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stern blot常见问题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29 4:36:09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Western blot常见问题------麒盟生物

Q: 我的细胞提取液有的有沉淀,有的很清亮,为什么呢?

A: 有沉淀可能因为你的蛋白没有变性完全,可以适当提高SDS 浓度,同时将样品煮沸时间延长;也不排除你的抗原浓度过高,这时再加入适量上样缓冲液即可。

Q: 我做的蛋白质分子量很小(10 KD),请问怎么做WB?

A: 可以选择0.2 μm的膜,同时缩短转移时间。也可以将两张膜叠在一起,再转移。

Q: 最后显色时用DAB好还是ECM好?

A: DAB 有毒,但是比较灵敏,是HRP 最敏感的底物,不易保存;ECM结果容易控制,但被催化时灵敏度差一点,但如果达到阀值,就特别灵敏,可以检测pg 级蛋白,具体可以根据你实验的情况。

Q: 要验证某个细胞上有无该蛋白的存在,需要做免疫组化和western blot实验吗?做这两个实验时的一抗和二抗可以共用吗?

A: ①免疫组化可以用来进行定位,但是不能精确定量,而且有时会有假阳性,不易与背景区分;Western blot可以特异性检测某个蛋白质分子,进行定量,但是不能定位。

②两种实验的一抗有时候不能通用,公司的产品说明一般都会说明可以进行什么实验,在免疫组化时,是否适合石蜡切片或者冰冻切片。

Q: 细胞水平要做western blot,多少细胞提的蛋白够做western blot? A: 一般5×106就足够了,具体要看细胞的大小还有目标蛋白的丰度。

Q: 同一样品能同时提RNA又提蛋白么?这样对western blot有无影响? A: 能,没有问题。但一般情况不建议这样操作,除非样本非常珍贵,不易获取。

Q: 同一蛋白样品能同时进行两种因子的Western Blot检测吗? A: 当然可以,有的甚至可以同时测几十种样品,只要蛋白的量足够。

Q: 蛋白变性后可以存放多久?

A: -80℃,一两年没有问题。最关键两条:不要被蛋白酶水解掉;不要被细菌消化掉(也是被酶水解了)。

Q: 二抗是生物素化的抗体,三抗是亲和素生物素体系,不知采用这样的方案后,封闭液是否要作调整,能否再用5%的脱脂奶粉呢?

A: 不能使用脱脂奶粉,因为脱脂奶粉中含生物素,用BSA代替应该好一点。其实这种体系是很少用到的。

Q: 做组织样品的western的时候,怎样处理样品?

A: 必须进行研磨、匀浆、超声处理,蛋白质溶解度会更好,离心要充分,膜蛋白需用更剧烈的方法抽提,低丰度膜蛋白可能还要分步抽提(超速离心)。还有一

点就是组织中的蛋白酶活性更强,需要注意抑制蛋白酶的活性。

Q: 免疫组化和Western Blot可以用同一种抗体吗?

A: 免疫组化时抗体识别的是未经变性处理的抗原决定簇(又称表位),有些表位是线性的,而有的属于构象型;线性表位不受蛋白变性的影响,天然蛋白和煮后的蛋白都含有;构象型表位由于受蛋白空间结构限制,煮后变性会消失。如果你所用的抗体识别的是蛋白上连续的几个氨基酸,也就是线性表位,那么这种抗体可同时用于免疫组化和Western,而如果抗体识别构象形表位,则只能用于免疫组化。简言之,根据具体抗体的说明来定是否可以用同一种抗体。

Q: 在做Western Blot时,PVDF膜用甲醇浸泡的目的?

A: PVDF膜用甲醇泡的目的是为了活化PVDF膜上面的正电基团,使它更容易跟带负电的蛋白质结合,做小分子的蛋白转移时多加甲醇也是这个目的。

Q: 检测同一抗体的磷酸化和非磷酸化的抗原可以在同一张膜上吗? A: 可以。

Q: 蛋白质的分子量跨度很大,如要分离小21KD,中至66KD,大至170KD,可以一次做好吗?

A: 这么广的分布不好转移,一般建议:21kd和66kd可以一起转,12%SDS-PAGE,湿转120 mA,45-60 min就可以了,可以根据你实验室的经验调节;170 kd 用7% SDS-PAGE,200 mA 90-120 min。

Q: 细胞裂解液选择蛋白酶抑制剂时有什么原则吗?受不受组织来源的影响?胞膜和胞浆有区别吗?

A: 一般来说提取时加入广谱的蛋白酶抑制剂就可以了,操作时保持低温。若有特殊要求可以选择相应的蛋白酶抑制剂。

Q: PVDF膜和硝酸膜结合蛋白的原理是什么?

A: 一般而言,硝酸纤维素膜是通过疏水作用来和蛋白质相联,这样的话,反复洗几次后,蛋白容易掉下来,结果较差。PVDF膜主要通过它膜上的正电荷和蛋白接合,同时也有疏水作用,但相对较弱。这样的话,PVDF膜和蛋白接合较牢,不易脱落,结果较好。

Q: western blot内参选择什么合适?

A: 这与目标抗原的表达位置有关,对于胞浆和全细胞蛋白,可选择内参β-actin、GAPDH和Tubulin;线粒体蛋白则可选择内参VCDA1/Porin和COXIV;核内抗原可以选择内参Lamin B1、TBP和histone。

Q: 不能很好地将大分子量蛋白转移到膜上,转移效率低?

A: 转移缓冲液中加入20% 甲醇(终浓度),因为甲醇可降低蛋白质洗脱效率,但可增加蛋白质和NC膜的结合能力,甲醇可以防止凝胶变形,甲醇对高分子量蛋白质可延长转移时间;转移缓冲液加入终浓度0.1%SDS,也能增加转移效率;使用戊二醛交联;降低凝胶浓度,如低至6-7%或提高转膜电压/电流,增加转

移时间。

Q: 转膜时凝胶肿胀或卷曲?

A: 可将凝胶在转膜前放到转膜缓冲液中浸泡5-10 min。

Q: 跑胶的条带歪斜或者漂移?

A: 电转仪长期使用导致海绵变薄,“三明治”结构不紧凑导致,可更换或者在两块海绵之间垫上少许普通的草纸。

Q: 转膜后膜上有单个或多个白点? A: 转膜时确保膜和胶块之间没有气泡。

Q: 转膜缓冲液过热?

A: 缓冲液中离子浓度太低,电流或者电压过高,转膜过程中注意降温。

Q: 显影后胶片背景太高?

A: 转膜前PVDF膜没有用100%甲醇完全浸湿;洗膜不充分,可以增加膜洗涤次数;封闭不完全,选择合适的封闭液和提高封闭时间;二抗浓度过高,降低二抗浓度;一抗特异性不强,换用特异性较强的单克隆抗体;曝光时间过长,减少曝光时间。

Q: 结果没有条带或者条带很浅,杂交信号很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