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学习题集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5/11 23:07:46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度的总称。自动稳定器是政府实现经济稳定的第一道防线。(2)根据社会总供给与总需求的 变化情况,采取相机抉择的财政政策,促进社会总供需的平衡。上述自动稳定器的作用如 何,在很大程度上受政府对制度设计和实施效果等因素的影响。同时,税收和转移支出需 求的影响是间接的,乘数效应较小。因此,自动稳定器熨平经济波动的作用是有限的,特 别是社会总供需严重失衡和经济剧烈波动时,单靠制度的自动作用更是难以扭转局面。因 此,要确保经济稳定,政府还要审时度势,采取相机抉择的财政政策。(3)加强财政政策与 货币政策,汇率政策的协调与配合。财政与货币政策在实现经济总量平衡方面互有短长, 应该相互配合,避免相互制肘和矛盾的情况发生。另外,在国际收支方面,财政政策还应 注意与汇率政策的相互协调。(4)利用投资,补贴和税收等政策手段,促进经济结构特别是 产业结构的协调和高级化。我国现阶段,经济增长面临基础“瓶颈”的制约,政府一方面 可通过财政扩大对基础产业的投资,另一方面还可利用税收,补贴等财政杠杆诱导非政府 部门对基础产业的资金投入。同时,对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财政应提供多方面的政策支 持。(5)财政应切实保证非生产性的社会公共需要,为经济稳定和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一方面保证行政管理费和国防费的适度规模,大力提高文教,科研,治理污染,保护生态 环境等项支出的增长幅度;同时,完善社会保障度,为经济增长营造一个良好的基础环境, 使经济增长和发展相互促进,相互协调,避免出现某些发展中国家曾经出现的“有增长而 无发展”或“没有发展的增长”的现象。财政收入分配职能的实现方式:(1)合理界定市场 分配与财政分配的界限与范围。原则上市场分配的范围,财政不能越俎代庖,凡属于财政 分配的范围,财政应尽其职。(2)改进和完善行政和事业单位职工工资制度。行政和事业单 位的职工未对生产过程直接提供要素,因而未参与国民收入的初始分配。其收入要由财政 再分配来解决。一方面,要解决职工工资水平问题,即工资水平要适度。另一方面,要解 决工资制度的规范问题。凡应纳入工资范围的收入都应计入工资总额,取消各种明补和暗 补,提高工资的透明度。(3)加强税收调节。税收是政府进行收入再分配的重要手段。通过 个人所得税可以调节个人的劳动收入和非劳动收入,使之保持在一个合理的差距范围内; 通过开征消费税,选择对奢侈品和贵重消费品课税,可以调节高收入者的实际可支配收入。 通过遗产税和赠与税可以调节个人财产分布等。(4)改进和完善财政转移性支出制度。转移 性支出制度在公平收入分配方面的作用主要是针对低收入阶层,老龄人口,失业人口等社 会弱势群体。保证这些人口起码的生活水平和福利水平是财政再分配的责任。在这方面, 政府需要依托财政建立和完善社会福利,社会救济和社会保险制度等。(3 分) 经济稳定与发展及其实现方式

经济稳定是宏观经济运行的一种理想状态,包括充分就业,物价稳定和国际收支平衡 多重含义。(1 分)

财政经济稳定与发展职能的实现方式:(1)完善税收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发挥财政制 度对宏观经济运行的“自动稳定器”作用。“自动稳定器”是指那些能随经济形势的变化自 动发生作用(即不需政府主动采取行动),而缩小社会总供需差距,缓解经济波动的财政制 度的总称。自动稳定器是政府实现经济稳定的第一道防线。(2)根据社会总供给与总需求的 变化情况,采取相机抉择的财政政策,促进社会总供需的平衡。上述自动稳定器的作用如 何,在很大程度上受政府对制度设计和实施效果等因素的影响。同时,税收和转移支出需 求的影响是间接的,乘数效应较小。因此,自动稳定器熨平经济波动的作用是有限的,特 别是社会总供需严重失衡和经济剧烈波动时,单靠制度的自动作用更是难以扭转局面。因 此,要确保经济稳定,政府还要审时度势,采取相机抉择的财政政策。(3)加强财政政策与 货币政策,汇率政策的协调与配合。财政与货币政策在实现经济总量平衡方面互有短长, 应该相互配合,避免相互制肘和矛盾的情况发生。另外,在国际收支方面,财政政策还应 42

