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技术革命创新行动计划(2016-2030)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2 2:15:29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能源技术革命创新行动计划

(2016–2030年)

能源是人类生存和文明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我国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能源生产国和消费国,能源供应能力显著增强,技术装备水平明显提高。同时,我们也面临着世界能源格局深度调整、全球应对气候变化行动加速、国家间技术竞争日益激烈、国内经济进入新常态、资源环境制约不断强化等挑战。为积极应对挑战,党中央、国务院审时度势,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六次会议上作出了推动能源消费、供给、技术和体制革命,全方位加强国际合作的战略部署。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进一步明确建设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现代能源体系。

科技决定能源的未来,科技创造未来的能源。能源技术创新在能源革命中起决定性作用,必须摆在能源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和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六次会议精神,围绕可能产生重大影响的革命性能源技术创新和对建设现代能源体系具有重要支撑作用的技术领域,明确今后一段时期我国能源技术创新的工作重点、主攻方向以及重点创新行动的时间表和路线图,特制订本行动计划。

【一】能源科技的发展形势 1)世界能源科技发展趋势:

当前,新一轮能源技术革命正在孕育兴起,新的能源科技成果不断涌现,正在并将持续改变世界能源格局:

非常规油气勘探开发技术在北美率先取得突破,页岩气和致密油成为油气储量及产量新增长点,海洋油气勘探开发作业水深记录不断取得突破;

主要国家均开展了700℃超超临界燃煤发电技术研发工作,整体煤气化联合循环技术、碳捕捉与封存技术、增压富氧燃烧等技术快速发展。

燃气轮机初温和效率进一步提高,H级机组已实现商业化,以氢为燃料的燃气轮机正在快速发展;

三代核电技术逐渐成为新建机组主流技术,四代核电技术、小型模块式反应堆、先进核燃料及循环技术研发不断取得突破;

风电技术发展将深海、高空风能开发提上日程,太阳能电池组件效率不断提高,光热发电技术开始规模化示范,生物质能利用技术多元化发展;

电网技术与信息技术融合不断深化,电气设备新材料技术得到广泛应用,部分储能技术已实现商业化应用。

可再生能源正逐步成为新增电力重要来源,电网结构和运行模式都将发生重大变化。 近年来,主要能源大国均出台了一系列法律法规和政策措施,采取行动加快能源科技创新:

美国发布了《全面能源战略》等战略计划,将“科学与能源”确立为第一战略主题,提出形成从基础研究到最终市场解决方案的完整能源科技创新链条,强调加快发展低碳技术,已陆续出台了提高能效、发展太阳能、四代和小型模块化核能等清洁电力等新计划。

日本陆续出台了《面向2030年能源环境创新战略》等战略计划,提出了能源保障、环境、经济效益和安全并举的方针,继续支持发展核能,推进节能和可再生能源,发展新储能技术,发展整体煤气化联合循环(IGCC)、整体煤气化燃料电池循环等先进煤炭利用技术。

欧盟制订了《2050能源技术路线图》等战略计划,突出可再生能源在能源供应中的主体地位,提出了智能电网、碳捕集与封存、核聚变以及能源效率等方向的发展思路,启动了欧洲核聚变联合研究计划。

纵观全球能源技术发展动态和主要能源大国推动能源科技创新的举措,可以得到以下结论和启示:

一是能源技术创新进入高度活跃期,新兴能源技术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加快迭代,对世界能源格局和经济发展将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二是绿色低碳是能源技术创新的主要方向,集中在传统化石能源清洁高效利用、新能源大规模开发利用、核能安全利用、能源互联网和大规模储能以及先进能源装备及关键材料等重点领域。

三是世界主要国家均把能源技术视为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的突破口,制定各种政策措施抢占发展制高点,增强国家竞争力和保持领先地位。

2)我国能源科技发展形势:

近年来,我国能源科技创新能力和技术装备自主化水平显著提升,建设了一批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重大能源技术示范工程:

初步掌握了页岩气、致密油等勘探开发关键装备技术,煤层气实现规模化勘探开发,3000米深水半潜式钻井船等装备实现自主化,复杂地形和难采地区油气勘探开发部分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千万吨炼油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大型天然气液化、长输管道电驱压缩机组等成套设备实现自主化;

煤矿绿色安全开采技术水平进一步提升,大型煤炭气化、液化、热解等煤炭深加工技术已实现产业化,低阶煤分级分质利用正在进行工业化示范;

