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2020-2021年四川省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文科综合历史试题解析版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5/1/10 11:14:32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四川省高二(下)期中历史试卷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2小题)

1. 雅言是周代的王畿之言,随封邦建国传播到诸侯之地,并成为先秦的通用语言,以致诸侯间的聘问、

诸子百家的著述都采用这种大体一致的标准语言。先秦时期雅言的使用( ) A. 强化了中央集权 B. 消除了语言隔阂 C. 实现了文字统一 D. 促进了文化认同

2. 《耕田歌》曰:“深耕概(稠密)种,立苗欲疏。非其种者,鉏(锄)而去之。”这是西汉初城阳王

刘章借农谚歌为名所作的一首隐喻诗,暗申诛除诸吕之意。这从侧面可以反映出( ) A. 统治者体恤民情的思 B. 地方诸侯势力的极度膨胀 C. 政治斗争对经济的破坏 D. 精耕细作生产技术的成形

3. 周代青铜器上的铭文和历史文献经常记载着分封诸侯的指令,大意是:必须尊重当地原有的风俗习惯

和法令制度,也必须和当地的领袖们建立亲戚关系。这一做法( ) A. 加强了中央集权 B. 促进了民族交融 C. 强化了人伦秩序 D. 发展了小农经济

4. 《史记》通常将类似的人物放在同一个列传中,如《仲尼弟子列传》《白起王翦列传》等;在《老子

韩非列传》中,司马迁则将道家与法家的代表人物同列。这一作法旨在( ) A. 强调思想流派的嬗变传承 B. 突出编撰体例的完整性 C. 彰显道法两家的学术地位 D. 强调史学著作的多元化 5. 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国相互朝见成为邦交的主流。据统计,仅见于《春秋》《左传》的朝见 就有 101 次

(如表).由此可以推论( )

受朝国 次数 鲁国 39次 晋国 38次 齐国 11次 楚国 10次 越国 2次 纪国 1次 A. 周王室衰微,礼崩乐坏 B. 变法运动促进相互朝见 C. 井田制瓦解,土地私有 D. 远交近攻影响邦国外交

6. 王家范在《中国历史通论》中指出:今日看来西周政治里显然有深厚的贵族色彩,而“共主”名义下

的地方分权体制……与秦以后一统的君主“独制”格局泾渭分明。因此古贤多称周秦之间为“天下一大变局”。材料中的“独制”与“地方分权制”相比,其不同在于( ) A. 郡守与县令都由地方推荐任职 B. 郡守与县令世代镇守地方 C. 郡守与县令都由君主直接任命 D. 县令接受郡守的监督任

7. 西汉“田虽三十……加之以口赋更徭之役,率一人之作,中分其功。农夫悉其所得,或假贷而益之。

是以百姓疾耕力作,而饥寒遂及己也。”这说明汉代( ) A. 自耕农是国家赋税的主要承担者 B. 田赋之外的负担使农民生活困苦 C. 土地兼并导致大量农民饥寒交迫 D. 高利贷导致大量农民濒临破产

8. 东汉光武帝设立“举谣言”制,将民谣纳入行政监督体系,用反映地方官吏为政善恶的歌谣来决定官

吏的升黜。这反映出东汉时期( ) A. 社会舆论决定官吏升黜 B. 监察体系臻于完备 C. 儒家思想影响政府决策 D. 选官标准发生变化

9. 南朝时,谱学成为专门之学,士族不精谱学,不能为官,谱学既是吏部选官的依据,也是南朝鉴别庶

姓大族冒名顶替、伪造家世的依据。这反映了( ) A. 中央集权制度不断强化 B. 门阀政治影响谱学发展 C. 士族与庶族矛盾的缓和 D. 重视选拔真才实学人材 10. 如图为甘肃出土的犁地画像砖,此图可以用来说明( )

A. 春秋北方农业的进步 B. 西汉中原农耕经济的繁荣 C. 东汉江南地区的开发 D. 魏晋河西走廊农耕的发展

11. 魏晋时期,社会动荡变革,地主阶级统治集团内部斗争激烈,封建士大夫上进无路,且时有生命之虞,

只好逃避现实,缄口不提政治,不褒贬人物,而经学日趋庸俗、烦琐,士人对这些理论及学风极端厌倦,从而形成玄学。这种思想( )

