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高考一轮复习通史版历史作业:第16单元 单元整合 十六 Word版含答案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12/26 2:21:01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单元整合 十六

一、正确认识社会主义的曲折发展

1.从人类历史发展来看,社会主义还处在初级阶段,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均不成熟。 2.原有的社会主义国家大都是在商品经济不够发达、生产力水平不高的情况下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经济现代化、政治民主化基础薄弱。

3.社会主义是由资本主义向共产主义过渡的阶段,社会主义革命成果的巩固比任何革命都难,需要一个长期过程。 4.资本主义势力对社会主义的态度从敌视、遏制到颠覆,使社会主义发展面临重重困难。

5.社会主义国家的实践证明,社会主义需要不断改革,逐步完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应适应本国国情,走独立发展的道路,不要拘泥于苏联模式。

6.东欧剧变、苏联解体,说明苏联模式受挫,并不等于社会主义运动失败。

7.中国在探索社会主义道路的实践中取得了巨大成就并从国际上社会主义国家的挫折中吸取了经验教训,表明社会主义正朝着更加健康的方向发展。

【考题例证1】 迅速恢复的国家机器比以往承担着更多任务,尤其是经济控制的职能。农民和工人阶级起来反对私有者,战争期间经济崩溃造成了城市和军队急需供给。还有一些党的干部不切实际地追求共产主义社会的动人前景。这段话主要说明了下列哪一事件的背景 ( )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新经济政策 C.农业集体化 D.赫鲁晓夫改革 二、近现代以来经济全球化的历程 历程 时间 推动原因 主要表现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雏形出现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基本形成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形成 15、16世纪之交 19世纪中期 19世纪末20世纪初 二战后初期 欧洲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发展,新航路开辟和殖民扩张 工业革命;商品输出 第二次工业革命;资本输出 资本主义经济大危机和第二次世界大战;第三次科技革命 欧洲商路和贸易中心转移 英国成为世界工厂 经济一体化,世界连成一个整体 布雷顿森林体系(国际货币金融体系);关贸总协定(世界贸易体系) 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强 20世纪90年代以来 【考题例证2】 [2018·重庆二模] 1960年,沙特阿拉伯、伊拉克、委内瑞拉等主要石油生产国联合成立石油输出国组织,以维护本国石油利益和收入。1974年,美、英、德等石油消费国组建国际能源机构,展开能源合作,降低对石油的依赖,分享石油消费。两个组织的先后建立表明20世纪后期 ( ) A.经济领域出现“冷战”状态 B.区域集团化有利于维护国家利益 C.经济全球化推动国家间合作 D.生产与消费成为两大矛盾体

三、二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格局的演变

第三次科技革命;两极格局结束;跨国公司发展 世贸组织;区域性经济组织;国际贸易额大增;市场经济体制普遍确立 1.第一阶段:战后初期到20世纪70年代

(1)概况:美国拥有资本主义世界经济霸主的地位,具有雄厚的工业实力和丰富的黄金储备,通过布雷顿森林体系和关贸总协定控制国际金融和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美国推行马歇尔计划,帮助西欧国家从战争的破坏中恢复过来,并间接控制西欧。

(2)原因:通过20世纪的两次世界大战,美国大发战争横财,实力强大;而欧洲在世界大战中损失惨重,处于普遍衰落时期。

2.第二阶段:20世纪70年代到80年代后期 (1)概况:世界经济开始向多极化方向演变。日本和欧洲共同体与美国在世界上展开激烈竞争;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美国经济霸主地位动摇。

(2)原因:20世纪70年代以来,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不平衡,欧洲共同体成员国和日本在许多领域赶上或超过美国。 3.第三阶段:20世纪80年代末以来

(1)概况:世界经济呈现区域集团化和全球一体化的趋势。资本主义世界出现美、日、西欧三足鼎立的局面,加速了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和全球化的进程。

