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先秦诸子百家专题练习(有解析和答案)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11/20 7:01:34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2.1先秦诸子百家专题练习(有解析和答案)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题型注释)

1.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分为“风”、“雅”、“颂”三部分,表现方法有“赋”、“比”、“兴”。

B、唐宋八大家是指唐宋两代八个散文家,他们是: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范仲淹、王安石、苏洵、苏轼、苏辙。 C、《史记》、《汉书》、《后汉书》与《三国志》被称为“前四史”,它们与《资治通鉴》一样,都是被称为“正史”的“二十四史”的组成部分。 D、《阿房宫赋》选自《樊川文集》,作者杜牧,字牧之,是晚唐著名诗人,和李贺一起并称“小李杜”。

2.阅读下面《论语》选段,回答问题。(6分)

子贡曰:“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可谓仁乎?”子曰:“何事于仁?必也圣乎!

②③

尧舜其犹病诸。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论语·雍也》)

[注释]①济众:周济大众。②尧舜其犹病诸:病,不足;诸,之乎。③能近取譬:能够就自身打比方,即推已及人的意思。

(1)下列各项对选段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子贡想以博施于民、济助众人等事功去行仁道,孔子认为那是圣人的事功,只有A、子贡想以博施于民、济助众人等事功去行仁道,孔于认为那是圣人的事功,只有尧舜那样的圣王才能够做得到。 B.“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反映了孔子“推己及人”的思想,“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就体现了这一思想。

C.孔子认为求仁之道不必好高骛远,劝子贡从浅近易行的“恕”做起。他人和我自己是一样的,所以以自身为喻,推及他人,即是行仁之道。 D.“仁”是一种至高的境界,不易把握,孔子从寻常事理人手,用“推己及人”的方法来阐明关于“仁”的基本主张。

3. 下列各项中,叙述分析正确的两项是( )( )(4分) A.宰我认为服丧三年太久了,一年就可以了;孔子批评他“不仁”,认为孩子生下后,要经三年才能离开父母的怀抱,所以父母去世了,也应该为父母守三年丧。 B.子曰:“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这句话的意思是如果天下太平,我就不会与你们一道来从事改革了。这体现了孔子消极避世的思想。 C.卫公孙朝问于子贡曰:“仲尼焉学?”子贡曰:“夫子焉不学?而亦何常师之有?”子贡的意思是你自己为什么不学习呢?又为什么要有固定的老师呢? D.子曰:“君子无众寡,无大小,无敢慢,斯不亦泰而不骄乎?”这句话的意思是君子对人,无论多少,势力大小,都不怠慢他们,这不就是庄重而不傲慢吗? 4.阅读下面《孟子》选段,回答问题。 徐子曰:“仲尼亟①称于水,曰‘水哉,水哉!’何取于水也?”孟子曰:“源泉混混②,不舍昼夜,盈科③而后进,放乎四海。有本者如是,是之取尔。苟为无本,七八月之间雨集,沟浍皆盈;其涸也,可立而待也。故声闻过情,君子耻之。”(《离娄下》) [注] ①亟:屡次。②混混:水流丰沛浩荡的样子。③盈科:水注满低洼处。 (1)下列对上面选段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徐子引用孔子赞美水的话,但不知其用意,便请教孟子,想弄清说的是什么道理。

试卷第1页,总5页

B.在这段对话中,孟子以水喻人。认为水应有源,人应有本,否则必将枯竭、浮躁。

C.孟子叹息时间像流水一样,奔腾不息。一去不复返,告诫人们要珍惜时间,珍爱生命。

D.孟子所说的“声闻过情,君子耻之”,是在批判某些人追求不适当的虚假名声。 5.阅读下面《孟子》选段,回答问题。 齐宣王问曰:“汤放桀①,武王伐纣②,有诸﹖”孟子对曰:“于传有之。”曰:“臣弑其君,可乎﹖”曰:“弑仁者,谓之贼;弑义者,谓之残③。残贼之人,谓之一夫。闻诛一夫纣矣④,未闻弑君也。”(《孟子?梁惠王》)

[注]①汤放桀:桀,夏朝最后一个君主,暴虐无道。传说商汤灭夏后,把桀流放到南巢(椐传在今安徽省巢县一带)。②武王伐纣:纣,商朝最后一个君主,昏乱残暴,周武王起兵讨伐,灭掉商朝,纣自焚而死。③败坏仁的人叫贼,败坏义的人叫残。④我只听说杀了独夫纣罢了。

⑴下列各项是对上面选段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齐宣王认为君臣的名分是绝对不可更易的,质疑汤放桀,武王伐纣是以下犯上的举动,并且认为这种做法是极不正确的。 B.孟子认为桀,纣都是贼仁贼义的残贼之人,是没有民众支持的独夫,算不得国君,所以流放他,讨伐他并没有什么不对。

