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企业制度下内部审计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18 21:04:13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现代企业制度下内部审计

内部审计作为企业的自我约束机制,已成为现代企业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部门和单位健全内部控制、严肃财经纪律、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手段。随着企业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的变化,内部审计的地位、职能、作用、方法等也应发生转变。

一、现代企业制度下内部审计职能观点

现代企业制度下内部审计的职能,既不同于我国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内部审计,亦别于西方国家的内部审计,成为一个新的理论热点。研讨会上和相关文章中,专学者们纷纷发表自己的看法:一职能论者认为内部审计只有经济监督职能;二职能论者则认为内部审计具有经济监督职能和经济评价职能;三职能论者认为内部审计具有经济监督职能、经济鉴证职能、经济评价职能;多职能论者则认为内部审计具有经济监督、经济管理、经济评价、经济鉴证等职能。除此之外,还有将服务、咨询等也归结为内部审计职能的观点。 二、现代企业制度下内部审计主要职能应从查错防弊向为内部管理服务方面转变

目前,我国内部审计人员往往将大部分精力投入到财务数据的真实性、合法性查证及生产经营的监督上,审计的主要职能就是查错防弊而不是对企业管理作出分析、评价和提出管理建议,审计的对象主要是会计报表、账本、凭证及相关资料,其主要工作都集中在财务领域而未深入到管理和经营领域。例如,当对某一销售收入进行审计时,往往审核其合同金额与客户付款金额是否相符,所付票据是否齐全,而不管其价格是否合理,认为那是经营部门的事,与财务无关,再如对投资项目的审计中,往往审核投资协议是否完整,企业是否根据投资比例在相应的会计期间对被投资单位的投资收益按照权益法或成本法进行了正确的核算,至于是否应该投资,投资回报率是否合理,合作对象选择是否恰当,是否有更好的选择方案,一般不去深入分析。事实上,企业中真正存在的问题甚至是舞弊行为,往往存在这些过程中。再如对审计项目立项时,往往按财务收支审计、离任经济责任审计、经济效益审计等常规项目立项,几乎没有专门为测试和评价内部控制制度进行立项,只是在查账过程中发现内控存在的问题,因此,对企业总体的内部控制制度不能进行系统和权威的评价,也就无法发现和客观评价企业的潜在风险,进而无法对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实质性和预防性的管理建议。

随着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外部制约机制的加强,内部

管理水平的提高,会计电算化的普及,账务表面的错弊会越来越少,内部审计职能也必须从传统的“查错防弊”转向为内部管理服务,内部审计的重点也应从内部检查和监督向内部分析和评价方面转变。内部审计也不可能只局限于财务领域,它将扩展到企业经营和管理的各个领域。

三、建立以“内部审计准则”为核心的行为规范体系

在现代企业制度下,内部审计机构不再是作为国家审计机关的附属机构对企业进行监督,而是企业内部管理自我约束机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仅接受国家审计的业务指导和监督。因此,在新形势下,内部审计应建立起以“内部审计准则”为核心的行为规范体系。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入,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的建立,成为当前国有企业改革、国企扭亏的重要内容。从西方发达的市场经验来看,内部审计是法人治理结构的有机组成部分。如何建立、完善我国的内部审计制度,包括哪些行为应当设立内部审计制度、不同的企业组织形式下内部审计制度的设立与运行是否有所不同、企业规模对内部审计制度的影响、国有独资企业的内部审计制度如何与财政、审计、税务等部门的检查相配合等问题,使得内部审计制度能更好地为企业和市场服务,而不仅仅只是增加企业的运行成本,是当前我国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