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生物地层学思考题答案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26 17:02:49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古生物地层第1-2章

学思考题》

1. 什么是化石,标准化石,化石的保存类型有哪几种?

化石:保存在岩层中地质历史时期的生物遗体、生物活动痕迹及生物成因的残留有机物分子。 标准化石:具有在地质历史中演化快、延续时间短、特征显着、数量多、分布广等特点的化石。 化石保存类型有:实体化石、模铸化石、遗迹化石、化学化石。

2. 生物进化的总体趋势为(结构构造由简单到复杂)、(生物类型由低等到高等)、(生活环境由海洋到陆地、空中和海洋)。

3. 就控制物种形成的三个主要因素而言,(遗传、变异)提供物质基础,(隔离)提供条件,(自然选择)决定物种形成方向。

4. 生物绝灭的方式有多种,恐龙的绝灭属(集群灭绝)。 5. 如何区分原地埋藏的化石与异地埋藏的化石?

答:原地埋藏的化石保存相对较完整,不具分选性和定向性,生活于相同环境中的生物常伴生在一起;而异地埋藏 的化石会出现不同程度破碎,且分选较好,不同生活环境、不同地质时期的生物混杂,具有一定的定向性

6. 石化作用过程可以有(矿质充填作用)、(置换作用)和(碳化作用)三种形式。 7. 海洋生物的生活方式可分为(底栖)、(游泳)和(浮游)三种类型。 8.概述“化石记录不完备性”的原因

化石的形成和保存取决于生物类别、遗体堆积环境、埋藏条件、时间因素、成岩作用条件。并非所有的生物都能形成化石。古生物已记录13万多种,大量未知。现今我们能够在地层中观察到的化石仅是各地史时期生存过的生物群中极小的一部分。 9. 什么是重演律?什么是化学(分子)化石? 重演律—个体发育是系统发生的简短而快速重演

化学(分子)化石:分解后的古生物有机组分(如脂肪酸、氨基酸等)残留在地层中形成的化石。 10.印模化石与印痕化石如何区别

印模化石:生物硬体在围岩表面上的印模。(包括:外模、内模、复合模。)外膜反映原来生物硬体外表形态及结构,内膜反映硬体内部的构造。

印痕化石:生物软体陷落在细粒的碎屑物或化学沉积物种,在沉积物中留下的印痕经过成岩作用以后,遗体消失,印痕保存下来。反映生物主要特征。 11. 什么是适应辐射与适应趋同?

适应辐射:指的是从一个祖先类群,在较短时间内迅速地产生许多新物种。(某一类群的趋异向着各个不同方向发展,适应多种生活环境。规模大,较短时间内完成)

适应趋同:生物亲缘关系疏远的生物,由于适应相似的生活环境,而在形体上变得相似 12. 什么是自然选择?

是指那些具有最适应环境条件的有利变异的个体有较大的生存和繁殖机会。

13.古生物的主要分类单位是(界)、(门)、(纲)、(目)、(科)、(属)和(种)。 14.进化的不可逆性。阐述生物演化的主要阶段。

进化的不可逆性:已演变的生物类型不可能回复祖型;已灭亡的类型不可能重新出现。(意义:地层划分对比的理论依据)

15.羊膜卵对动物登陆有何意义?

羊膜卵卵外有一层石灰质的硬壳,壳内有一层不透水的纤维质薄膜(羊膜),防止卵的变形、损伤和水分蒸发。卵内充满羊水,还有提供营养的卵黄和容纳排泄物的尿囊。羊膜卵的出现为脊椎动物登陆生活和繁殖后代创造了必须的条件,是脊椎动物征服陆地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16.生命从何而来 生物的共祖是谁 17.哪一类生物最先登上荒芜的陆地 18. 现今的猴子还会进化成人类吗 19. 什么叫地史时期

现代 全新世 生命开始发生 地壳固结

1.0万年 36亿年 46亿年

20. 古生物学中的物种鉴别标志

古生物学中的物种鉴别标志:共同的形态特征、 构成一定的居群、 具有一定的生态特征、 分布于一定的地理范围。 21. 生命的本质是什么?

