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课轮滑理论课考试题目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13 19:46:10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格式要求:

青岛农业大学《体育与健康》课程理论考试(居中)

(题目下方空一行)

学院:xxxx 专业:xxxx 学号:xxxx 姓名:xxx 指导教师: 一、简答题

1、简述课外体育锻炼的特点与原则(25分)。

答:体育锻炼具有许多不同于体育课和课余体育训练的特点,主要有:

(一)锻炼内容丰富,组织形式多样 课外体育锻炼的内容丰富多采,远远超出体育教学大纲所规定的范围,从儿童自发的游戏活动到正规的运动竞赛,从娱乐性的体育活动到竞技性的运动项目等,无所不包。课外体育锻炼组织形式多样、方法灵活。如有早操、课间操、班级体育锻炼等组织形式,还可以个人锻炼、小组锻炼、班级锻炼,也可以年级甚至全校一起进行锻炼;还可以少先队、各种兴趣小组、体育协会等群众组织的形式开展多种多样的课外体育锻炼。 (二)项目选择灵活,主体作用明显 由于课外体育锻炼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因此能充分满足学生对体育锻炼的渴望和要求。学生不仅能体验巩固体育课上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而且能学习实践体育课以外的内容,获取更广泛的知识和技能。他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身体特点选择锻炼项目,安排锻炼内容,组织锻炼小组,开展锻炼活动,学生参加课外体育锻炼比上体育课具有更大的自主选择权,能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自愿自主地去参加课外体育锻炼,在实践中自己管理自己,自己约束自己,自己教育自己,教师起指导、咨询作用,使学生能充分发挥自己在课外体育锻炼中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有利于能力的培养。 (三)学生参与广泛,组织指导多层

课外体育锻炼是在课余时间进行的。从作息制度上看锻炼都是安排在早晨、课前、课间和下午课后。在作息制度外开展的体育活动也是利用节、假日进行,完全是课余性的。全体学生都有统一的课余时间,他们既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特长特点选择不同的课外锻炼内容和锻炼方法,又可以在学校的统一安排下进行活动,因此,参加课外体育锻炼的学生人数多。课外体育锻炼群众性鲜明,它不仅涉及到全校学生和体育教师,而且涉及到学校的各个方面,如学生工作部,共青团、少先队、辅导员、班主任、体育干部等,他们都将参加课外体育锻炼的组织与指导,这种由学校多方面参与的管理模式,打破了体育职能部门统揽的格局,有利于从本质上把学校体育纳入全面教育的轨道。

课外体育锻炼的原则

(一)自觉积极性原则

毛泽东曾经指出:“欲图体育之有效,非动其主观促其对于体育的自觉不可”。课外体育锻炼是一个克服自身惰性、战胜各种困难的自我锻炼、自我完善的过程,也是自我养成良好习惯的过程,学生只有自觉积极地进行体育锻炼,才能获取应有的锻炼效果。 兴趣是最好的教师,当学生对某项体育活动发生兴趣时就会对这项体育活动表现出极大

的主动性和自觉性。但是在我国目前条件下,课外体育锻炼还不可能完全根据学生的自愿与兴趣安排活动内容,往往要由学校统一安排时间、项目进行锻炼。因此学校在安排体育锻炼的内容时,除了要创造条件尽可能结合学生的兴趣爱好,做到因人制宜外,还要加强宣传教育工作,不断提高学生对体育锻炼重要意义的认识,调动学生参加课外体育锻炼的自觉性积极性。

(二)经常性原则

体育锻炼是以身体练习对人体给予刺激的过程,每次刺激都产生一定的作用痕迹。连续不断的刺激作用,则会产生痕迹积累。这种积累使动作技能形成的条件反射不断得到强化,机体的结构和机能产生新的适应,体质不断增强。如果体育锻炼时断时续或长时间停止锻炼,已形成的动作技能就会消退,身体各种机能、素质就会慢慢减弱。因此,强健的体魄和较高的运动水平,并非一朝一夕所能练就的,已取得的锻炼成果也不会是一劳永逸。只有经常坚持体育锻炼,保持锻炼时间、次数、强度的衔接性和连续性,才能收到良好的锻炼效果。 学校对课外体育锻炼要有一个全面的计划,合理安排课外锻炼的时间、内容、场地、器材等,组织好早操、课间操、班级体育锻炼,做到天天练,保证每天1小时。学生个人应在学校统一安排下,结合自己的特点,制定个人锻炼计划,坚持全年不间断的体育锻炼,做到持之以恒,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 (三)全面锻炼原则