C.孟子认为君王必须有保民、养民的重大责任,如果失责,人民可以将他推翻。他认定,君若不君,便不能责怪臣之不臣。 D. 孟子指斥桀,纣都是残贼仁义的暴君,并以此严厉警告齐宣王,如果贼仁贼义,成为人人得而诛之的独夫,就要被流放,被讨伐。 6.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左传》和《国语》的区别是: A、《左传》侧重于记事,《国语》侧重于记言。 B、《左传》多为零碎的片段史料,《国语》系统完整。 C、《左传》是我国最早的国别体史书,《国语》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 D、《国语》的作者是刘向,《左传》的作者是左丘明。 三、文言文阅读(题型注释)

阅读下面三段文字,完成23-24题。(5分) 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

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子见齐衰者、冕衣裳者与瞽者,见之虽少,必作;过之必趋。 7.从上面三段文字中,体现了孔子为人的基准是(1分)

孔子为人的基准是: 8.孔子的言行对后人坚守这一为人基准有何启示(4分)

9.阅读下面的文化经典选段,回答问题。(6分)

子曰:“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论语?雍也》) 公孙丑曰:“道则高矣,美矣!宜若登天然,似不可及也;何不使彼为可几及而日孳孳①也?”孟子曰:“大匠不为拙工改废绳墨,羿不为拙射变其彀率②。君子引而不发③,跃如也;中道而立,能者从之 ”(《孟子?尽心》)

【注】①孳孳:同“孜孜”,勤勉。②彀率:拉开弓的标准。③引:张弓。发:发箭。 (1)下列各项是对上面选段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孔子认为,要根据受教育者才智的高低来传授不同程度的内容,比较高深的学问只能传授给中等以上才智的人。

B.公孙丑认为“道”虽然至高至美,但会让人觉得难以企及,因此建议降低标准,以

试卷第2页,总5页

鼓励从学者不断地努力上进。 C.孟子以高明的工匠和神射手羿都不改变技术标准为喻,意在说明教学的标准定得高,才能提升笨拙的从学者的能力。

D.善于教射箭的人,拉开弓只作跃跃欲射的姿态,而不把箭射出去,孟子以此为喻,意在说明教人学道要善于启发引导。

(2)从以上两个选段看,孔孟的教育方法怎样体现“中道而立”的思想?(3分) 答:

五、诗歌鉴赏(题型注释)

10.阅读下面的文言文段,为画线的地方断句,并翻译加曲线的句子。(9分) 公孙丑曰:“君子之不教子,何也?”孟子曰:“势不行也。教者必以正。以正不行,继之以怒。继之以怒,则反夷矣。‘夫子教我以正,夫子未出于正也。’则是父子相夷也。父子相夷,则恶矣。古者易子而教之父子之间不责善责善则离离则不祥莫大焉”(《孟子·离娄上》)

(1)用“/”给画线的地方断句。(3分)

古 者 易 子 而 教 之 父 子 之 间 不 责 善 责 善 则 离 离 则 不 祥 莫 大 焉 (2)翻译下面的句子。(6分)

(1)君子之不教子,何也?(3分)

(2)夫子教我以正,夫子未出于正也。(3分)

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按要求答题。(10分) 子谓颇渊曰:“用之则行,舍之则藏,惟我与尔有是夫!”(《论语·迷而》) 孟子曰:“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孟子·公孙衍张仪章》) 11.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用之则行,舍之则哉,惟我与尔赴有夫!(3分) 译:

(2)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3分) 译: 。

12.根据以上两段内容,简要谈谈孔孟二人的处世态度。(4分) 答: 。 六、语言表达(题型注释)

13.阅读下面的《论语》语段,回答问题。(6分)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里仁》) 子曰:“已矣乎①!吾未见能见其过而内自讼②者也。”(《公冶长》) 子贡曰:“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③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子张》) 【注】①已矣乎:算了吧!指孔子恐其再也见不到“能见其过而内自讼”的人而叹息。已,止也。②讼:咎责、忏悔,检讨之意。③食:通“蚀”,指日月亏蚀。 结合上面语段,谈谈你对“自省”在自己人生成长中的理解与认识。 阅读下面《论语》选段,完成后面题目。(6分) (一)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子路率尔而对曰:“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①也。” 夫子哂之。(选自《论语·先进》) (二)颜渊、季路侍。子曰:“盍各言尔志?”子路曰:“愿车马衣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颜渊曰:“愿无伐②善,无施③劳。”子路曰:“愿闻子之志。”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④之。”(选自《论语·公冶长》) ①方:礼仪;②伐:夸耀、自夸;③施:表白;④怀:关爱。

