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12/25 10:24:14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2007年10月江苏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28046学前音乐与美术教育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在下列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的答案,并将其字母标号填入题干的括号内。 1.人类音乐活动的基本性质在于它的() A.实践性 B音乐性 C游戏性 D娱乐性 2. 在幼儿园集体音乐活动中,不同儿童分别承担唱、舞或者演奏的任务以合作的形式表演,这种活动形式适合() A中班 B小班 C年龄稍大或有一定的合作经验的幼儿 D大班 3. 儿童几岁之前的歌唱一般被称为“近似歌唱”?() A2岁 B3岁 C4岁 5D岁 4.一般来讲,在韵律活动中对模仿动作最感兴趣是( )的儿童。 A0—1岁 B3——4岁 C4——5岁 D5——6岁 5.教师在设计音乐教学活动的时候,顺应儿童学习迁移的规律,充分考虑到儿童的已有经验和新经验之间的联系。这体现了幼儿园集体音乐教学活动的( ) A适应性结构功能 B整合性结构功能 C促进性结构功能 D发展性结构功能 6.在歌唱活动中,歌词中的词语以及逻辑顺序比较细致、复杂,而情境性、故事性又不够明显的,不太便于儿童整体、直觉把握的歌曲,比较适合采用( ) A歌词朗诵导入 B填充参与导入 C动作导入 D歌词创编导入 7.在小班音乐教学中,教师进行反馈时采取的语言方式往往是() A“你刚才……” B“他刚才……” C“你打算……” D“他打算……” 8.幼儿园打击乐器演奏活动中可以使用一种或多种变通总谱,但在过渡到实际的乐器演奏之前,一般都必须经过( ) A看指挥演奏阶段 B认识图谱阶段 C徒手的动作练习 D语音练习阶段 9.在进行音乐教学活动评价时,一般应遵循的原则是( ) A全面性原则 B诊断性原则 C动态性原则 D反思性原则 10. 要研究大肌肉运动对儿童感知音乐的结果的影响,比较适合采用( ) A试验法 B观察法 C行动研究法 D调查法 11. 把艺术作品看作是一个独立的对象,认为真正重要的是艺术作品本身的理论是() A形式主义理论 B表现主义理论 C意向主义理论 D再现主义理论 12. 奥斯特和沙勒采用“偏爱法”研究证实:()是婴儿辨别颜色的主要因素。 A颜色的色调 B颜色的明度 C颜色的对比度 D颜色的饱和度 13. 英国美术教育家里德和美国美术教育家罗恩菲尔德强调:美术教育的目标是通过顺应式的美术创作促进儿童个性的健全发展,这种理论属于() A工具论 B本质论 C本体论 D价值论 14.“能用简单的线条、形状和色彩大胆自由的描绘物体,这是对()阶段的幼儿的要求。 A托班 B小班 C中班 D大班 15.那一种画法是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产物,是“客体永久性”观念在学前儿童绘画领域中的表现?( ) A拟人化和“透明”画的画法 B“透明”画和展开式的画法 C展开式和夸张法的画法 D“透明”画和夸张法的画法 16.学前儿童对美术欣赏的基本艺术语言与形式美的原理的认识还可以() A经由评价获得 B经由创作获得 C经由现象获得 D经由判断获得 17.创作者通过视知觉得来的原材料必须进入大脑进行加工、改造。这一加工、改造过程也就是() A艺术感知的过程 B艺术反思的过程 C艺术表达的过程 D 艺术理解的过程 18.对学前儿童的意愿画描述有误的是() A意愿画是学前儿童个性的反映 B意愿画是儿童生活经验的表达 C意愿画是儿童内心情感的表达 D意愿画的评价标准主要看画面布局是否合理 19.在手工活动中艺术构思的两大原则是因意选材和() A因材施艺 B胸有成竹 C意在笔先 D借意造像 20.学前儿童手工制作的关键是( ) A练习 B锻炼手的动作的灵活性 C临摹、仿制与独创相结合 D对手工工具和材料的使用方法的掌握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 21.