A. 崇尚神学迷信 B. 吸收道家学说 C. 倡导学以致用 D. 动摇儒学正统

12. 中国古代监察机构是由御史和御谏两部分组成。御史职能主要是打击贪腐。言谏是以匡正君主施政中

的缺失为目的。言谏机构兴于汉、发展于唐、衰减于宋。终结于明。可见言谏制度( ) A. 是封建王朝制约皇权专制的有效手段 B. 受西方近代民主政治影响而渐趋消亡 C. 发展轨迹与专制制度强化呈相反方向 D. 符合最高统治者监察百官的政治需要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

13. 中国传统社会始终面临着中央与地方关系调处的难题。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西周以同姓兄弟或亲信所封的诸侯国已非过去承认的原有邦国,而是以武力为背景,在原有众多邦国的地域内人为“插队”进去,……很像“掺沙子”。分封出去的邦国,按“授民授土”的原则,仍是“有其土、田、人民”的地方实体,并实行贵族世袭统治,地方拥有实权。……西周政治体制明显是二元,而不是一元的--中央与地方权力并存共荣。

--王家范《中国历史通论》材料二:汉之郡国守相丞尉、县令长、侯国相及丞尉虽不能用本地人,但他们的属吏必为本地人。如(郡)主簿于属吏中最为亲近,犹今之秘书长,功曹总领众曹,群吏进退赏罚皆由之……故其权极重。

--严耕望《中国地方行政制度史略》材料三: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六国,除京畿附近由中央内史直接控制外,其余地方在初并天下时分为36郡。汉初约有60郡,其中诸侯王国共占有40余郡,包括原秦王朝东部的大部分地区。诸侯王国“外有君臣之名,内有敌国之实”,汉天子所领仅15郡。 汉武帝以后,郡不断扩大,至西汉末年大郡领县 30~50个,而诸侯王国,大国最多领10余县,效果仅3~4县,政治上的特权也被取消,诸侯王只能“衣食租税”而已。郡与国属同一级行政区,往往郡国并称,实际郡大于国。

--摘编自邹毅麟《中国历史地理概述》

根据材料一,分析周王室在原有邦国内“掺沙子”的意图。这一举措对西周政治体制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根据材料二,指出汉代地方官员任用的特点。这反映出中央与地方关系如何? 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评述秦汉时期地方行政制度的变化。

14.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我国古代经常把天上的星宿和地上的各个区域联系起来,这就是星宿的分野。星宿分野,先按列国来分配,如左下表,后来以周来分配,如右下表。

宿 国 角亢氐 房心 尾箕 室壁 虚危 郑国 宋国 燕国 卫国 齐国 从材料中提取有关中国古代历史变迁的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说明。

15.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故治国者欲民者之农也。国不农,则与诸侯争权不能自持也,则众力不足也……事商贾,为技艺,皆以避农战;民以此为教,则粟焉得无少,而兵焉得无弱也?……苟能令商贾技巧之人无繁(多),则欲国之无富不可得也。

--摘自《商君书》材料二:我已将适当的权力给与民众,绝不会故意剥削或纵情泛滥,就是那些富有和高贵的人士,提出的忠告在于知耻和守分,执着盾牌我屹立在两派之间,双方的权力不可以相互侵犯。 --梭伦

根据材料一,概括“事商贾”带来的危害,指出商鞅变法中经济政策的指导思想。

材料二的诗句体现了梭伦怎样的改革理念?结合梭伦改革内容举例说明。指出梭伦的这一改革理念在当时产生了怎么的积极影响。

答案和解析 1.D

【解析】

从材料“雅言……成为先秦的通用语言……诸侯间的聘问、诸子百家的著述都采用这种大体一致的标准语言”中可以分析出先秦时期雅言的使用有利于促进文化的传播和认同,故D项正确。 AC项是秦朝时出现的,排除。 B项说法错误,错在“消除”。 故选:D。

本题考查中国古代的文化。需要掌握先秦时期雅言的作用。解题的关键是对材料“雅言……成为先秦的通用语言……诸侯间的聘问、诸子百家的著述都采用这种大体一致的标准语言”的理解。

本题考查对先秦时期雅言的作用的把握,旨在考查学生解读材料、获取有效信息、分析理解、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2.D

【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