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教体育心理学习题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1 22:56:54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五、简答题

1.简述倒U型理论假说,并画图加以举例说明。

耶克斯—多德森的倒U型理论假说认为,高唤醒水平是顺利地完成简单运动任务所必须的;而精细的或复杂的运动任务,则要在低唤醒水平下才能顺利完成。

该理论假说对唤醒水平与操作成绩之间关系的预测是:在唤醒水平达到某一最佳点之前,操作成绩会随唤醒水平的升高而提高,但唤醒水平达到最佳点之后继续提高,则会造成操作成绩下降。

画图并举例说明。(不画图的没有分数啊!) 2.简述表象在体育中的作用。 (1)帮助学习和掌握运动技术动作 (2)辅助运动技能练习

(3)改正错误动作,解决疑难问题 (4)学习和练习行动策略 (5)集中注意,建立信心

3.简述体育教师的工作特点及体育活动的特点。

(1)体育教学活动的特殊性

体育教师心理上的紧张、体育教师的生理负荷大、体育教师在户外进行活动 (2)体育教师必须了解自己的工作对象 (3)体育教学是一个复杂的过程 (4)体育活动的竞赛特点

4.举例说明什么是体育活动中的目标设置?

体育活动中的目标设置,是指根据学生的体育能力和技能水平,确定在一定的时间内所要达到的体育学习和身体锻炼的具体目标,以及达到目标所采用的步骤、策略和时间安排。举出具体实例。 5.简述如何控制体育学习焦虑。

答:培养学生的自信心、保护学生的自尊心 培养体育学习兴趣 排除外界暗示

谈话诱导降低压力 应用心理调整的技能

6.什么是动作技能的正迁移?关于动作技能的正迁移,有哪些理论解释?

答:已经形成的动作技能,对另一些新技能的形成发生积极的影响是正迁移。 关于动作技能正迁移的理论解释有 共同因素说 概括化迁移理论 关系的迁移理论

7.简述影响学校体育团体凝聚力的因素。

(1)团体的大小(2)团体中的人际关系(3)团体内部的协作(4)团体间的竞争(5)团体的领导因素 8.简述实施表象训练时应注意的问题并举例说明。

(1)练习前要进行表象训练的目的、意义和方法等教育。 (2)只能作为动作技能训练的辅助手段。

(3) 要长时间系统地进行训练并保证练习的质量以及与放松相结合。 具体举例说明。

9.简述影响锻炼者获得运动愉快感的因素。

活动目的;社会交往;个人的能力;自我效能感;社会环境因素。 10.简述影响体育活动自我效能感的主要因素。 直接经验;间接经验;言语劝说;情绪和生理状态

1

六、论述题

1.试述认知派的整体结构理论对动作技能获得过程的主要观点,以及掌握动作技能的三个阶段。

答:主要观点:把动作技能的获得过程看作是在持定情况下,理解性地、有目的地对各种知觉的信息进行筛选,或者检索,有意识地把所摄信息输入到相应的中枢神经系统进行编码、校正,以及经过反复多次的强化(反馈)、整合之后,贮存这个完整信息的过程。;

掌握动作技能的三个阶段: (1) 动作的认知阶段; (2) 动作的联结阶段; (3) 动作的自动化阶段。

每个阶段的展开。

2.什么是认知训练?请说明艾利斯在ABC理论基础上提出的合理情绪疗法的主要内容。

答:认知训练也称认知调整、思维控制训练或认知疗法等,它是通过改变人的认知活动来达到改善行为状态和情绪状态的心理训练方法。

合理情绪疗法是认知训练的一种。该疗法认为人的情绪和行为源于人的思想,思想的根源为人们对一类事物的看法(即信念),而信念的产生源于人们的思维方法;合理的思维产生合理的想法和信念,不合理的思维产生不合理的想法和信念;合理的信念会引起人们适当的情绪和行为反应,而不合理的信念则相反,会产生不适当的情绪和行为反应。每个人都或多或少地存在一些不合理的信念,这可以说是人类经常受到情绪困扰或出现情绪障碍的主要原因。由于人的不良情绪和行为反应是由人的不合理信念所造成的,所以每个人都要对自己的情绪和行为反应负责。

合理情绪疗法的中心问题是要用合理的信念来取代个体不合理的信念,最大限度地减少不合理信念对情绪和行为的不良影响。

3.根据学生在体育活动中引起过度紧张的主、客观原因,说明体育教师应怎样使学生预防和克服过度紧

张。

答: 引起学生在体育活动中过度紧张的主观原因有:求胜意识过强或期望太高; 对完成动作和练习或竞赛缺乏自信;与个性特点有关;对自身生理指标的消极评价。

引起学生在体育活动中过度紧张的客观原因有:观众的数量和性质;社会评价;所从事的体育项目或竞赛的性质;赛对手的实力。

为使学生在体育活动中预防和克服过度紧张,体育教师应做到: (1)努力提高学生动作技能的熟练程度;

(2)对学生(或运动员)的期望不宜过高或过低;

(3)不断提高学生的运动自信心以及对教师(或教练员)的信任; (4)使学生(或运动员)学会独立地作好比赛的心理准备;

(5)使学生(或运动员)降低对比赛胜负的意识,使他们的注意力指向活动本身,而不是指向活动的结果;

(6)教会学生或运动员心理自我调节的技能。 4.试述影响人们坚持参加体育活动的心理因素。

答:使锻炼者坚持参加体育活动并从中获得快乐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

(1)活动的目的。尽管成年人参加体育活动的目的是为了获得健康。然而,有大量的研究指出不是为了健康的目的(如为了发展娱乐技能、加强人际交往、满足好奇心等等)可能更有助于个体坚持参加体育活动。参加体育活动的目的还会随时间的推移而变化。

(2)社会交往。个体坚持参加体育活动的另一重要原因是为了与他人交往或参与群体活动。布拉尼Brawley)1979年指出,个体之所以为群体活动所吸引,主要原因有群体认同、社会强化、竞赛的刺激性以及参与活动的机会。

(3)个人的能力。当一个人的能力能适应任务的挑战时,便会产生愉快感并全神贯注于该任务。如果任务缺乏挑战性会使人产生厌倦感;如果任务挑战性过大则会使人产生焦虑,甚至产生挫折感。这里,选择适合于自己能力的挑战性任务是重要的原因之一。

2

(4)自我效能。高自我效能者参加体育活动的积极性更高,并且锻炼后有更积极的情绪反应。 (5)社会环境 。社会环境影响着体育活动的心理效应,同时也影响着运动愉快感的产生。体育活动时的社会环境包括体育锻炼的指导者、同伴、观众等,来自同伴的社会促进是个体参加体育活动与坚持参加体育活动的主要因素之一。

除了上述的影响运动愉快感产生的因素之外,目标设置、个体兴趣以及与锻炼项目本身有关的因素也可能影响着运动愉快感的产生。

5.在体育教学中如何促进学生的正迁移、避免负迁移?

1. (1)加强对学生动作概念和动作原理的教学,进一步展开说明。

(2)要为迁移而教

向学生讲明不同动作技能中所具有的类似的运动模式,使学会运用所学过的动作原理,并用比较的方法来帮助学生区分两种动作技能中容易相互干扰的那一部分。

(3)要注意两种动作技能学习的时间间隔

要让学熟练地掌握了一种动作技能(至少掌握到80-90%)之后,再开始学习另一种动作技能。进一步拓展。

(4)要启发学生思维,提高他们对已有知识经验的概括水平。进一步拓展。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