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谈语文课堂上的点拨和追问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5/1/8 5:26:31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例谈语文课堂上的点拨和追问

点拨和追问是语文教学中常用的两种方法,点拨即点出问题所在的一种方法,追问是在点拨的基础上,是在老师与学生取得共鸣的基础上让理解更加深入的一种方法。两者之间可以互相补充,让语文课堂得以轻松而有效。为了很好地说明这个问题,笔者试着借助《人的高贵在于灵魂》这篇课文的讲授来阐述。《人的高贵在于灵魂》是一篇议论文,文章的结构很简单,作者用了五个事例来论证他的论点,抓住这五个事例也就等于抓住了全文。那么,怎样抓住这五个事例一层层地让学生来领悟作者的写作意图呢?点拨和追问无疑是最好的方法。下面笔者试从四个方面来谈一谈用点拨和追问的方法来理解文本的要求和优点:

一.点拨和追问需要在一个大的前提下进行

从文本出发,这无疑是一个最好的大前提,脱离了文本而去架设空中楼阁那是不科学,也是很危险的一件事情。在很多情况下,很多老师要求学生对文章的内容进行高度精确性简单概括,甚至限制要求用几个字,比如在这篇课文中,有老师要求让学生用简单的语言概括文章的这五个故事,大致概括为:拼死护圆、阳光与战功、才华就是财富、车厢少女、青年画家。这样的结果是导致有的学生其实真正地是只了解这个故

事的大概,而对故事的细枝末节毫不知晓或者与最精彩的地方擦肩而过。而作者的论证意图也就变得模糊,最后学生记住的就只是老师的结论性的归纳文字,这对于学生感知语言是不利的。那么应该怎么做呢?笔者认为可以让学生轮流来讲解故事,讲故事的形式是有趣的,也是学生喜欢的,这对于学习枯燥的议论文无疑是一个很好的调节。

先让学生自己读课文,然后让学生互相讲故事,故事很形象,这对于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是很有益的。比如在讲到阿基米德“拼死护圆”这个故事的时候,要是能让学生充分感受到阿基米德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说出那句“不要踩坏我的圆”,这才能充分体现阿基米德的爱思想甚于爱灵魂。可以用形象的语言“当罗马军人挥剑朝他砍来的时候,在他即将失去生命的时候他说出了那句话”。这对于学生理解文章的主旨也是很有帮助的,如果没有这些前提,接下来的点拨和追问就成了空话。为了能够使学生充分地感知文本,这样的前提我们不得不做,而这样的潜移默化,这样的渗透和滋润在我们平常的教学过程中对于培养学生的叙述能力也是不可或缺的。 二.点拨和追问需要教师对文本的深度解读

学生的理解也许就到此为止,阿基米德拼死保护他的圆,但老师的理解却不能也就到此为止,如果这样,语文课堂就缺少了应该有的理性思维和深度的解读。在上述基础上,老师再提一个问题:“这个圆是什么?”在学生充分理解的基础上再

次追问:“阿基米德为什么要拼死保护?”这样一来作者的写作意图就清晰明了了。我们把这样的过程称之为追问,而追问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在老师的引领之下深入地感悟文本。这区别于在学生阅读文本的基础上一次性出示若干问题,也区别于学生读完文本后老师直接告知结论性的答案。 后面的几个故事可以采用相同的方法。第二个故事可这样处理:在学生讲述故事的基础上提问“这里的阳光指的是什么?第欧根尼为什么让亚历山大大帝不要挡住他的阳光?”第三个故事同样在学生讲述故事的基础上提问“:王尔德是不是什么都没有?”第四个和第五个故事,同样在学生讲述的基础上提问:“这个少女和这群青年他们可贵在哪里?”学生的思考必须建立在文本的基础上,而学生对于文本理解又是肤浅的,这就需要教师适当的点拨,采用追问的形式让理解深入下去。当然对于文本的解读教师假如不能深入,那么学生也就只能浅尝辄止了。老师的深度解读不仅仅是弄懂文本要说明什么,而且还要设计巧妙的提问,引导学生深入地理解,有时还需要在课堂上灵活地设计多个问题激发学生的思维,这就更需要教师对文本有深度的解读了。

三.点拨和追问能让学生循序渐进地感悟文本 点拨教学法是安徽省特级教师蔡澄清老师首先提出来的,蔡老师对点拨教学法是这样阐述的:它的主要内容是“点其要害,拨其迷障”,它的核心要求是“相机诱导,适时点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