41

注意与汇率政策的相互协调。(4)利用投资,补贴和税收等政策手段,促进经济结构特别是 产业结构的协调和高级化。我国现阶段,经济增长面临基础“瓶颈”的制约,政府一方面 可通过财政扩大对基础产业的投资,另一方面还可利用税收,补贴等财政杠杆诱导非政府 部门对基础产业的资金投入。同时,对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财政应提供多方面的政策支 持。(5)财政应切实保证非生产性的社会公共需要,为经济稳定和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一方面保证行政管理费和国防费的适度规模,大力提高文教,科研,治理污染,保护生态 环境等项支出的增长幅度;同时,完善社会保障度,为经济增长营造一个良好的基础环境, 使经济增长和发展相互促进,相互协调,避免出现某些发展中国家曾经出现的“有增长而 无发展”或“没有发展的增长”的现象。(4 分)

2.财政的资源配置职能之所以存在,是由于前述市场失效或失灵所决定的。即:公共

产品问题、外部效应问题、竞争失效与垄断问题、偏好不合理——优值品与劣值品问题、 市场不完全问题;信息不充分问题等的存在而产生的。换句话说,上述市场失灵或失效的 六个领域正是财政资源配置职能之所在。 (1)资源配置

资源配置是指对稀缺的人力资源、物力资源、财力资源、自然资源等实行有效配置, 以实现资源结构的优化。

(2) 财政的资源配置的机制和手段

财政配置资源是通过财政收支活动来实现的。其配置资源的机制和手段主要是: a.根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的政府职能确定社会公共需要的基本范围,确定财政收支 占GDP 的合理比例,从而符合高效的资源配置原则。

b.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合理确定生产性支出与非生产性支出比例、购买性支出与转移 性支出比例。

c.合理安排政府投资的规模、结构,保证国家的重点建设。

d.通过政府投资、税收和补贴,调节社会投资方向,提高社会投资整体效率。 e.提高财政配置本身的效率。

3.财政的收入分配职能的存在,是由于前述市场失灵或失效的中的分配不公问题的存 在而形成的。

(1)财政收入分配

财政的收入分配是指通过财政参与 GDP 或国民收入的初次分配和再分配实现社会公 平。

公平分配一般包括经济和社会公平两个层次。经济公平的分配原则是每个人的收入份 额按其所拥有并提供的生产要素的质和量来确定,强调的是要素收入与要素投入相对称。 社会公平是指人们的收入差距位置在现阶段社会所能接受的合理范围内。 (2)财政实现收入分配的机制和手段

a.划清市场分配与财政分配的界限和范围,原则上属于市场分配的范围财政不能越俎 代庖,凡属于财政分配的范围,财政应尽其职。

b.规范由国家预算拨款的公务员工资制度以及相似的事业单位职工工资制度。

c.加强税收调节,通过间接税调节各类商品的相对价格,从而调节各经济主体的要素

分配;通过企业所得税调节企业的利润水平;通过个人所得税调节个人的劳动收入和非劳 动收入,使之维持在一个合理的差距范围内;通过资源税调节由于资源条件和地理条件而 形成的级差收入;通过遗产税、赠予税调节个人财产分布。

d.通过转移性支出,如社会保障支出、救济支出、补贴等,使每个社会成员得以维持 起码的生活水平和福利水平。

4.财政稳定经济职能的存在,是由于前述市场失效或失灵中的宏观经济失衡问题的存

42

在而形成的。

(1)稳定经济的含义

所谓稳定经济,是指政府运用宏观经济政策有意识地影响经济、调控经济,实现充分 就业、物价稳定、经济适度增长和国际收支平衡。

充分就业严格地讲是指有能力工作、愿意工作而且又被寻找工作的人的充分就业。(充 分就业并不是就业人口百分之百的就业,而是指可就业人口的就业率达到了由该国当时社 会经济状况所能承受的最大比率。)

物价稳定即物价上涨幅度维持在社会经济正常运行所允许或所能承受的范围内。物价 稳定并不意味着物价上涨为0,人们持有货币固定票面金额形成的财富的真实价值不为通 货膨胀所侵蚀就是物价水平的稳定。

