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师大版科学五年级下册全册教案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11 16:41:21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方向”的结果了呢? 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滑轮组的作用,会做滑轮作用的实验。

2、具有研究滑轮作用与应用的科学探究兴趣和归纳能力。 3、在探究过程中,能与人合作,能清楚、简捷地进行表达和交流。 4、感受滑轮的作用是有规律的。 教学重难点

知道动滑轮的作用和用途,了解滑轮组的作用,会做滑轮作用的实验。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有关的图片、照片

小组准备:定滑轮、钩码、细绳、支架、测力计

教学设计与流程:有了定滑轮做基础,学习动滑轮就比较容易了。因此教师从定滑轮聚焦话题,组织学生自己组装,对动滑轮进行探究。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分别有什么特点呢? 2、提出问题:那么有什么办法既能改变用力方向又能省力呢? 学生活动 教学意图 回答问题 引入,新旧知识连接 聚焦话题 1、提问导入:生活中有许多滑轮,那么滑轮有几种?学生回忆、从生活中学习新课 1、(出示吊车)谈话:人们为了充分利用两种滑轮的特学生观察、培养学生点,发明了一种叫做滑轮组的装置。基本的滑轮组是由讨论试着猜想的能一个动滑轮、一个定滑轮组成的,它们由一条绳子进行画出最基力 连接 2提问:滑轮组可能是怎样组装的呢? 3、汇报:谁能上来给把组内猜想画在黑板上? 力的方向”的滑轮组呢? 5、利用实验验证滑轮组的最佳组装方式 重量(学生自己定)的重物,并和直接吊起该重物的力比较,能发现什么) 实验要求:①明确分工。②拟定实验计划草案后实行。(在这里可能会出现重物比较轻的时候省力效果不明显,但随着重物的增加,省力效果越明显,越趋向于省一半的力) (2)汇报实验结果——归纳基本滑轮组的组装方法 本的滑轮培养学生组。汇报 实验能力 学生讨论培养学生学生实验 的能力 汇报本组摸索探究由旧知识迁移到新知识,激发学生兴趣培养探究能力 培养实验4、提问:怎样证明你们的设计就是“既省力又能改变实验步骤 交流表达(1) (学生分组实验,分别用这个滑轮组吊起不同实验方法 使用方法 设计能力 课后延伸 提出问题: 个动滑轮和2个定滑轮),用力大小会怎么变化? (2)用与前面实验相同的方法进行实验,记录实验情况,并分析实验数据,得出结论。 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

3、轮轴

一、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

1.像汽车方向盘这样的装置叫做轮轴。轮轴是一种简单机械。

学生观察 培养创新学生实验 (1)提出疑问:如果增加滑轮组的数量,(例如用2学生猜测 探究能力 2.当在轮子上用力,带动轴转动时,轮轴省力,且轮半径越大越省力;当在轴上用力带动轮转动时,轮轴费力,且轴半径越小越费力。 探究技能:

1.能准确指出轮轴上的轮和轴。

2.能设计控制变量的实验探究轮轴的作用规律。

3.能列举出几种生活中利用轮轴的装置或工具,并分析其作用。 情感态度价值观

1.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2.愿意合作与交流。 二、教学重点

知道轮轴的结构、作用和用途;会做轮轴作用的实验。感受轮轴的作用是有规律的。 三、教学难点

会做轮轴作用的实验,能记录数据并根据数据进行分析。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应用轮轴原理的实物或图片资 小组准备:轮轴装置、钩码、测力计、支架、细绳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意图 聚焦话题 1.(出示方向盘)这是什么?人们课件出示方向盘,点学生们在疑问、在平时是怎样操作它的? 击出示轮和轴 思考、在讨论、在实践、在总结、在2.谈话:让我们一起来观察这种装学生观察 分别有什么特点? 置,它是由几部分组成?每个部分说说轮轴的作用是什验证……让学生么?(省力)省力的们的积极参与主归纳:我们把像方向盘这样,轮子含义是什么?(在轮动探究激发学生和轴固定在一起可以转动的机械上用较小的力,在轴探究的兴趣。 叫做轮轴。板书:轮轴 我们握住上端用旋转的方式使用的工具还有哪些? 学习新课 1提问:轮轴有什么秘密呢? 学生 猜测 水龙头、门把手、螺丝刀就在我们的身边,也是经常2、谈话:我们借助实验来研究——学生辨认 出示用一个轮轴装置来研究轮轴学生口述实验方法 的作用。 分是轴? 上会有较大的力) 调动生活经验 3提问:生活中像这样连着一个轴,门把手、改锥 领取实验材料,分组看到和用到的工录。 研究过,所以在活出人意料的认真态度,教师把知识溶于活动之中,让学生在动手动脑中对实验的结论有了更深的认识。 (1)观察:它哪部分是轮,哪部实验。并做好实验记具,就是没有好好(2)演示使用方法:先将系有棉小组成员汇报数据,动中学生表现出线的钩码把线头放在轴上的凹槽并进行交流和思考 中,接着用同样的方法在轮上挂一观察规律、汇报 个方向相反的钩码 (3)提问:用轮带动轴,和用轴带动轮,用的力一样吗?怎么证明你的猜测? (4)汇报:你们观察到了什么现象?——轮带动轴转动,用得力气小。 (5)对比各组轮轴及实验记录单 小结:轮越大,使用的力越小,也就是越省力。 课后延伸 1、介绍另外一种轮轴 的作用有什么不同? 3、小组内设计实验进行探究 4、总结:轴越细,约省力。 板书设计:

学生观察 学生探究 培养观察能力 培养探究能力 2、提问:轴的粗细不同时,轮轴学生猜测 轮轴的秘密

在轮上用力,比较省力。 在轴相同时,轮越大越省力。

课后反思

4、斜面

一、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

1.像斜搭的木板和引桥这样的装置叫做斜面。斜面是一种简单机械。

2.斜面一定能省力。斜面省力多少与坡度有关:斜面越平缓(坡度越小),省力越多;越陡(坡度越大),省力越少。

3.能列举几种生活中利用斜面的装置或工具,并分析其作用。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二、教学重点

知道斜面的作用和用途。会做斜面作用的实验。感受斜面的作用是有规律的。 三、教学难点

会做斜面作用的实验,能记录实验数据,并根据数据进行分析。 五、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有关斜面的图片

小组准备:长50厘米左右的木板、小车、书、钩码、测力计、支架

六、教学设计与流程:斜面在生活中的应用较多,学生对此比较熟悉,对斜面的作用也利用猜测得到,但是对不同倾斜角度的斜面认识就不多了。因此,教学中引导学生认识到不同倾斜角度的斜面的作用是难点。 七、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聚焦话题 教师活动 1、一、结合影视导入新课 学生活动 学生观察回答 教学意图 激发学习兴趣 播放学生喜爱的《头文字D》动画片学生自主思考猜进行猜想 想原因,并当众发的赛车过盘山公路的录象。 表。 提问: “山上的公路和平地上的公路有学生猜想 什么区别?为什么要这样修建?” 学习新课 探究斜面有什么作用 木桶搬到讲台上来,有什么好方法? 搭在高台边缘上的木板叫做斜面。 斜面有什么特点呢? 学生拓展思维:滑培养实验能力 撬…… 想 学生汇报交流 能力 的能力 培养实验能力 培养表达能力 1、提出一个简单任务:老师要把这个大轮组吊、杠杆培养表达交流2、斜面概念引入:像同学们提出的那样,学生发言说出猜培养发现问题3、提出问题:但是为什么要用斜面呢?学生设计实验 (1)同学们说的对不对呢?我们就来验学生进行实验 证一下。小组内设计实验,设计好后选择学生汇报交流 实验材料进行实验。 (2)汇报、提出实验要求: 学生猜测 学生设计、进行实 指导如何用测力计测斜面上的拉力。验 (拉动中,当测力计处于匀速运动时,读小组汇报 出其读数)在操作员操作的时候,其他同学注意观察,并取其正确的值,做好记录。 4、小结:看来我们用斜面可以省力。 5、提问:刚才我们在实验过程中,和其他组的数据相比较,你还发现了什么?(发现每个组的用斜面拉上去所用力的大小不同,这是因为有的小组坡度高,有的小组坡度低)。那么坡度不同对于沿斜面拉物体所用的力也不同吗?我们能不能设计实验来证明一下? 9、总结:在不同倾斜角度上拉动物体,倾斜角度越小的斜面越省力。 作 业 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

第二单元 热与生活

一、单元教学内容 第5课 物体的热胀冷缩 第6课 勺柄是怎么传热的 第7课 暖和的房间

*第8课 太阳怎样向地球传热 *第9课 保温和散热 二、单元教学基本目标

(一)态度、情感、精神、价值观 1、初步具有科学探究的兴趣。 2、初步具有尊重客观规律的科学信念。 3、初步具有与人合作的科学精神。

4、初步具有耐心细致、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二)科学能力

1、初步会做水的热胀冷缩实验。 2、初步学会设计空气热胀冷缩的实验。 3、初步学会做热的传导实验。 4、初步具有记录观察和实验现象能力。 5、初步具有做对比实验的能力。

6、初步具有解决保温和散热的问题的能力。 (三)科学知识和技能

1.什么是斜面?它有什么作用? 2.还有什么方法可以让斜面更省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