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改标兵事迹材料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1 22:51:27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课改标兵事迹材料

本文是有关课改标兵的事迹材料,欢迎阅读,本人搜集整理。

谢曲波老师,男,1983年出生,本科学历,中共党员,从XX年起一直工作在芦淞区南方第三小学,现任学校教导主任。小学高级教师,芦淞区首届骨干教师(小学数学学科),株洲市第五届小学数学学科带头人,湖南省教育学会小学数学教学研究专业委员会会员。谢曲波老师个人素质高,教学风格独特,深受学生的喜爱、家长的信任。 一、在实践中成熟。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谢曲波老师虽然年轻,但对待工作却一丝不苟,治学态度严谨。面对课堂上学生们那一双双渴求知识的眼睛,他时常告诫自己决不能随意的上任何一节课。因此在上每一节课前,谢曲波老师都会用心钻研教材、用心了解学生、用心设计教案。 1、用心钻研教材。

教材是知识的载体,是“教”与“学”的依据,谢曲波老师通过分析教材、吃透教材,准确把握教学知识脉络间的联系,使自己的教学设计做到有的放矢,教学引导驾轻就熟。

2、用心了解学生。

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教师教学设计的教学起点与学生

已有知识是否能形成较好的切合点,也是一堂课成功与否的关键。谢曲波老师在课前,会去了解学生“已掌握了哪些与本课相关的知识?哪些需要教师引导?”,从学生的角度去考虑在认识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障碍,从而确定教学重难点,保证课堂的有效性。 3、用心设计教案。

同样的教学内容,不同的教师会有截然不同的课堂氛围、教学效果,这很大程度上是取决于教案的不同,谢曲波老师在设计教案上,有自己独特的一套程序:先经过前面两个环节,在充分钻研教材和了解了学生的基础上,先写出草案,然后参阅各种教学辅助用书或都直接上网搜索,看看有哪些名师名家上过这个内容,思考他们的设计意图,最终取长补短,完善教案。

正是有了谢曲波老师这样用心的准备,他的每一节课才能像现在这样精彩、有效。XX年,他执教的《找规律》一课在湖南省“三优联评”活动中获省二等奖(课件获省一等奖);XX年3月,执教《认识梯形》一课在湖南省小学数学有效课堂教学观摩活动中获省一等奖,后送全国参加苏教版教材优课评选活动获国家二等奖;XX年6月,参加株洲市芦淞区名师开放活动,执教《圆的认识》一课,获一等奖。 谢曲波老师思维活跃,敢于尝试各种类型的课型:在XX年1月国家教育部专家调研活动中执教数学活动课《估计

一版报纸有多少字》获优课奖;同年他在与芦淞区早禾坪小学共同开展的盟校教学研讨活动中,执教《万以内数的减法练习课》,为青年老师在“练习课该如何上?”这个问题上给出自己的理解;XX年5月,谢曲波老师又送教下乡到芦淞区姚家坝乡杨家桥小学,利用农村小学现有的条件,不使用多媒体手段,却将新课程理念淋漓尽致地展现在课堂中。 在一次次地实践中,谢曲波老师逐渐成熟起来。 二、在思索中收获。 1、坚持反思,收获能力。

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提出教师成长的公式:成长=经验+反思。他还指出,没有反思的经验是狭隘的经验,至多只能形成肤浅的知识。如果教师仅仅满足于获得经验而不对经验进行深入思考,那么他的发展将大受限制。谢曲波老师坚持及时进行教学反思,反思自己每一节课的得与失,也反思其他教师的教、学生的学,经过多角度的反思和留心自己的教学,不断总结经验,找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着力实施解决。多年的教学反思,让他迅速成长,同时也为教学研究提供了素材。他每年积极撰写论文、案例,在省市区各级获一、二等奖。

2、正向评价,收获童心

课堂上当学生能够正确地回答问题的时候,谢曲波老师会发自内心的赞扬她们;当学生的回答有错误的时候,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