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11/16 5:57:00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科学发展观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推进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目标,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客观要求,是广大人民群众的共同愿望,对于推动党和人民的事业不断发展、保证党和国家长治久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国人均GDP突破1000美元,经济社会进入一个关键的发展阶段。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站在历史的、时代的高度,在全面把握现阶段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深刻分析如何更好地完成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战略任务的基础上,明确提出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
1.科学发展观深刻揭示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本质要求
科学发展观进一步深化了对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发展模式、发展战略、发展动力和发展目的的认识,用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继承和发展了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关于发展的思想,是我们党对发展问题认识的最新成果。能否抓住机
遇,又快又好地发展,取决于我们是否真正树立和落实了科学发展观。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既是我们党对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科学总结,也是在新的国际国内形势下提高党的执政能力、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更好地推进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举措。发展既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的发展,又离不开社会和其他方面的发展。科学发展观强调不仅要推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而且要适应社会的深刻变化,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战略任务的提出使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总体布局由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四位一体,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布局更加完善。
2.科学发展观集中反映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规律
发展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科学发展观突出强调了发展的为民性、全面性、协调性和可持续性,这实际上就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必须始终遵循的基本规律。古往今来,贫困是社会不和谐最主要的根源,而发展是消除贫困的根本途径。富裕不一定和谐,但贫困必然导致不和谐。马克思曾经指出,如果没有生产力的充分发展,就只会有极端贫困的
普遍化。而在极端贫困的情况下,必然重新开始争夺必需品的斗争,全部陈腐污浊的东西又要死灰复燃。离开发展这个解决中国一切问题的关键,就不可能有社会主义的和谐社会。而和谐社会建设所要求的发展,就是科学发展观所规定的发展。只有坚持发展的为民性,才能使全体人民各尽所能、各得其所而又和睦相处,不断焕发参与和谐社会建设的热情;只有坚持发展的全面性,才能从经济、政治、文化等各个方面为和谐社会建设创造有利条件;只有坚持发展的协调性,才能最大限度地减少社会矛盾,减轻社会震荡,为和谐社会建设提供良好环境;只有坚持发展的可持续性,才能使和谐社会建设利在当代、惠及子孙,始终充满旺盛的生机和活力。一句话,只有遵循科学发展观,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才能取得成功。
3.科学发展观确立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必须始终坚持的根本原则
科学发展观既把发展作为永无止境的追求目标,同时又把和谐作为发展的应有之义,坚持了社会发展与和谐的有机统一。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从一开始就要坚持科学发展观所规定的这一正确原则,努力在发展中促进社会和谐,在和谐中加快经济社会发展。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我国是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