有没有体验成长的快乐,效果是否获得的最大化最优化这三个纬度来判断的。

“班主任在班级有效管理中的作用的研究”是指以班主任在班级管理的工作行为为研究对象,以如何达到班级管理有效性为目标,进行班主任管理理念和管理过程操作方式的研究。 2、本课题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①针对在新课改背景下,新课程的理念与班主任现实行为方式的游离,班主任运用传统和经验的班级管理模式,已满足不了学生全面发展的要求,甚至阻碍学生全面发展的现状,解决如何让班主任在班级有效管理过程中全方位的落实符合时代和素质教育要求的基本理念。

②针对现在愿意当和会当班主任工作的教师越来越少的现状,努力为班主任“减负”,构建既要节约管理成本,又能让学生获得全面成长的班主任管理工作的基本策略和过程操作样式。

3、理论和实践价值.

①班级管理一直是个理论热点和难题,在当前,整个教育,都在重视教育教学有效性研究的大背景下,结合现代管理学的最新理论成果,对班级有效管理进行研究,能为理论界在这方面的研究提供实证性的材料。 ②通过班级有效管理研究,可以在现实中促进班主任把班级管理的有效性作为目标导向,反思自己的班级管理行为,总结经验,通过找寻科学有效的,同时又是具体可行的过程操作模式,努力形成学生发展、班主任发展和学校发展的多赢格局。 二、国内外研究同类课题研究现状及分析

在班级管理领域进行学生自主管理研究的较多,在有效性方面,教学有效性研究的较多。在我国,班主任管理领域出现了三个“民间英雄”:一个是魏书生,他的代表作是《班主任工作漫谈》;一个是李镇西,他的代表作是《爱心与教育》;一个是万玮,他的代表作是《班主任兵法》。

魏书生的管理经验的关键词是“自我管理”与“制度管理”,魏书生本人称之为“民主”和“科学”。李镇西的关键词是“爱心”。万玮的关键词是“计谋”,这个词听起来来有点像“搞阴谋诡计”,但万玮本人称之为“与学生斗智斗勇”。 他们三个人所秉承的管理精神都不太一样,我们力求兼收并蓄,并吸收现代管理学的理论成果,努力形成有效的既有理论宏观指导,又能是具体可行的班主任行为策略和班级管理过程操作方式。

三、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1、教育理念和学说

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主体教育理论、魏书生的班级管理思想、李镇西的班级管理学说等。

2、现代管理理论和学说

人本主义管理、效益管理、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等。

四、课题研究的内容和方法 1、研究内容

(1)造成班级管理实效不佳的班主任因素和对策研究 目前,班级管理普遍存在两种错误的管理方法:一是“专制式”管理,二是放任式管理,前者属于传统的班级管理模式,而后者则是曲解了自主管理模式的结果,两者都会造成班级管理的实效不佳,课题组通过实践和理论的研究寻找其中的班主任因素和解决对策。 (2)班级有效管理中的班主任行为模式

对一些优秀班级的班主任进行跟踪,总结出一些操作性强,又有可推广性的经验,并通过理论和实证研究将这些经验进行提升,推广。 2、课题研究的方法 文献研究方法

(1)研究国内外新的教育理论和教改发展动态,特别是班级管理、教育教学有效性的有关理论。

(2)借鉴已有的理论成果,支撑和构建本课题的理论框架和方法论,转变教育思想,调整教学思路。 调查研究方法

(1)调查班主任的心理状况、现有思想和学生对班级管理的看法设想,发现问题,确定操作变量。

(2)调查、总结、推广一些有班主任的成功经验,拓展的新思路、运用的新方法、形成的新思想、取得的新经验。

(3)调查班级有效管理实施后的学生发展情况,为有效管理提供实例依据,并反馈、调整班级有效管理的实际操作。 个案研究

班级管理的对象—学生从来不是抽象的,同样管理活动也是丰富多彩的,在研究过程中,通过收集具有典型性相关资料,诊断问题,总结经验,有针对性的提出校正方案或提供正确的指导策略。 行动研究方法

力求用最新教育理论,解决有效班级管理中出现的新问题,边实践边总结边研究,及时反馈、修订行动方案,在行动中研究,在研究中行动。

在上述四种研究方法中,行动研究方法,始终是我们的主要研究方法。

五、研究工作的步骤

本课题研究,周期三年(2006年12月~2009年7月),分为五个阶段:

1、第一阶段:准备阶段 2006年12月~2007年3月

根据课题研究目标,成立子课题组,制定课题实施方案和课题论证报告。

2、第二阶段:启动实施阶段 2007年3月~2008年3月

收集研究资料开展研究的相关性调查,整理和分析资料

3、第三阶段 中期总结阶段 2008年4月

课题组召开座谈会,对课题初稿进行论证,进一步修改和完善课题,并争取发表一篇论文.

4、第四阶段 成果实证阶段 2008年4月~2009年1月

对研究成果进行必要的实践研究,修正有效管理在实践中的问题

5、第五阶段 后期总结阶段 2009年2月~2009年6月

总结验证试验成果,汇编本课题研究成果集,撰写课题总结报告,接受专家组鉴定.

六、课题核心研究人员的组成及分工 姓名 职称 职务 学术专长

在课题组中分工

许文华 中高 副校长 德育

从实践角度,对实证研究进行指导.

左胜富 中一 副校长 教育理论

从理论角度,指导信息的整理和分析.

曹树忠 中一 工会主席 活动理论

以学生为对象,组织课题所需的各种调查.

陈本年 中一 政教主任 德育

以教师为对象,组织课题所需的各种调查.

张和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