奥尔夫体系的教学组织形式在形式上是 ,在内容上是 。 22.教师在幼儿园集体音乐教学活动中运用语言指导的方法包括:讲解、 、提问、提示和指示、激发和鼓励。 23.在撰写音乐教学活动目标时要坚持系统化原则、系列化原则和 。 24.关于学前儿童音乐教学活动评价的方法,从评价者的角度出发, 可以把评价分为 和 。 25.学前儿童美术欣赏的发展可以分为 和艺术符号感知占优势时期这两个阶段。26.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的目标分为总目标、分类目标、年龄阶段目标和 。 27.欣赏者与艺术作品之间的相互交流更多的是通过审美体验和领悟而进行的信息沟通。
28. 学前儿童绘画创作过程包括艺术知觉阶段、 阶段和艺术表达阶段。
三、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15分)
29.动作总谱 30.音乐欣赏的“一一匹配”程序 31.示范 32.曼陀罗 33.绘画创作
四、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25分)
34.简述帮助学前儿童获得正确的共鸣位置和美好自然的声音的主要方法。 35.简述心理调节的基本要素
36.简述学前儿童音乐活动的评价所包括的内容。
37.简述2——7岁儿童在美术欣赏感知和理解方面的特点。 38.简述装饰画教育的指导要点。
五、综合应用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 39.分析并修改下列活动目标
大班歌唱活动《小树叶》活动目标 (1)培养幼儿的音乐知识技能;
(2)启发幼儿有表情的演唱,并创造性地进行表演;
(3)培养幼儿的社会性和合作性,培养幼儿的个性、自我表达能力。
40.结合实例论述儿童绘画中技能和创造性的关系。 41.目前社会上盛行儿童绘画考级,就此谈谈你的看法。 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A C B B D A BC B A 12345678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A A A B B B B DA D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
21.集体教学 综合教学 22.反馈 23.行为化原则 24.自我评价 同行评价 25.本能直觉期 26.具体的教育活动目标 27.非语言 28.艺术体验与反思 三、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15分)
29.动作总谱主要通过使用不同的动作来表现配器的总体布局(1分)。设计时可以使用身体动作、模仿动作、舞蹈动作和滑稽动作(1分)。在设计时应注意,不要把较快、较难的动作安排在较密集的节奏型上。(1分)
30.先向儿童提供一个或若干个他们更容易理解的其他符号系统的相应艺术形象(1分),然后再让儿童一边倾听音乐,一边将音乐或音乐中的某部分与先前提供的其他艺术形象相匹配(2分)。 31.示范主要是指教师用现场的演唱、演奏、动作表演的方式向儿童提供活动的范例(2
分)。示范的目的是提供操作的材料和规则;提供态度方面的榜样;提供更长远的追求目标(1分)。
32.曼陀罗是指一切具有某个绝对中心的图形——包括一切同心排列的圆形,一切有一个中心的圆形或方形,以及一切辐射状的或球形的排列(2分)。儿童画中的“心画”都是一些曼陀罗式样,是存在于儿童绘画中的原型。(1分)
33.绘画创作是指创作者在一定的创作欲望的推动下,运用线条、色彩和形体等艺术语言(1分),通过造型、设色和构图等艺术手段(1分),在二维空间(即平面)里加工出静态、可感的视觉形象,以表达作者的审美感受的过程(1分)。
四、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25分)
34.(1)教师和儿童同伴的正确榜样——口面腔共鸣和向前唱(2分)。 (2)轻声入手,养成有控制的情感表达习惯(2分)。(3)从较高音区开始,从上逐步向下唱(1分)。