(2)原因:生产力和国际分工进一步发展,各国经济相互依赖程度进一步加深。

【考题例证3】 1946年,《纽约先驱论坛报》刊载了一位美国官员的讲话:“除非打开更大的世界市场,美国将使自己陷入破产之中……有一个组织最近透露,倘今后九个月内不能成功地发展大规模的海外贸易,它们必将解雇50%的就业人员。”为此,美国 ( ) A.首倡自由贸易以图开拓世界市场 B.力推国际贸易自由化以缓解生产过剩 C.借布雷顿森林体系确立美元霸权 D.以美元大幅贬值来刺激国内商品出口

四、15—20世纪自然科学发展的四个阶段

阶段 产生阶段(15—16世纪) 原因 (1)资本主义工商业的产生和发展奠定了物质基础 (2)人文主义思潮的影响,使人们对自然界的认识产生了革命性的变化 (3)中世纪生产经验的积累 (1)新航路的开辟促进了西欧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展 (2)手工工场的经验积累促进了技术的进步;早期资产阶级革命的成功 随着该时期西方主要资本主标志 天文学领域的革命 形成和发展阶段(17世纪到18世纪中期) 迅速发展 经典力学体系的创立 电磁学的新成就、细胞学说和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等 阶段(18世纪末到19世纪中期) 重大突破和系统化阶段(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 义国家进行工业革命,经济的发展对科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进行和资本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 电的发明与应用,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是物理学领域的一次重大革命 【考题例证4】 [2018·浙江十校联盟适考] “惯性是物体的根本属性,唯有外力才能克服物体的惯性。其蕴含的价值观是‘崇尚人的价值’,因为人有能力改变和控制自然。”这说明 ( ) A.经典力学体系完成对自然的认识 B.近代科学提升教皇的权威和地位 C.近代科学推动了人文主义的发展 D.现代物理学的基本框架已经形成

五、20世纪以来国际格局的变动及中国的国际地位

1.第一次:一战后形成的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原因:一战改变了帝国主义国家的力量对比;帝国主义战胜国为重新瓜分世界先后召开了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调整了它们在欧洲和亚洲太平洋地区的利益关系,形成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中国地位:巴黎和会决定将德国在中国山东的权益转交给日本,中国作为战胜国未得到尊重,说明弱国无外交;华盛顿会议上签署的《九国公约》为美国在中国的扩张提供了条件,说明中国仍处于帝国主义列强共同支配的地位。 2.第二次:二战后形成的雅尔塔体系

原因:二战后,国际力量对比发生重大变化;西欧各国在战争中普遍受到严重削弱,美国的经济、军事力量空前膨胀,成为资本主义世界头号强国;苏联政治、军事力量壮大,成为世界上唯一能够与美国抗衡的国家;美苏在实力均势的基础上,按照雅尔塔等国际会议确立的基本原则,重新划分世界版图和势力范围,形成了雅尔塔体系。

中国地位:中国抗日战争取得胜利,推翻了国民党政权,成立了新中国,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3.第三次:20世纪90年代世界两极格局瓦解,世界朝多极化方向快速发展

原因: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后,美国成为唯一的超级大国,两极格局结束。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趋势的根源在于世界经济力量的多极化。

中国地位:在世界政治格局向多极化发展的过程中,中国通过改革开放取得了辉煌的成就,综合国力增强,国际地位提高,成为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重要力量。

【考题例证5】 [2018·山东德州期末] 二战后初期美国认为,美国强大的生产能力和日益提高的国民经济潜力,可以解决欧洲国家的通货膨胀、货币短缺等问题,从而为美国在多边自由贸易国际体系下进行经济扩张提供有利时机。下面直接体现这一思想的是 ( ) A.对德分区占领 B.提出“杜鲁门主义” C.实施马歇尔计划 D.发起建立北约