人体是一个整体,各器官系统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任何局部机能的提高,必然促进机体其它部位机能的改善,当某一运动素质得到发展时,其它运动素质也会不同程度地有所发展,某一方面的锻炼与发展,也会对其它方面产生积极的影响。但是如果体育锻炼的内容和方法单一化会给体育锻炼带来很大的局限性,机体不能获得良好的整体效应。如长期只从事力量练习,心肺系统功能就不会得到较大的提高;长期只从事长跑锻炼,耐力素质会有较大发展,而速度、力量素质不会有较大提高;长期只从事身体一侧肢体的活动,另一侧肢体就不会得到发展,则整个机体不能得到匀称发展。因此,课外体育锻炼在选择锻炼内容、方法时要尽可能考虑全面发展身体的各个部位,各器官系统的机能,各种运动素质和基本活动能力。要努力掌握多种运动技能,贯彻全面锻炼的原则。 (四)从实际出发的原则

我国幅员辽阔,不同地区地理气象条件差异很大,即使是同一个地区,各个学校之间的体育锻炼条件、场地器材等也都会有很大差异。对于同一学校参加体育锻炼的学生来说,虽然他们的生理结构基本相同,但在年龄、性别、体质状况、锻炼需求等方面的个体差异是普遍存在的,即使是年龄、性别、体质等条件都相似的人,随着体育锻炼过程的发展也会因机体适应能力的高低而出现差异。由于锻炼者本人及所处的锻炼环境千差万别,不可能提出一种各校都可通用的课外体育锻炼计划,更不可能提出一个人人都行之有效的锻炼方案。因此,在课外体育锻炼中必须贯彻从实际出发的原则,根据锻炼者的个人特点、学校的锻炼条件,结合季节、地域气候等客观实际,合理地确定锻炼内容,选择方法手段,安排运动负荷。这样,才能掌握课外体育锻炼的主动权,提高锻炼的可行性和实效性,收到良好的锻炼效果 轮滑运动损伤的预防和处理方法

2、轮滑的常见损伤有哪些,如何避免受伤(25分) 答:

一、轮滑运动损伤的预防

1、首先从思想上端正学习态度,不要把轮滑课同其他项目一样,因为它毕竟是脚踩四个轮

子的运动,初学者一定要按照教师的要求严格要求自己,教师讲解运动损伤的原因和预防措施,使学生从思想上意识到损伤发生的可能性和造成严重的后果。

2、认真参加轮滑课的学习,掌握轮滑运动技能,教学中教师以教学大纲为准则,根据学生的掌握程度的不同,适当增加动作难度,一般学生掌握大纲要求即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要循序渐进,不要做一些高难度动作。

3、轮滑运动和其他项目一样,运动前也要做准备活动(不管是上课或课下练习)。通过准备活动可以使身体的灵活性、柔韧性、协调性充分调动起来,穿鞋前准备活动一定要充分,可以采取跑步、徒手操、跳绳、游戏等活动,使身体发热,调动各器官的功能来适应运动的需要,随后做一些伸展性练习和基本技术动作练习,穿上鞋后做些适应性练习,从练习内容上先做基本练习,再做些专项练习。

4、学生在课上一定要听从教师的安排,初学时我采用分组练习的方法,即两人一组,一人练习一人保护帮助,两次课后学生能站立自如,再按照逆时针方向集体练习,集体练习时不要聚集在一起,避免学生摔到一个碰倒一片的情况发生,自由练习时,熟练的同学不要在其他同学中间穿来穿去,影响他人练习,对人对己都易造成伤害。

5、加强自我保护,避免伤害事故的发生。当身体失去平衡时,要迅速就势降低重心,倒下后顺惯性滑出,不要手臂用力支撑,造成肘、腕关节损伤,手臂支撑后顺势屈肘身体后倒,不要让头部着地,以免造成头部伤害,这样顺势倒下能分散重力,减轻伤害程度。摔到后不要因为不好意思而盲目站起,也不要用力挣扎,摔倒后应先调整自己的位置,使身体俯卧,手撑地,一只脚跪在地面上,呈外八字踩正轮滑鞋,另一只脚收腿站起,跪地的腿也一样站起。

