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军饮马问题拓展[精品文档]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7/1 10:00:29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将军饮马问题”的探究与启示

【摘要】利用“将军饮马问题”中的轴对称思想去解决线段和最小的问题,是较多学生解题的“障

碍”问题,现通过数学建模思想把这类问题化归为“将军饮马问题”,利用“两点之间线段最短”加以证明,同时对数学教育工作者提出了启示。 【关键词】轴对称 最小值 问题探究 问题启示 【正文】

一、问题再现

基本问题: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P42有一道探究题,源于古希腊著名的“将军饮马问题”,大数学家海伦曾用轴对称的方法巧妙地解决了这个问题。课文原题如下:如图1,要在燃气管道

l上修建一个泵站,分别向A,B两镇供气,泵站修在管道的什么地方,可使所用的输气管线最

短?

课本给出了如下的作图及证明方法:

如图2,作B关于直线l的对称点B′,连结AB′与直线l交于点C,点C就是所求的位置. 证明:如图3,在直线l上另取任一点C′,连结A C′,B C′, B′C′,因为直线l是点B,B′的对称轴,点C,C′在l上,∴CB=CB′, C′B= C′B′,∴AC+CB=AC+C B′=A B′ . 在△A C′B′中,∵A B′<A C′+ C′B′,∴AC+CB<A C′+ C′B′即AC+CB最小.

反思:本问题实际上是利用轴对称变换的思想,把A,B在直线同侧的问题转化为在直线的两侧,从而可利用“两点之间线段最短”,即“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的问题加以解决(其中C在A B′与l的交点上,即A、C 、B′三点共线)。本问题可归纳为“求定直线上一动点与直线外两定点的距离和的最小值”的问题的数学模型。

二、问题探讨

1、在三角形(或四边形)中的运用:已知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8,M在DC上,且DM=2,N是AC上的一动点。则DN+MN的最小值为多少?

分析:要求DN+MN的最小值,联想“将军饮马问题”,作点M关于AC的对称点E,且易知点E应该在线段BC上,这样MN=NE,那么题目就转化成求DN+NE的最小值了,由于点N在AC上移动且D、N、E可能构成一个三角形,因为“两点之间线段最短”,所以,当点N移动到DE与AC交点处,即点D、N、E共线时,DN+NE=DE=10,达到最小

值。

反思:若引导学生把题中的D、M看着是基本问题中的A、B两点,把AC看着是基本问题中的燃气管道l,本问题即为基本问题,学生可通过基本问题的联想和迁移解决本问题。

2、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运用:(2009年济南)已知:抛物线的对称轴为X=-1,与x轴交于A,B两点,与y轴交于点C,其中A??3, 0?、C?0,?2?.(1)求这条抛物线的函数表达式.

(2)已知在对称轴上存在一点P,使得△PBC的周长最小.请求出点P的坐标.

(3)若点D是线段OC上的一个动点(不与点O、点C重合).过点D作DE∥PC交x轴于点E.连接PD、PE.设CD的长为m,△PDE的面积为S.求S与m之间的函数关系式.试说明S是否存在最大值,

若存在,请求出最大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分析:(本题只对第2问作详细分析)(1)抛物线的解析式为

y?224x?x?2.(2)连结AC、BC.因为BC的长度一定,要使△PBC周长最小,就是使33PC?PB最小。B点关于对称轴的对称点是A点,通过A??3,0?、C(0,-2)可求AC的解析式

34?。为y??2x?2.AC与对称轴x??1的交点即为所求的点P?(3)当时, m?1S???最大??1,3?3?4反思:本题对第2问的解答是转化为“求定直线x??1上一动点与直线外两定点B、C的距离和的最小值”,它的原型就是“将军饮马问题”的基本问题,由于和函数结合一起,增加了命题的想象空间,这里,蕴含了丰富的“数”与“形”相互转化的数学思想。

3、在代数式中的运用:已知a 、b均为正数,且 a+b=8,求代数式

a2?4?b2?16的最小值。

分析:由a 、b均为正数,且 a+b=8,得

a2?4?b2?16=

a2?4?(8?a)2?16,构造合适图形可将其转化为求两条线段和的最

小值问题。如图,取AC=2,BD=4,AB=8,作C关于AB的对称点C′,连接C′D交AB于P,连接CP,设PA=a,则PB=8-a,CP=

,DP=(8?a)?16。此时C′、P、D三

2点共线,C′D=CP+DP=82?62=10为最小值。

反思:正是由于a 、b均为正数,可以把此题构造“将军饮马问题”的基本图形,顺利地求出a2?4?b2?9的最小值为13,想法新奇但又顺理成章。

三、问题推广

1、由“求定直线上一动点与直线外两定点的距离和的最小值”推广到“求两定直线上各一

动点与直线外两定点的距离和的最小值”问题: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八年级上册P47第9题,如图,A为马厩,B为帐篷,牧马人某一天要从马厩牵出马,先到草地边某一处牧马,再到河边给马喝水,然后回到帐篷,请你帮助他确定这一天的最短路线。 分析:作A关于MN的对称点G,B关于直线l的对称点H,连接GH交MN于I,交直线l于L,连接AI、BL,即可得出答案; G反思:根据对称点推出AI=GI,BL=HL,HK=BK,AJ=GJ,则四点G、I、L、H在同一直线上

(基本问题中三点共线的推广),根据两点之间线段最短即可求出答案。

2、从用“三角形周长最短”证明推广到用“一边为定值的四边形周长最短”的证明: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矩形OACB的顶点O在坐标原点,顶点A、B分别在x轴、y轴的正半轴上,OA=3,OB=4,D为边OB的中点.若E、F为边OA上的两个动点,且EF=2,当四边形CDEF的周长最小时,求点E、F的坐标.

分析:由于DC、EF的长为定值,如果四边形CDEF的周长最小,即DE+FC有最小值.为此,作点D关于x轴的对称点D',在CB边上截取CG=2,当点E在线段D′G上时,四边形CDEF的周长最小.

反思:此题主要考查轴对称——最短路线问题(将军饮马问题),它是在基本图形证明线段和(一边为定值的三角形周长)最短的基础上增加了平移的线段(GE)和(两边为定值的四边形周长)最短的问题,只要学生充分体会“将军饮马”的问题,通过对基本问题知识的类比与迁移,可以解决此问题.

四、问题启示

基于对“将军饮马问题”的探索,笔者认为对数学教育工作者有两方面的启示:

1、对习题设计者(试卷命题者)的启示:对习题的变式题的设计要“从学生发展的内在需要出发,从教学内容的发生、发展过程的角度出发”,能融数学的教与学为一体,重视知识的形成过程,重视知识的“内化”;对试题的设计要立足于教材,对例题或基本图形进行深入的挖掘,以教材的例题或基本图形为起点,结合学生的生活经历,难度视本题型在试卷所处的位置而定。

2、对教师教学的启示:从本文的解法反思中可以看出,即使是比较复杂的问题,所用到的知识也是简单的基础问题,这就要求教师在日常的教学中,特别是单元复习和中考复习时,不仅要从不同角度去分析问题,还原知识的发生、发展及形成的过程,教给学生解题的方法,而且要与学生共同探究基本问题与解题的联系,使学生能够说出“为什么这样想”、“用到哪些知识”等,增强学生解答综合题的信心,提高学生解答综合题的成功率。

参考文献:

1、金建荣. 趣谈将军饮马问题[J]. 中学生数学(初中版).2005(2)

MA河N草地JIKLHl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