素养十六 异同比较类非选择题的解答技巧

■ 题型特点

(1)相同点比较类。其呈现形式有“比较在……上的相同点”“指出……和……在……上的相同点”“比较……和……的共同点”等。

(2)不同点比较类。其呈现形式有“概括……和……的不同特点”“指出……和……在……上的不同点”“……和……相

比,在……方面发生的新变化”等。

(3)异同点比较类。其呈现形式主要有“比较……和……的异同点”“对……和……进行比较”等。 【考题例证】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乾隆二十三年(1758年)正月发生了一次“霾灾”,雾霾数日不散,导致通惠河上的漕运停止,京城多处粮仓告急。乾隆皇帝除了派官员到天坛祭天外,还亲自率王公大臣在紫禁城太和殿前焚香祭天。光绪年间,京城曾出现一次严重的“霾灾”,雾霾数日不散,慈禧太后也曾令人在紫禁城内“祭天驱霾”。而民间遇有“霾灾”出现时,人们多到龙王庙前拜求龙王“驱霾祈雨”,并在庄稼种植上采取相应的措施。

——摘编自《古代北京“雾霾”的记载》

材料二 19世纪中后期,英国日益严峻的环境污染问题和疾病的流行引起了社会的强烈反应,英国议会通过了多部法律,试图从立法上来寻求解决途径。在立法方面最为系统和重要的法律是1875年通过的《公共卫生法》,它汇集了以前同类法规,内容相当完善,强调要使本国所有城镇都过上文明的社会生活。1876年又颁布了《河流污染防治条例》,1878年通过了《公共卫生条例》,至此英国基本上建立起了完整的水资源污染防治的法律体系。……工人阶级要求改善自己的生活条件,从而消除疾病、消除环境污染。还有一些社会有识之士,包括很多出身于上流社会的人也对环境治理作出了巨大的贡献。英国通过近100年左右持之以恒的不懈努力,使从工业革命时期以来社会发展所造成的环境污染和城市环境问题得到了有效的治理。

——摘编自李宏图《英国工业革命时期的

环境污染和治理》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中英为应对环境污染问题,采取的方式有何不同?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英国能够有效治理环境问题的原因。

【解析】 第(1)问,中国采取的方式,根据材料“乾隆皇帝除了派官员到天坛祭天外,还亲自率王公大臣在紫禁城太和殿前焚香祭天……在紫禁城内‘祭天驱霾’……人们多到龙王庙前拜求龙王‘驱霾祈雨’,并在庄稼种植上采取相应的措施”得出祭天敬神,调整农业种植方式。英国采取的方式,由“英国议会通过了多部法律……工人阶级要求改善自己的生活条件”得出,政府通过立法干预污染治理,通过改善生产、生活条件防治污染。第(2)问,根据材料“英国议会通过了多部法律……建立起了完整的水资源污染防治的法律体系”得出政府重视、立法保障;根据材料“工人阶级要求改善自己的生活条件……还有一些社会有识之士,包括很多出身于上流社会的人也对环境治理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得出工人阶级的斗争和努力、有识之士的推动;根据材料“19世纪中后期”“工业革命时期”得出工业革命推动国力增强、科技进步提供手段。 【答案】 (1)中国:祭天敬神;调整农业种植方式。

英国:政府通过立法干预污染治理;通过改善生产、生活条件防治污染。

(2)原因:政府重视;立法保障;工人阶级的斗争和努力;有识之士的推动;工业革命推动国力增强;科技进步提供手段。 ■ 运用点拨 异同比较型非选择题的解答步骤 第一步,明确比较对象 第二步,确立比较角度 第三步,组织答案 首先要明确比较的是哪几项历史事物,是相同点、不同点,还是异同点 题目已设置了比较点的按要求回答即可;题目没有设置比较点的,要根据题意确定比较点。比较点一般从背景、性质、方式、特点、结果、影响等方面思考 解答时要注意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并联系所学知识。组织共同点时,建议首先写出比较点的提示语,例如“特点”“方式”等,然后行文上为“都……”。对于不同点的回答,注意要从宏观上把握所有要比较的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