6、服装鞋子要适合轮滑运动的要求。轮滑练习时一定要穿运动服,不要穿牛仔裤或其他服装,做完准备活动后再换轮滑鞋;初学者一定要戴护具,如护膝、护腕、护肘、头盔等;轮滑鞋的选择要根据自己的练习目的而定,初学者应选择休闲轮滑鞋,鞋的大小应自己穿着合适为宜,应妥善保管好自己的轮滑鞋,最好不要外借,还要及时检查轮滑鞋的轮子、螺丝是否松弛,及时拧紧以免造成意外伤害。

二、主要损伤部位和处理方法

1、易损伤部位

上肢损伤部位:腕关节、肘关节

主要是腕关节:肘关节挫伤、韧带损伤、尺(桡)骨骨折 下肢损伤部位:踝关节挫伤、膝关节挫伤、髋关节

主要是踝关节扭伤、膝关节挫伤、韧带损伤,髋关节骨折,尾骨擦伤和骨折 头部:脑振荡

2、各种损伤的处理方法

(1)擦伤处理:应根据情况及时处理,主要是练习时摔到引起的擦伤,伤口较脏时先用生理盐水洗净伤口然后再用酒精棉球或红汞药水消毒杀菌,伤口较浅,面积较小的擦伤不用包扎,待干后即可。

(2)挫伤的处理:如皮肤出血应立即停止运动,到卫生院用酒精或碘酒将伤口消毒,包扎。如受伤部位红肿疼痛可先用冷水或冰进行冷敷局部,抬高受伤部位,必要时加压包扎,防止继续出血。24小时后改用热敷,用按摩来活血、消肿、止痛。

(3)关节韧带损伤处理:应在24小时内采用冷敷,必要时加压包扎24小时以后采用理疗,热敷、按摩、针灸治疗。

(4)骨折的处理:一旦出现骨折,不要移动患肢,立即进行急救,应先用夹板或其他东西

代用品固定伤肢,动作要轻巧、缓慢,不要乱拉乱拽,以免造成错位,影响整复,送往医院救治。

(5)脑震荡的处理:一般不会出现,一旦发生立即让患者平卧,头部冷敷;若有昏迷,即指压人中、内关、合谷穴;若呼吸发生障碍,立即人工呼吸,如反复出现昏迷应送医院进一步救治

二、论述题

衡量个人健康的标志有哪些,如何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50分) 答:

答题要求:A4纸张,手写,不能打印,否则按0分计算,简答题每题25分,论述题50分,简答题要求字数在200-500字,论述题要求500-1000字。试卷左边留出2厘米。要求语言简练,通顺,不得出现雷同卷。

世界卫生组织提出了衡量人体健康的10条标志: ⑴精力充沛,能从容不迫地应付日常生活和工作。 ⑵处事乐观,态度积极,乐于承担责任,事无巨细挑剔。 ⑶善于休息,睡眠良好。 ⑷应变能力强,能适应各种环境变化。 ⑸对一般感冒和传染病有一定的抵抗能力。 ⑹体重适当,体型匀称,头臂位置协调。 ⑺眼睛明亮,反应敏锐,眼睑不发炎。 ⑻牙齿清洁、无缺损、无疼痛,齿龈颜色正常、无出血。 ⑼头发有光泽,无头屑。 ⑽肌肉、皮肤富弹性,走路轻松。

首先,要合理地安排作息时间,形成良好的作息制度。因为有规律的生活能使大脑和神经系统的兴奋和抑制交替进行,天长日久,能在大脑皮层上形成动力定型,这对促进身心健康是非常有利的。 第二,要进行适当的体育锻炼和文娱活动。"文武之道,一张一弛。"学习之余参加一些文体活动,不但可以缓解刻板紧张的生活,还可以放松心情、增加生活乐趣,反而有助于提高学习效率。 第三,要保证合理的营养供应,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大学生"饮食不良"现象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饮食不规律,很多人早晨起床较晚,来不及吃早饭便去上课,有的索性取消了早饭,有的则在课间饿的时候随便吃些零食。二是暴饮暴食。学生们主要在食堂就餐,但食堂的就餐时间比较固定,常有学生由于学习或其它原因错过了开饭时间,于是就吃点饼干、方便面来对付,等下一顿吃饭时再吃双份。 第四,要改正或防止吸烟、酗酒、沉溺于电子游戏等不良的生活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