35.在幼儿园的音乐教育活动过程中,影响“心理唤醒”的因素主要有:幼儿因素(1分)、教师因素(1分)、材料因素(1分)、程序与方法因素(1分)、时间与空间因素(1分)。 36.活动的基础,主要指儿童发展和已有经验(1分)。 活动的目标,指教师期望活动所达成的教育结果(1分)
活动的内容、材料和环境与活动的基础、目标的关系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1分)。 活动的过程主要指活动中师生相互作用的过程,从改进教学的目标出发,评价的对象主要是教师的行为。主要可以从教师的精神面貌、教师的组织工作、教师的教育指导工作几个方面进行评价(1分)。
活动的效果主要是指从幼儿的行为表现中反应出来的教育结果(1分)。 37.2-7岁儿童处于艺术符号感知占优势时期(1分)。二三岁以后的儿童在美术欣赏和理解方面表现出以下特点:(1)在自发的情况下,儿童对作品内容的感知先于对作品形式的感知(1分);(2)在教育的干预下,学前儿童能感知美术作品的某些形式审美特征(1分);(3)学前儿童更喜欢感知描绘熟悉的物体和令人愉快的现实主义美术作品,以及色彩明快的美术作品(1分)。(4)作品的内容是否客观真实的再现现实世界,作品的色彩是否丰富、鲜艳,是他们判断作品好坏的两个主要标准(1分)。 38.(1)通过欣赏的形式帮助儿童理解装饰原理(2分)。(2)注意学习的循序渐进性(2分)。(3)避免重技法轻创造的做法(1分)。
五、综合应用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
39.该目标陈述统一使用了以教师作为行为发出的主体(1分)。但是,没有使用行为化的概念(1分)。我们无法得知教师打算通过何种具体活动来培养幼儿的能力,幼儿应该做出何种反应才是符合目标要求的(2分)。
该目标可以修改为:
(1)复习歌曲《小树叶》在引导幼儿进一步体验“关切”和“自豪”两种不同感情的基础上,帮助幼儿进一步巩固抒情、连贯和坚定、断顿的唱法(2分)。
(2)组织、引导幼儿进行即兴的歌表演,重点指导幼儿使用抒情、连贯和坚定、断顿的动作方式来体验和表现两段音乐中“小树叶”的不同心情。(2分)
(3)在教师扮演“树妈妈”的情况下,师生共同表演,以进一步强化妈妈爱孩子、孩子爱妈妈的深厚感情(2分)。
40.(1)技能与创造性的发展并不矛盾,技能为创造性的发展提供了技术基础;创造性的发展促进了技能的学习(2分)。
(2)儿童绘画中所表现出来的创造性是指把已知的经验或材料重新组合,制作出对其个人来说是新颖的、有价值的作品及其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包含了技能的使用(3分) (3)技能为创造性地发展提供了一个现实的前提,它消除了对创造性任务实质的认识与寻找解决方式之间的脱节现象。儿童对外界的信息有了更多的掌握,他经过头脑加工创造出来的作品就不会缺乏新意,技能的形成需要对信息进行加工,并且将信息与动作进行比较和对照,这个过程本身就蕴含着创造,创造性越高,其技能的掌握也就越快(3分)。(4)举例恰当(2分)
41.我们认为,绘画考级的实质是将儿童的绘画作品与某一个标准作比较而判断某一个儿童所达到的水平,因此,这一标准就成了至为重要的一环(1分)。如果这一标准符合普通艺术教育和审美教育这两个儿童美术教育所属范畴的基本观念,那么,这种考级或许是可以的。但是问题是目前大多数的绘画考级都将美术的技能技巧作为评量标准,这就脱离儿童美术教育的基本思路(2分)。首先,从儿童的角度看,儿童(尤其是学前儿童)时期,其心理结构的发展和生理肌肉动作的发育决定了对他们进行系统的美术知识的学习和技能技巧的训练都是不可能的,因而用不适合他们的技能技巧来衡量其绘画作品是不妥当的(2分)。其次,从学科角度看,美术的生命力在于创造,它强调的是一种内在生命与情感的表达,失去这一点,无论作品的技能技巧达到怎样的高度,也不能说是好作品(2分)。再次,从教育的角度看,儿童的美术教育属于普通艺术教育的范畴,它要培养的是儿童的艺术修养,是帮助儿童健全、完善其人格,它与专业美术教育中把受教育者的美术创作能力作为唯一的目的是有区别的,更与培养艺术匠人不可同日而语(2分)。更何况,儿童的绘画作品还有与自我比较这一评价方式,无论儿童画得怎样,对他自己来说,都是有价值的(1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