经济适度增长就是国民经济增速适度,符合稳定、协调、健康发展的要求。

国际收支平衡即在国际经济交往中经常性项目收支包括进出口、劳务和无偿转移等收 支的大体平衡。

(2)财政实现经济稳定和发展职能的机制和手段主要有:

a.财政政策是维系总供求大体平衡的重要手段。当总需求超过总供给时,财政可以实

行紧缩政策,减少支出或增加税收或二者并举;一旦出现总需求小于总供给的情况,财政 可以实行适度放松政策,增加支出或减少税收或二者并举,由此扩大总需求。 b.在财政实践中,还可以通过一种制度安排,发挥某种“自动”稳定作用,例如累进 税制度、失业救济金制度,都具有这种作用。

c.通过投资、补贴和税收等多方面安排,加快农业、能源、交通运输、邮电通讯等基

础产业的发展,消除经济增长中的“瓶颈”;支持第三产业的发展,加快产业结构的转换, 保证国民经济稳定与高速发展的最优结合。

d.财政应切实保证前面提到的那些非生产性的社会公共需要,为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 和平与安定的环境。

5.政府,是国家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代表国家执行公共权力的机关。公共权力, 一般是指支配社会行为的能力。

在市场经济国家,政府是相对于私人部门而言的公共部门。从这个意义上说,政府也

是经济主体之一。它和私人企业、家庭一样从事各种消费和投资活动,为社会提供着产品。 所以,西方经济学将经济主体分为两大类:公共(经济)部门和私人(经济)部门。

6.(1)财政资源配置职能是指通过财政分配活动,调节、引导人力、物力、财力等社

会经济资源,形成合理的经济结构,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取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2)收入分配的含义通常是指对国民收入的分配。财政的收入再分配职能是指通过财 政分配,使国民收入和社会财富在初次分配的基础上,进行再分配,并使之符合社会认为 的“公平”或“合理”的标准。

(3)财政的经济稳定职能是指通过财政分配实现充分就业、物价稳定、经济增长及国 际收支平衡等政策目标。也就是财政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承担国民经济宏观调控,实现国家 宏观经济政策目标的职责。 第二章 财政支出的基本理论 一、单项选择题

1.A 2.C 3.C 4.B 5.B 6.C 7.A 8.A 9.B 10.D 11.A 12.D 13.B 14.A 15.C 16.C 17.A 18.A 19.D 20.B 21.C 二、多项选择题(错选、漏选不得分。)

1.ABCD 2.ACD 3.ABCD 4.ABCD 5.ABCD 6.ABCD 7.ABCD 8.ABC 44

43

9.BCD 10.ABCD 11.ABCD 12.BD 13.ABCD 三、简答题

1.(1)效益原则。(2)公平原则。(3)稳定原则。

2.同财政收入规模相比,财政支出规模更能反映财政活动的规模。首先,财政收入只

是表现为财政可能使用的和支配的规模,通常并不代表实际发生的规模。而财政支出规模, 无论采取何种形式,都无一例外地表现为财政对国民收入及国内生产总值的实际使用和支 配的规模。其次,财政收入反映的是财政参与国民收入及国内生产总值分配过程的活动。 财政支出反映的则是财政在国民收入及国内生产总值使用过程中的活动。从财政支出与社 会再生产过程的关系来看,财政支出规模及结构对社会再生产的规模及结构起着极其重要 的制约作用。整个财政分配活动起始于财政收入,但只有通过财政支出才能得以最终完成。 最后,财政收入和财政支出都体现财政对宏观经济运行的调控,但后者更能准确地体现出 财政的宏观调控能力。因为,财政职能的体现都是更直接地通过财政支出执行的。 3.(1)经济性因素。经济性因素是影响财政支出的最根本因素。这里所指的经济性因 素主要是指一国的经济发展水平、经济体制的类型和政府的经济干预政策等。

(2)政治性因素。政治性因素对财政支出规模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政局 是否稳定。二是政体结构的行政效率。

(3)社会性因素。社会性因素,主要指一国人口状态、文化教育背景等因素,在一定 程度上影响财政支出规模。 五、论述题

1.要点:官员与其他所有人一样,都是效用最大化者,主要表现为追求机构最大化,

机构规模越大,其权力越大。对这种行为,财政机构很难控制,主要原因是交易成本很高。 因此,官员行为从产出与投入两个方面迫使财政支出规模不断膨胀。多数投票规则主要通 过利益集团和财政错觉的方式导致财政支出规模扩张。 第三章 财政支出规模与结构 一、单项选择题

1.B 2.B 3.A 4.D 5.D 6.A 7.D 8.D

二、多项选择题(错选、漏选不得分。) 1.ABC 2.ABD 3.AD 4.AB 5.ACD 6.ABC 三、简答题

1.各国经济学家对影响财政支出规模的因素作了大量的研究,并提出了相应的理论,

由于各国的具体情况不同,影响财政支出规模的具体因素也各不相同,但大体上,可以将 这些因素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1)经济因素。主要指经济发展的水平、经济体制的选择和政府的经济干预政策,一 般认为:随着经济的发展,财政支出规模将扩大,但支出结构将由投资为主转向福利、教 育支出;市场经济体制下财政支出规模要小于计划经济体制下的支出规模;政府以经济手 段干预经济活动时,较之以行政或法律手段进行干预,财政支出规模要大。

