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经典诵读教案(1)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5/1/7 16:14:01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第一课时 多才之士

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读课文中的生字,流利地诵读课文,熟读成诵。 2、了解《幼学琼林》,知道一些中国古代的人物及其著作。 3、让学生在一种典雅的国学氛围中受到熏陶。 教学重点:读准重音,读文知意。 教学难点:熟读成诵。 教学过程:

一、课前五分钟,国学知识抢答赛。 二、激趣导入。

同学们,你们知道用什么词来形容人有才华、有学识吗?你们知道《书经》为什么又称《尚书》,《诗经》为什么又称《毛诗》吗?今天,我们来学习《幼学琼林》的一段选文。 三、初读课文。

1、学生自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好停顿。不会认的字查字典,然后在书上写上拼音。 2、教师范读。 3、学生跟读。 四、读文知意。

1、课文介绍了哪些人物?哪些书籍? 2、老师逐句读原文,学生读相应的译文。 3、男生读原文,女生读译文。 4、根据译文,试着读出原文。 五、反复品读。

诵读时要注意作者表意的重点是句子的重音所在。

1、师生配合读。老师读前半句,学生读后半句。注意读准重音和停顿。

2、集中注意力读。老师大声读,学生则小声读,老师小声读,学生则大声读。 3、半读半背。老师读前半句,学生背后半句。 4、男女配合读、背。 5、分小组读、背。 6、熟读成诵。 六、背诵填空。 多才之士,( ); 博学之儒,( )。 ( ),乃三皇五帝之书; ( ),是八泽九州之志。 《书经》载( ),故曰( ); 《易经》乃( ),故曰( )。 ( ),故曰( ); ( ),故曰( )。 七、拓展延伸。 自读第2课《弈秋》,3课《求教必须虚心》,4课《颜渊季路侍》。读准重音,尝试作诵读记号。借助译文了解课文内容。

第二课时 蜀相

教学目标:

1、了解诸葛亮的生平事迹,体会诗人追慕先贤的真情。

2、这首诗一唱三叹,余味不绝,诵读时试着读出杜甫诗歌“沉郁顿挫”的风格。 3、能背诵这首歌古诗。 教学重难点:

读懂古诗,体会诗人对丞相诸葛亮雄才大略,辅佐两朝,忠心报国的称颂,以及对他出师未捷身先死的惋惜。 教学过程:

一、课前五分钟,国学知识抢答赛。 二、导入新课。

蜀相是谁?你知道他的生平事迹吗?最让你感动的是他的什么精神?今天我们来学习杜甫的诗作《蜀相》。 三、指导朗读。

1、学生自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好停顿。不会认的字查字典,然后在书上写上拼音。

2、教师范读。学生听读全诗,体会全诗的感情基调如何? 3、学生跟读。要读得稍慢,读得深沉,读出点感伤。 四、读诗明意。

1、诗中描写了怎样的景物?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 2、老师逐句读原文,学生读相应的译文。 3、男生读原文,女生读译文。 4、根据译文,试着读出原文。 五、反复品读。

1、师生配合读。老师读前半句,学生读后半句。注意读准重音和停顿。

2、集中注意力读。老师大声读,学生则小声读,老师小声读,学生则大声读。 3、半读半背。老师读前半句,学生背后半句。 4、男女配合读、背。 5、分小组读、背。 6、熟读成诵。 六、背诵填空。

( )何处寻? ( )柏森森。 映阶碧草( ), 隔叶黄鹂( )。 ( )天下计, ( )老臣心。 出师未捷( ), 长使英雄( )。 七、拓展延伸。

自读第6、7、8课,读准重音,尝试作诵读记号。借助译文了解课文内容。

第三课时 忆少年 别历下

教学目标:

1、诵读这首词,体会词人离开历下城时的感受,在离别的依依不舍中感叹世事无常,年华易逝。 2、熟读成诵。

教学重点:体会词人对年华易逝的感叹。 教学难点:读好停连。 教学过程:

一、课前五分钟国学知识抢答赛。 二、导入新课

有谁知道“苏门四学士”?

在苏轼的众多学生和崇拜者中,受到苏轼的培养和推崇而闻名于世的有:晁补之,张耒,黄庭坚和秦观,并称“苏门四学士”。今天我们来学习晁补之的词《忆少年 别历下》。 三、初读宋词

1、学生自读宋词,要求读准字音。 2、教师范读。 3、学生跟读。

4、检查学生读词情况,正音。 四、读词知意。

1、这首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老师逐句读原文,学生读相应的译文。 3、男生读原文,女生读译文。 4、根据译文,试着读出原文。 五、品读悟情

全词以“无根”为抒情的根本,感情基调凄婉。

词的上片起笔叠用三个“无”字,表现词人如浮萍般飘零的人生。延长音节诵读“无穷”“无情”“无根”三词,声断情不断,突出漂泊者的悲哀。“南山尚相送”“高强人隔”,诵读时语速徐缓,语调先扬后降,读出词人对友人和历山下风光的无限依恋。

词的下片先写历山下风光如画,令人难舍。“算重来”“尽成陈迹”则是预想人事变迁,发出世事无常之叹。诵读时,声断气连,“刘郎鬓如此,况桃花颜色”,“况”后稍作停顿,语气沉重,语速徐缓,抒发年华易逝的感叹。 六、背诵填空。

无穷( ),无情( ),无根( )。南山( ),只( )。

( )溪绀碧,算重来( )。( ),况/桃花颜色。

七、拓展延伸。

自读第10、11、12课,读准重音,读好停连,尝试作诵读记号。借助译文了解课文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