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当代人文纪实摄影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7/1 1:54:08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评分______ 日期______

湘潭大学文化素质教育通识课

专题论文(体会)

(封 面)

课 程 名 称___现代数码摄影_________ 专 题 论 文 (体会)_浅谈当代人文纪实摄影_______ 指 导 老 师____尹晓燕___________

姓 名____________

学 号_____ 班级名称____________ 学院名称____________ 交阅时间____________

湘潭大学教务处制

1

一、纪实摄影的由来及目的

“1839年摄影术发明,此后10年就出现了纪实摄影。1855年,英国的芬顿在克里

[1]

米亚战争中拍摄了360幅战争纪实作品,出现了历史上第一次形象的战争资料。”中国

的纪实摄影也有过辉煌的历史,著名摄影大师吴印咸用照相机记录了中国共产党在延安时期的光辉历程,记录了众多革命领袖的生动形象。这些对我国的革命事业起到了相当大的作用,也成为了宝贵的历史资料。

纪实摄影在中国出现了两个里程标志:1976年“四·五”运动的爆发,为中国纪实摄影的复苏打响了第一炮。一些摄影家和摄影爱好者,自发组织去拍摄,记录了大量“四·五”运动的图片,真实、生动、感人,这为后来人们认识“四·五”运动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第二个标志就是“希望工程”纪实摄影,此次纪实摄影作为一项大工程,大规模、大跨度、大视野集中全面的记录90年代中国贫困地区的教育现状。

二、当代人文纪实摄影

在人文纪实摄影中,相机的便携性是非常重要的。实际拍摄中,拍摄对象会对大型的专业摄影器材产生恐惧感,人物的表情就会僵硬、不自然。所以可以选择小型的数码相机,也就是人们俗称的卡片机,也可以选择单反相机。在相机的选择上要注意的是:携带方便,不引人注意;操作简单,容易上手;在成像方面,颜色、清晰度、对比度都能很好的表现出来。

(一)当代人文纪实摄影的表现手法、风格

人文纪实摄影风格的形成,有客观和主观两方面的原因。从客观方面来说,拍摄风格受摄影师所处的生活环境影响,同时也受时代精神的影响。从主观方面来说,摄影师的个人文化素质、性格、经历等,都对作品的风格有着重要的影响。

每位摄影师都有着自己的拍摄风格,但是这些拍摄风格并不是天生的,是需要长时间的积累才能形成。有了自己的独特的个人风格,才会吸引更多的观众,才能表现出人文纪实摄影的魅力与力量。优秀的摄影师要有自己的个性,也就是一个人具有一定倾向性的心理特征。这必须是在一定的社会环境影响下,在工作实践中形成的,是相对稳定的一种特质。一个优秀的摄影师也需要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

在人文纪实摄影过程中,会采用不同的视觉表现方法,比如人文特写。一般用特写镜头很难说明复杂的主题,所以这种手法比较多用来表现细节,作为故事的组成部分来展现主题。可以使用多镜头的表现方法:真实的中焦镜头,中焦镜头拍摄出来的作品跟人们的视觉角度比较一致,没有太大的张力,视觉上比较柔和,可以拍出比较平缓的作品;震撼的广角镜头,由于广角镜头和被摄体的距离比较近,所以在人文纪实摄影中可以更加大胆、夸张的的去拍摄,从而更能突出主题,画面的空间感会比较强,让读者觉

2

得画面有很大的张力;还有就是长焦镜头,长焦镜头可以进行远距离的“偷拍”,可以完美的捕捉瞬间的表情、动作,而不会干扰到被摄者,让对方比较自然,才能拍出最真实的作品来引发读者的共鸣。另外拍摄距离的远近和拍摄背景的变化都能影响整个作品的效果。拍摄距离的不同,在视觉上景物的大小、空间也不同,比如全景、中景、近景、远景、特写,选择正确的拍摄距离能使作品有更强的表现力,表达出鲜明的主题。拍摄中对背景的处理也很重要,长焦镜头在长焦端的景深比较浅,可以对背景进行模糊,拍摄出的作品可以看出背景虚化,前景突出,从而突出主题;广角镜头的景深比较长,不容易突出主体,所以容易干扰观众的视线。

人文纪实摄影大多是通过人物来表现,要想很好的记录下人物的表情、动作,就需要得到拍摄对象的认可,让对方可以自然的表现,然后在不经意间按下快门,可以使用长焦镜头,不仅不会干扰到对方,还可以对背景进行很好的虚化,同时突出人物的表情。人们通过脸部表情、肢体语言来传递信息,在人文纪实摄影中,可以通过对脸部的拍摄来表现内心世界,是画面更具感染力。也可以通过人物佩戴的饰品、服装、发型等来表现生活环境、民族特色、性格等细节。

(二)、 当代人文纪实摄影的表现

“摄影作为一种实践已经不再是对事实的记录,而成为事实本身。影像作为载体成为事物重要参照物的真实性、可能性的分离,使摄影在这个分离中又再一次成为事实

[3]本身。”纪实是摄影的一种再现功能和真实性特征,人文纪实摄影是现实主义的时代产

物。人文纪实摄影能动地反映着人类的生活状态,具有强烈的主体意识,折射出人文精神,积淀着人类的崇高情感。我们可以说它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是一种既有别于政治、法律、道德,也有别于哲学、宗教的特殊社会意识形态。之所以说它“特殊”,是因为于人文纪实摄影不是用概念,而是用视觉形象来表现主体的意识。人文纪实摄影反映的是人们的生活现实。

图1 徐勇从《胡同》

3

中国的纪实摄影经历了“四五摄影”、“伤痕摄影”、“反思摄影”及“寻根摄影”,这些都反映了时代的变化。“四五摄影”作为对错误路线的反叛,拉开了当代纪实摄影的帷幕。如果说“伤痕摄影”是累累伤痕的民族精神的呻吟,那么“反思摄影”就是呻吟后对“守旧”、“落后”势力的历史思辨,而“寻根摄影”则反映了人文精神的苏醒。社会纪实摄影作为对时代的反思,已不再是“历史档案”,而成为了一种“历史见证”,人文纪实摄影亦是如此。而如今,“后现代”时代,摄影艺术从“自我表现”走向“相对客观表现”,人文纪实摄影犹如巨浪,成为摄影界的一股艺术思潮。

图2 徐勇从《胡同》

人文纪实摄影的艺术表现具有形象性特征、主体性特征、审美性特征及纪实性特征。如果说形象性、主体性和审美性是归属艺术范畴所必需具备的共性特征,那么纪实性则是体现摄影属性所必需具备的个性特征。人文纪实摄影的形象性特征是借助视觉形象来反映社会生活,这种形象具有纪实性特征,呈现为真实感和现场感。人文纪实摄影还具备审美性特征,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凝聚着真善美,是真善美的统一,所以能够唤起观众的情感。正因为真善美的统一,才使画面表现的情感不再是“个人情感”,而是折射出人们对真善美的追求。当观众从真善美的形象中领悟到社会普遍意义和历史意义时,会因精神愉悦而获得美感,实现心灵的升华。

结 语

本文在写作过程中,深刻的感受到??作用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