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高考改革对高中地理教学的影响-2019年精选教育文档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16 5:17:05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浅谈新高考改革对高中地理教学的影响

一、新高考制度改革的内涵解析

笔者根据改革意见,归纳出以下几点:一是按照“两依据一参考”原则录取。即依据高考统考成绩和学业水平测试和参考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进行综合录取。二是文理不分科。即学生可以依据兴趣和高校的专业限定要求从六门中选择其中三门计入高考总成绩。三是学业水平测试分为合格考和等级考。学生选择的三门科目以等级赋分制计入高考成绩。四是取消本科录取批次。其他的变化还包括增加西部省份、人口大省等的录取比例、增加高等职业技术院校的录取比例、等在内的十多项新政策。 二、新高考改革后对高中地理教学的影响与变化 首先,提升了学科地位。高考是基础教育的“指挥棒”。此次高考改革,必将会对地理学科教学产生极大的影响。在过去的高考中,地理是学生选科较少的学科之一,沦为地地道道的“小学科”。改革前,由于文理分科且文理专业的高校招生比例大致是4比6,包括地理在内的文科科目普遍不受重视。改革后的情况从试点区浙江省教育考试院公布的2017年拟在浙江招生的高校和专业看,只要符合一门选考科目就能报考的专业地理约为60.9%。专业选择的增多,地理学科的地位也就相应的得到提升。 其次,教学组织形式与教学内容。改变旧高考模式实行“3+综合”形式,考试分值的调整必将影响教学内容的选择。高中阶

段的地理学习由原来的7个模块减少到5个模块,高考加试题除涉及必修3个模块内容外,还涉及选修自然灾害与防治、环境保护2个模块的教学内容,对必修教学内容也进行了分层处理,对相关教学内容作出了明确的分层教学要求。改革前的教学组织形式是学生教室固定,教师根据课表走班。改革后由于学生要在6门或者7门科目中选择3门作为选考科目,就有20种或者35种组合,学生选课走班将成为必然选择。

第三,对地理教学的影响。改革前文科学生学习地理的时间是三年,改革后选考地理的学生一般会选择在高二学习阶段结束学习任务,最迟也会在高三第学一期结束高中阶段的地理学习。这样就较以前缩短了一年到一年半,教学时间的缩减必然使教学方法和内容产生变化。地理学考在改革之前是在每年高一第二个学期6月份进行的,而新高考方案下学考时间定在高二第一学期10月底进行,新高考对于选考科目提供了两次考试机会,课堂容量加大课时减少而教学任务没有减少,迫使教师要加大课堂容量以完成教学进度。新课改倡导以学生为主体,倡导探究性学习,这就需要教师改变教学方式,追求教学效益最大化。 第四,对教师专业发展的影响与评价方式。首先,教师要具备良好的课程执行力,依标实施教学,还要具备课程开发能力,能对必修教学内容与选修教学内容合理整合。其次,地理教师的执教能力和执教水平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学生选择地理学习的意愿。第三,将地理教学内容中的素养价值充分挖掘,贯穿教学

过程。同时,学考与高考“两考合一”,要教师更好地对课堂教学内容进行取舍与把握,选择合适的教学方式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这就需要教师更加关注自身的学习和研究。改革前,不管是对学生还是对教师的评价方式,都是看分数。改革后,作为高考录取依据之一的学业水平考试成绩采用等级制,相对削弱了对分数的追求。同时,国家还鼓励高校把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作为高考的录取依据之一。这就要求地理教师不能只重视知识,而忽视学生能力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

三、新高考模式下高中地理教师教学的应对策略 1.重视“双基”教学,培养思维能力。“双基”教学不仅在旧高考模式中应得到重视,在新高考模式中同样应进一步得到强化落实。不管是旧高考还是新高考,能力立意都是主流方向。离开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来谈能力,都将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高考模式虽然改变,但中学地理大纲并未进行大幅度的调整。因此,新高考模式下的地理教学,应当一如既往地重视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作为教师,传授基础知识的同时,还应想尽一切办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教师应该有强烈的“以学生为主体”的意识,要求学生应该有良好的独立思考的习惯,师生共同创造良好的思维氛围。另外,教师应该起引导作用,巧妙地让学生用已学的基础知识进行综合、推理,由表及里、由此及彼,进行有效思维。

2.积极开展教学改革,灵活应对新高考。首先,整合教材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