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微波技术与天线重修学习作业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26 14:42:15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微波技术与天线(重修学习作业)

教材:《微波技术与天线》(第三版),王新稳,李延平,李萍,电子工业出版社,2011 第一章 传输线理论 1.1 长线理论

1)了解分布参数电路与传输线方程 2)传输线输入阻抗与反射系数

3)传输线工作状态分析,Smith圆图 4)传输线的阻抗匹配 1.2 波导与同轴线

1)导波系统一般分析,波导传输线 2)矩形波导,TE10模分析 学习重点:

1)传输线分析与计算,输入阻抗与驻波分析(习题1-7,1-8,1-10,1-45,1-46) 2)阻抗匹配分析与设计;(习题1-21) 3)波导截止模式,矩形波导,TE10模分析;(习题1-25,1-30) 4)矩形波导传输模式与工作参数,矩形波导设计与分析;(习题1-49,1-50) 书本:26页,例1-2;28页,例1-4;40页,例1-10;

第二章 微波网络

1)了解网络概念,微波元件等效网络; 2)散射矩阵S; 双端口网络传输散射矩阵,工作特性参数 学习重点: 1)无耗互易网络S参数,

2)S参数测量;(习题2-11,2-17,书本:105-107页)

第三章 微波元件

1)阻抗匹配与变换元件

2)定向耦合元件,匹配双T 3)微波谐振器

学习重点: 1)阻抗匹配;(习题3-2);矩形谐振器;(习题3-28)

2)定向器(习题3-17);匹配双T(习题3-21);

书本:152页,例3-6;

第四章 天线基本理论

1)了解基本振子的辐射场; 2)对称振子的辐射场 3)发射天线的电参数;

4)接收天线理论;自由空间电波传播

学习重点: 1)对称振子方向图(习题4-9); 2)天线电参数(习题4-20);电波传播与接收天线理论(习题4-28) 书本:198页,例4-2;199页,例4-3;

第 1 页 共 6 页

一、传输线理论

1-1)均匀无耗传输线特性阻抗50Ω,第一个电压波节点离负载?/8,测得传输线上的电压驻波比为3,求终端的反射系数?L与负载阻抗ZL?

1-2) 已知长度l=1.25?的均匀无耗传输线的特性阻抗Z0=500Ω,终端接负载ZL=(300+j400)Ω,已知传输信号波长?=30cm,求负载反射系数?L?传输线驻波比??离负载第一个电压波节点距离zmin?输入端阻抗Zin?

1-3)均匀无耗传输线终端接负载阻抗ZL?100?,信号频率f0?3GHz时测得终端电压反射系数相位角??180o和电压驻波比??2。求终端电压反射系数?L?传输线特性阻抗Z0?第一个电压波腹点离负载的距离zmax?

1-4)特性阻抗Z0的无耗传输线馈电系统如图,信号源由长度为l的传输线连接到一段总长为?终端分别接负载R1与R2的传输线上,信号源内阻Rg=Z0。当接入点在距离R2为?/4的B点,问负载R1与R2应满足什么关系,信号源能输出最大功率?最大输出功率为多少?

1-5)特性阻抗Z0=50Ω无耗传输线如图,负载阻抗ZL=(50-j50)Ω,通过并联短路支节与?/4变换段实现匹配。已知信号频率为3GHz,求并联短路分支线的阻抗Zs?变换段的特性阻抗Z1与长度l?

1-6)如图所示传输线,B支路为特性阻抗Z0长度为λ/4的传输线端接阻抗2Z0的终端;C支路为特性阻抗Z0长度为λ/2的传输线端接阻抗Z0/2的终端;B与C并联在D点连接源阻抗为Z0的信号源。求B支路,C支路与D处的输入阻抗ZinB,ZinC,ZinD?源端D处的反射系数?D?

第 2 页 共 6 页

源阻 D 抗Z0 C B Z0 1?g? 2Z0 1?g 42Z0 Z0/2

1-7)矩形波导BJ-100尺寸为a×b=22.86mm×10.16mm,则波长为2cm,3cm,5cm的信号能否在该波导中传输,能传输的信号存在哪些传输波型?问该波导的单模工作波长范围?

?1??1?(注:?c(TE11)?2/??????18.57mm)

?a??b?221-8)矩形波导BJ-100尺寸为a×b=22.86mm×10.16mm,信号频率f=10GHz,求该信号的工作模式与截止波长?主模的波导波长?g,相移常数?,相速vp,群速vg,?

?1??1??3??3??1.33;1?(注:?c(TE11)?2/??????18.57mm;1/1??????0.75)

?a??b??4.572??4.572?2222

二、微波网络与微波元件

2-1)对互易双端口网络,输入端的反射系数为:?in?S11?S12S21?L。用阻抗法测得双端口网络的三

1?S22?L个反射系数为?1M?2/3, ?1S?3/5, ?1O?1;求网络的散射矩阵S?

2-2)设某系统如图所示,双端口网络为无耗互易对称网络,在终端参考面T2处接匹配负载,测得距参考面T1距离l1?0.375?g处为电压波节点,驻波比为2,求该双端口网络的散射矩阵?

l1?0.375?g Z0 注:无耗互易网络满足Z0 [ S] T2 S12=S21=1?S11e2j(?11??/2)

2-3) 一个双端口网络,终端接负载ZL?Z0,假设网络参数矩阵S已知;证明其输入端口的反射系数为:?in?S11?S12S21?L。

1?S22?LT1 第 3 页 共 6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