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离工程大作业概述讲义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22 4:01:42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分离工程大作业

班级:化工11**

姓名:马××

学号:11010×××

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的原理和应用

中药产品现代化的重点可简单地用8个字来描述,即\有效、量小、安全、可控\。实际上,它涉及范围十分广泛,要解决的问题比较复杂,但首先最关键的问题就是要提取分离工艺、制剂工艺现代化,质量控制标准化、规范化。

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SFE)是目前国际上较新的提取分离技术、采用SFE对中药进行提取分离纯化,对实现中药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

超临界流体萃取是国际上最先进的物理萃取技术。在较低温度下,不断增加气体的压力时,气体会转化成液体,当温度增高时,液体的体积增大,对于某一特定的物质而言总存在一个临界温度(Tc)和临界压力(Pc),高于临界温度和临界压力后,物质不会成为液体或气体,这一点就是临界点。再临界点以上的范围内,物质状态处于气体和液体之间,这个范围之内的流体成为超临界流体(SF)。超临界流体具有类似气体的较强穿透力和类似于液体的较大密度和溶解度,具有良好的溶剂特性,可作为溶剂进行萃取。分离单体。

1、超临界流体的性质: 超临界流体(Supercritical Fluid,SF)是处于临界温度(Tc)和临界压力(Pc)以上,介于气体和液体之间的流体。超临界流体具有气体和液体的双重特性。SF的密度和液体相近,粘度与气体相近,但扩散系数约比液体大100倍。由于溶解过程包含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和扩散作用,因而SF对许多物质有很强的溶解能力。超临界流体对物质进行溶解和分离的过程就叫超临界流体萃取(Supercritical Fluid Extraction,简称SFE)。可作为SF的物质很多,如二氧化碳、一氧化亚氮、六氟花硫、乙烷、庚烷、氨、等,其中多选用CO2(临界温度接近室温,且无色、无毒、无味、不易然、化学惰性、价廉、易制成高纯度气体)。 2、CO2-SF的溶解作用 : 其基本原理为:CO2的临界温度(Tc)和临界压力(Pc)分别为31.05℃和7.38MPa,当处于这个临界点以上时,此时的CO2同时具有气

II

体和液体双重特性。它既近似于气体,粘度与气体相近;又近似于液体,密度与液体相近,但其扩散系数却比液体大得多。是一个优良的溶剂,能通过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和扩散作用将许多物质溶解。同时,在稍高于临界点的区域内,压力稍有变化,即引起其密度的很大变化,从而引起溶解度的较大变化。因此,超临界CO2可以从基体中将物质溶解出来,形成超临界CO2负载相,然后降低载气的压力或升高温度,超临界CO2的溶解度降低,这些物质就沉淀出来(解析)与CO2分离,从而达到提取分离的目的。

3、夹带剂: 在超临界状态下,CO2具有选择性溶解。SFE-CO2对低分子、低极性、亲脂性、低沸点的成分如挥发油、烃、酯、内酯、醚,环氧化合物等表现出优异的溶解性,像天然植物与果实的香气成分。对具有极性集团(-OH,-COOH等)的化合物,极性集团愈多,就愈难萃取,故多元醇,多元酸及多羟基的芳香物质均难溶于超临界二氧化碳。对于分子量高的化合物,分子量越高,越难萃取,分子量超过500的高分子化合物也几乎不溶。而对于分子量较大和极性集团较多的中草药的有效成分的萃取,就需向有效成分和超临界二氧化碳组成的二元体系中加入第三组分,来改变原来有效成分的溶解度,在超临界液体萃取的研究中,通常将具有改变溶质溶解度的第三组分称为夹带剂(也有许多文献称夹带剂为亚临界组分)。一般地说,具有很好溶解性能的溶剂,也往往是很好的夹带剂,如甲醇、乙醇、丙酮、乙酸乙酯。

4、工艺过程 : 利用 SCF 的溶解能力随温度或压力改变而连续变化的特点,可将 SFE 过程大致分为两类,即等温变压流程和等压变温流程。前者是使萃取相经过等温减压,后者是使萃取相经过等压升(降)温,结果都能使 SCF 有很高的扩散系数,故传质过程很快就到达平衡。此过程维持压力恒定,则温度自然下降,密度必定增加,到状态点 2 ,然后萃取物流进入分离器,进行等温减压分离过程,到状态点 3 ,这时 SCF 的溶解能力减弱,溶质从萃取相中析出, SCF 再进入压缩机进行升温加压,回到状态点 1 ,这样只需要不断补充少量溶剂,过程就可以周而复始。

II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