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师大版科学五年级下册全册教案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24 20:06:19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1.具有对光的研究兴趣。

2.具有实事求是、认真细致、严谨踏实、与人合作的科学态度。 3.初步感受科学技术与人类生产、生活的关系。 (二)能力

1.初步学会做光的色散和合成的实验。 2.初步学会做光的传播、反射和折射的实验。 3.初步学会做凸透镜成像的实验。

4.初步具有对光现象的观察、记录能力和分析能力。

5.初步体会、感悟科学探究的经历、具有分析归纳、推理和想象的能力。 (三)知识与技能

1.知道什么是光源,了解阳光是由多种色光组成的。 2.知道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和折射现象。

3.了解光的色散与合成、小孔成像、凸透镜成像的现象。 4.初步学会制作小孔成像盒、万花筒、潜望镜、简易照相机等。 三、单元教学课时:4 四、单元教学重难点:

知道什么是光源,了解阳光是由多种色光组成的。知道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和折射现象。初步学会做光的传播、反射和折射的实验。初步学会做凸透镜成像的实验。初步学会制作小孔成像盒、万花筒、潜望镜、简易照相机等

11、光和色

一、教学目标:

1、知道发光的物体叫光源,了解阳光是由多种色光组成的,色光合成在一起会发生色的变化。 2、初步学会光的色散和合成的实验操作。初步具有观察能力和发现问题的能力。 3、激发学生对光的研究兴趣,体验光的变化;培养学生与人合作、认真细致的科学态度。 二、教学重难点:

了解阳光是由多种色光组成的,体验光的变化。 三、教学课时:1 四、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光源的图片、彩色薄膜、电光纸、手电筒等。 学生准备:手电筒

五、教学设计与流程:学生对光最为熟悉,但是对于光是如何传播的?光是什么颜色的?学生并不能说得很清楚。因此,教师在学生基础上指导学生认识光的一些性质。教学流程为:谈话导入——进行猜想——出示图片——认识光源——提出问题——实验观察——交流回报——得出结论——拓展延伸 六、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意图 导入活动 1.谈话: 说什么物体能发光吗? 2.谈话: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课光和色。(出示课题) 讨论 引起学生思考 我们每天都能见到光,你能说学生回答 新授 1、 认识光源 组成 3、评价 课后延伸 1.出示图片 2.谈话: 认真倾听 讨论 认识光源 培养学生猜想、实验能力。 认识阳光组成 的能力 培养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 认识色光混合在一培养学生观察、分我们所说的这些物体自己都可以用实验来证明 源。 1.提问: 的吗? 2.要求: 实验记录下来。 3.小结: 色光。 4.提问: 光的色光吗? 不同色光混合在一起,会出现什么颜色? 1.体会: 不同光线下看书有什么感觉? 1、 谁知道的光源种类多? 2、 做一个看到太阳光色光的新实验。看谁的实验做得好。 活动: 不同的色光对植物生长有影响吗? 2、认识阳光能够发光,这样的物体叫做光进行猜想 交流实验结果。 观察、尝试 汇报研究结果 实验、进行验证 实验证明,填实验记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你知道阳光是什么色光组成讨论、研究 用你的方法试一试,并将你的组内讨论、猜测、实际起会出现白色 交流结果、解释、分析 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汇报 互相评价 阳光是由七种色光混合成的体验 你还能用其他方法看到太阳实验 板书设计:

11.光和色

太阳光是由:红、橙、黄、绿、蓝、靛、紫组成。 课后小结:

12、 光的传播

一、教学目标:

1、 知道光是沿直线传播的。

2、 初步学会做证明光是沿直线传播的实验。初步具有观察和发现问题的能力。 3、激发学生对光的研究兴趣,培养学生与人合作、认真细致的科学态度。 二、教学重难点:

学会做证明光是沿直线传播的实验。 三、教学课时:1 四、教学准备:

教师:投影仪、光沿直线传播的挂图、蜡烛、火柴、白纸等。

五、教学设计与流程:通过日常生活的经验,学生能够认识到光是沿直线进行传播的,学生也能用身边的材料进行验证。所以本节课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进行学习。教学流程为: 六、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导入活动 教师活动 1.谈话: 对于光,你还想研究什么? 2.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有关光传播的问题。(出示课题) 思考 我们已经研究过光和色了,讨论 学生活动 教学意图 引起学生思考、兴趣 新授 认识光的传播 像的原理 1.出示图片 2.谈话: 认真观察 汇报结果 用实验来证明 动手制作 进行猜想 实验,交流 观察、尝试 汇报研究结果 请同学 解释、分析 汇报: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问题的能力。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培养学生动手能力 认识小孔成像现象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观察,你能说说光是怎讨论 3.小结: 光是沿着直线传播的。 1.提问: 直线传播的吗? 2.制作: 按要求制作小孔成像盒。 3.提问: 看有什么发现吗? 4.小结: 小孔成像是利用光的直线原理形成的。谁能解释给大家2认识小孔成样传播的吗? 你能用实验来证明光是沿着讨论、研究 你用想到的方法试一试,看观察、发现 你对你的发现有什么想法? 小孔成的像是倒立的 听? 5.活动: 大家再试试看看还能有什么发现? 板书设计:

12、光的传播

光是沿直线传播的。 小孔成像 课后小结:

13、光的反射

教学目标:

1、知道光照射到物体表面,会改变原来的传播方向;了解光的反射现象在“万花筒”、“潜望镜”中的应用。

2、初步学会做光的反射实验和“万花筒”、“潜望镜”的制作方法。初步具有观察能力和发现问题的能力。

3、激发学生对光的研究兴趣,体验光的反射现象;培养学生与人合作、认真细致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难点:

重点:知道光照射到物体表面,会改变原来的传播方向。 难点:学会做光的反射实验和“万花筒”、“潜望镜”的制作方法。 教学课时:1 教学准备:

小组材料:各种颜色的电光纸、白纸、平面镜、纸筒、学具材料等。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聚焦 话题 教师活动 提问:光的传播路径是什么? 发生变化吗?你看到过哪些现象可以证明你的猜想? 学生活动 教学意图 光延直线传播. 复习提问 提问:一束光遇到阻碍物时,它的传播方向会学生回答:会 新授活动: 1.平面镜实验 讨论、记录 认识光的反射 培养学生猜想、实验能力。 体会光的入射角与反射角 培养学生自主培养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 3.制作潜(1)提问:一束光遇到镜面,它的传播路线汇报 会发生怎样的变化?请将你们组的猜想写出仔细观察 望镜 来。 组内讨论 (2)谈话:做实验之前,首先要设计实验方汇报结果 案,需要什么器材?如何去做才能看到光线的认真倾听 传播路线? (3)归纳设计方法(有的学生直接用激光照实验结果 在镜子上,根本就看不见光线):光线在烟雾讨论、研究 中可以显现,可以利用上节课使用过的装置,观察、尝试 将一面镜子放在塑料罩中,用激光笔自上向下汇报研究结果 射到镜子上,观察记录光线的变化。 什么猜想? 2.谈话: 我们所看到的现象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3.小结: 光照射到物体表面,被物体挡住,会改变原来的传播方向。这种现象叫做光的反射。 4、提问:你知道不同的物体反射的光一样吗? 5.要求: 设计实验证明自己的猜想。 6.小结: 不同颜色的物体和粗糙程度不同的物体反射光颜色与亮度不同。 三、课后延制作: 伸: 板书设计:

13、光的反射

利用学具制作潜望镜。 制作 实验 组内讨论、猜进行验证 交流结果、解释、分析 (4)汇报:你观察到了什么现象?可以证明测、实际实验、实验证明,交流学习的能力 培养动手能力 光照射到物体的表面,被物体挡住,会改变原来的传播方向。

课后小结:

14、光的折射

教学目标:

1、知道光从空气进入水中时,传播方向会发生偏折,这种现象叫做光的折射。 2、初步学会做光的折射实验。初步具有观察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激发学生对光的研究兴趣,体验光的折射现象;培养学生与人合作、认真细致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难点

重点:通过实验认识折射现象。 难点:会做光的折射实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