(2)政治因素。这体现在政局是否稳定和政体结构的行政效率两个方面。当一国政局 不稳定出现内乱或外部冲突等突出事件时,财政支出规模一般会扩大;如果一国行政机构 臃肿,效率低下,也常导致财政支出规模扩大。

(3)社会性因素。如人口状态、文化背景等因素。在发展中国家人口基数大、增长快, 相应的教育保健以及救济贫困人口的支出压力便大;而在发达国家,人口老龄化,公众要 求改善生活质量等,也会扩大财政支出。

总之,财政支出规模不是受某一个因素决定的,而是由该国当时的政治、经济、文化 45

44

等因素综合决定。

2.瓦格纳曾致力于研究公共支出占GNP 比例的原因,他在考察了英国产业革命和当时 的美、法、德、日等国的工业化状况之后,认为“不同国家及时代比较,进步国家中央及 地方政府的活动呈现有规律的扩大的趋势。这种扩大既系外延的又系内含的。即在中央及 地方政府不断提出新任务的同时,有的职能也在进一步扩大。

他的研究成果被人们称为“瓦格纳法则”。可表述为:随着人均GNP 的提高,财政支 出占GNP 的比率相应提高。

瓦格纳认为,政府的公共支出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着函数关系,财政支出比率(财政支 出占GNP 或GDP 的比率)上升趋势的最基本的原因是工业化:工业化人均收入增加—政府 活动扩张一财政支出比率提高。

3.皮考克和怀斯曼 20 世纪60 年代初对英国自1890 一1955 年间的公共部门成长情况 作了研究,认为在正常时期财政支出呈现一种渐进的上升趋势,但当社会经历“动荡”(如 战争、经济大萧条或其他严重灾害)时,财政支出水平将剧增。

财政支出增长的内在原因是公民“可容忍的税收水平”的提高,皮考克和怀斯曼认为, 这个“可容忍的税收水平”是对政府财政支出的最高限额,是不能逾越的;但是随着经济 的发展,人均收入水平的提高,税收收入在税率不变的情况下也将增长,从而使财政支出 能随着经济同步增长,“可容忍税收水平”自动提高了,使正常时期财政支出保持渐进增长 态势。

财政支出增长的外在原因是社会动荡所引起的超常的公共支出需求。在社会动荡时期, 财政支出与经济发展同步逐渐上升的常规被打破了。尽管已突破了“可容忍的税收水平” 很多,公民还是能够接受的。当战争或其他社会动乱结束后;财政支出并不会下降到原来 的水平。

4.罗斯托在20 世纪50 年代提出经济成长阶段论,经济的成长需经历五个阶段:①传 统阶段。②为起飞创造前提阶段。③起飞阶段。④成熟阶段。⑤高额群众消费阶段。在经 历这五个阶段后,其最终目标是追求生活高质量阶段。实际收入的增长逐渐失去魅力。 马斯格雷夫认为,在经济发展经历传统阶段后,依公共支出增长变化可将经济发展分

为早期、中期和成熟期。①在经济发展的早期阶段,政府投资在总投资中占有较高的比重。 ②在经济发展的中期,私人部门的资本积累较为雄厚,各项经济基础设施建设也已基本完 成,政府投资还应继续进行,但这时政府投资只是对私人投资的补充。③在经济发展的成 熟期,人们的消费档次大大提高,不仅需要政府提供各种公共设施与之配套,而且政府的 管理机构和管理费用还会增加,导致公共消费支出的增长趋势。 第四章 社会消费性支出——购买性支出之一 一、单项选择题

1.B 2.D 3.C 4.D 5.D 6.B 7.A 8.A 9.A 10.B 11.C 12.A 二、多项选择题(错选、漏选不得分。) 1.ACD 2.ABCD 3.BC 三、简答题

1.文教科学卫生支出是指财政用于文教科学卫生等事业单位的经费支出。文教科学卫 生支出的性质可以从两个方面来考察:

第一,从其用途上看,文教科学卫生支出属于社会消费性支出。

第二,从其使用部门来看,文教科学卫生支出属于非生产性支出,因使用此项支出的 部门是非物质生产部门,它们不生产物质产品,也不提供生产性劳务。 首先,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 46

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