超超临界火电技术广泛应用,投运机组数量位居世界首位,大型IGCC、CO2封存工程示范和700℃超超临界燃煤发电技术攻关顺利推进,大型水电、1000kV特高压交流和±800kV特高压直流技术及成套设备达到世界领先水平,智能电网和多种储能技术快速发展;

基本掌握了AP1000核岛设计技术和关键设备材料制造技术,采用“华龙一号” 自主三代技术的首堆示范项目开工建设,首座高温气冷堆技术商业化核电站示范工程建设进展顺利,核级数字化仪控系统实现自主化;

陆上风电技术达到世界先进水平,海上风电技术攻关及示范有序推进,光伏发电实现规模化发展,光热发电技术示范进展顺利,纤维素乙醇关键技术取得重要突破。

虽然我国能源科技水平有了长足进步和显著提高,但与世界能源科技强国和引领能源革命的要求相比,还有较大的差距:

一是核心技术缺乏,关键装备及材料依赖进口问题比较突出,三代核电、新能源、页岩气等领域关键技术长期以引进消化吸收为主,燃气轮机及高温材料、海洋油气勘探开发技术装备等长期落后。

二是产学研结合不够紧密,企业的创新主体地位不够突出,重大能源工程提供的宝贵创新实践机会与能源技术研发结合不够,创新活动与产业需求脱节的现象依然存在。

三是创新体制机制有待完善,市场在科技创新资源配置中的作用有待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和管理水平有待提高,科技人才培养、管理和激励制度有待改进。

四是缺少长远谋划和战略布局,目前的能源政策体系尚未把科技创新放在核心位置,国家层面尚未制定全面部署面向未来的能源领域科技创新战略和技术发展路线图。

3)我国能源技术战略需求:

我国能源技术革命应坚持以国家战略需求为导向,一方面为解决资源保障、结构调整、污染排放、利用效率、应急调峰能力等重大问题提供技术手段和解决方案,另一方面为实现经济社会发展、应对气候变化、环境质量等多重国家目标提供技术支撑和持续动力。

围绕“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提供能源安全技术支撑。

我国正处于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关键阶段,能源需求在很长时期内还将持续增长。这要求通过能源技术创新加快化石能源勘探开发和高效利用,大力发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构建常规和非常规、化石和非化石、能源和化工以及多种能源形式相互转化的多元化能源技术体系。

围绕环境质量改善目标提供清洁能源技术支撑。

我国正在建设“蓝天常在、青山常在、绿水常在”的美丽中国,这要求通过能源技术创新,大幅减少能源生产过程污染排放,提供更清洁的能源产品,加强能源伴生资源综合利用,构建清洁、循环的能源技术体系。

围绕二氧化碳峰值目标提供低碳能源技术支撑。

我国对世界承诺,到203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60%~65%、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达到20%左右、二氧化碳排放2030年左右达到峰值并争取早日实现。这要求通过能源技术创新,加快构建绿色、低碳的能源技术体系。

在可再生领域,要重点发展更高效率、更低成本、更灵活的风能、太阳能利用技术,生物质能、地热能、海洋能利用技术,可再生能源制氢、供热等技术。在核能领域,要重点发展三代、四代核电,先进核燃料及循环利用,小型堆等技术,探索研发可控核聚变技术。在二氧化碳封存利用领域,要重点发展驱油驱气、微藻制油等技术。

围绕能源效率提升目标提供智慧能源技术支撑。

我国能源利用效率总体处于较低水平,这要求通过能源技术创新,提高用能设备设施的效率,增强储能调峰的灵活性和经济性,推进能源技术与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加强整个能源系统的优化集成,实现各种能源资源的最优配置,构建一体化、智能化的能源技术体系。要重点发展分布式能源、电力储能、工业节能、建筑节能、交通节能、智能电网、能源互联网等技术。

围绕能源技术发展目标提供关键材料装备支撑。

能源技术发展离不开先进材料和装备的支撑。根据重点能源技术需要,重点发展特种金属功能材料、高性能结构材料、特种无机非金属材料、先进复合材料、高温超导材料、石墨烯等关键材料;重点发展非常规油气开采装备、海上能源开发利用平台、大型原油和液化天然气船舶、核岛关键设备、燃气轮机、智能电网用输变电及用户端设备、大功率电力电子器件、大型空分、大型压缩机、特种用途的泵、阀等关键装备。

【二】总体要求 1)指导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