试卷第3页,总5页

14.和弟子相比,孔子之志有什么特点呢?请简要概括。(2分) 15.子路之志是什么呢?请概括并作简要评价。(4分) 语言实践(4分,每小题2分)

16.子贡问孔子怎样与朋友相处?孔子说:“忠告而善道(通“导”)之,不可则止,毋自辱焉。” ——《论语 颜渊》

请在理解原句的基础上,谈谈你的看法。(2分) 17.秋水时至,百川灌河,泾流之大,两涘渚崖之间,不辩牛马。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东面而视,不见水端。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曰:“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 ——庄子《庄子·秋水》

请根据以上内容,写出它蕴含的道理:(2分) 阅读《论语》中的有关文字,然后回答问题。 季氏富于周公,而求也为之聚敛而附益之。子曰:“非吾徒也!小子鸣鼓而攻之可也。”(11.17) 子曰:“人之过也,各于其党。观过,斯知仁矣。”(4.7) 孔子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16.4) 子曰:“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廋哉?人焉廋哉?”(2.10) 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4.16)

18.结合上述材料,在孔子看来,要识一个人,至少要看他哪些方面?(3分) 19.选择其中一个方面,谈谈你对孔子识人的观点的理解。(2分) 七、名著导读(题型注释)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12分)

①子适卫,冉有仆。子曰:“庶(人口众多)矣哉!”冉有曰:“既庶矣,又何加焉?”曰:“富之。”曰:“既富矣,又何加焉?”曰:“教之。”(《论语·子路篇》) ②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老子·第五十七章》)

20.对治理国家,孔子、老子各提出了怎样的思想主张?有什么相通之处?请用自己的话加以概括。(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你赞同谁的观点?为什么?请联系现实阐述你的理由。(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下列对《孟子》语段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在景春眼里,公孙衍等人一旦发怒,诸侯都害怕;安居在家,天下就平静,在政坛上有举足轻重的权柄,这样的人是真正的大丈夫。 . B.“仁,人心也;义,人路也。舍其路而弗由,放其心而不知求,哀哉!人有鸡犬放,则知求之:有放心而不知求。

孟子认为舍弃正路而不去走,丢失良心而不知寻求是可悲的。 C.孟子曰:“自暴者,不可与有言也;自弃者,不可与有为也。言非礼义,谓之自暴也;吾身不能居仁由义,谓之自弃也。

孟子认为,一个人没有仁义之心就叫自暴自弃。 D.夫天未欲平治天下也;如欲平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也?吾何为不豫哉?” 从选段可以看出孟子忧国爱民的坚定信念和伟大抱负,这是一代圣贤所具备的修养。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后面题。(5分)

(1)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

试卷第4页,总5页

(《论语?颜渊》)

(2)子曰:“麻冕①,礼也;今也纯,俭,吾从众。”(《论语?子罕》) (3)子曰:“礼,与其奢也,宁俭;丧,与其易②也,宁戚。”(《论语?八佾》) 【注】①麻做的丧帽。②铺张。

23.根据材料,用自己的语言谈谈如何实践“仁”?(2分)

24.孔子的一方面强调“复礼”,一方面又主张摈弃“奢礼”,你如何理解?(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5.阅读下面《论语》选段,回答问题。(6分)

子见南子,子路不说。夫子矢之曰:“予所否者,天厌之!天厌之!”(《雍也》) 子畏于匡,曰:“文王既没,文不在兹乎?天之将丧斯文也,后死者不得与于斯文也;天之未丧斯文也,匡人其如予何?”(《论语·子罕》)

(1)下列对上面选段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卫灵公的夫人南子派人召见孔子。尽管心里不愿意,但讲究周礼的孔子还是去见了南子,这使子路认为夫子是自取其辱。

B、面对子路的不满,孔子发誓说,如果做了不正当的事,会遭到上天的惩罚。孔子发重誓,是为了表白自己的清白。

C、当孔子遭到厄运时,虽然他也感到人力的局限性,天起决定作用,但仍表示人定胜天。

D、孔子在匡地被拘禁。身处危难之境,孔子镇定自若,一句“匡人能把我怎么样呢”是说,上天保护我,匡人就不能把我怎么样,他用这句话来鼓励弟子。 (2)根据上面选段,你认为孔子心目中的“天”具有什么特点?(3分)

答: 八、作文(题型注释)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12分)

①子贡问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

②齐景公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③或谓孔子曰:“子奚不为政?”子曰:“书云:孝乎惟孝,友于兄弟。施于有政,是亦为政,奚其为为政!”

④子路问政。子曰:“先之,劳之。”请益。子曰:“无倦。” 26.阅读上文,概括孔子关于政治管理的相关观点。(6分) 27.请就第③条选文联系实际生活谈谈你从中得到的启示。(6分)

试卷第5页,总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