生命是一个具有与环境进行物质和能量交换(即新陈代谢)、生长繁殖、遗传变异和对刺激作出反应的特性的物质系统。 22. 生命形成的条件

适当的温度、一定的压力范围、液态水、基本的无机和有机物质 23. 为什么地球可以存在如此丰富多彩的生物

1.优益的位置:地球处于太阳系中的位置距太阳不近不远,太阳的辐射能达到地球正好使地球表面温度适合生命生存。2恰当的质量,质量不大不小,它能保持稳定的大气层,使大气中的主要气体不致逸散。3.迅速的自转,地球昼夜交替,平均12小时,白天不因日光照射时间太长而使地球温度过高;晚上不因时间过长热量完全散失。4.小的公转偏心率,地球轨道偏心率e不大不小,使近日点时温度不会太高,远日点温度不会太低。5.有较大的固体卫星,月球的存在在保持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各个参数的稳定性上起重要作用。它的引力影响着地内软流层和板块运动,产生的潮汐使滨海生境丰富多彩。6.宝贵的液态水,生命离不开水。地球是唯一具有液态水海洋的行星。7.神奇的大气圈,只有地球的大气圈主要由氧和氮组成,这是生命不可缺少的元素,其中有占大气体积约0.03%的二氧化碳,这不多不少的二氧化碳为植物的光合作用提供原料,并为保持地球表面温度起到温室效应。 24. 地球上生命产生过程的三个阶段。

(1)形成有机化合物阶段:原始海洋中的无机物(N、H、O、CO、CO2、H2O、NH3、H2S、Hcl、甲烷)在紫外线、电离辐射、高温、高压下形成有机化合物(氨基酸、核甘酸、多糖、类蛋白质、脂肪酸)

——————————————

(2)形成生物大分子阶段:有机化合物在原始海洋中聚合复杂有机物(甘氨酸、蛋白质、核酸等—生物大分子)

(3)形成生命阶段:复杂有机物经多个生物大分子聚集形成蛋白质和核酸为基础的多分子体系,它具有初步的生命现象

25. 早期生物演化的4次重大事件。

事件一:从非生物的化学进化,发展到生物进化;事件二: 生物发生分异,多样性增加;事件三: 原核生物演化出真核生物;事件四: 后生动物出现 26. 生物进化的特点和规律。

生物进化的特点:1、进步性发展2、进化的不可逆性(已演变的生物类型不可能回复祖型;已灭亡的类型不可能重新出现。)

规律:器官相关律(环境条件使生物的某种器官发生变异而产生新的适应时,必然会有其它的器官随之变异,同时产生新的适应。);重演律(个体发育是系统发生的简短而快速重演 );适应(在长期的演化过程中,由于自然选择的结果,生物在形态结构及生理机能上,与其生存环境取得良好协调一致。);特化(生物对某种生活条件特殊适应的结果,有些器官在形态和生理上发生局部变异);适应辐射(某一类群的趋异向着各个不同方向发展,适应多种生活环境);适应趋同(生物亲缘关系疏远的生物,由于适应相似的生活环境,而在形体上变得相似 ) 第3章---原生动物门

1.“虫筳”繁盛于(C-P纪)时期的(盐度正常的浅海)环境中,是该时期的标准化石

2.标准化石具有在地质历史中演化快延续时间短特征显着、数量多、分布广等特点的化石。 3.“虫筳”的演化趋势及演化的阶段性?

蜓类的演化趋势:壳体变大;壳形变化:短轴型(透镜形)等轴型(圆球形)长轴型(纺锤形,长圆柱形);旋壁构造复杂化:单层—三层—四层—蜂巢层—出现副隔壁;隔壁褶皱:平直—两端褶皱—全面褶皱↗少数平直;旋脊:粗大—细小—消失其演化具有明显的阶段性,各阶段的特点如下表所示:

演化 阶段 小、短 特征 等轴具蜂具拟旋脊 开始C1 C2 C3 C4 C5 、长 轴、轴,巢层 隔壁单层 或旋壁 末期衰退 出现 直至三层褶皱 层式旋 或四 壁 第4章---古植物

层式 强烈 壁 副隔绝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