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 历史九年级上册 第7课 东西方文化交流的使者教案五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22 18:42:44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第7课 东西方文化交流的使者

教学目标 了 解 基础知识 掌 握 阿拉伯数字的发展和传播;马可·波罗在元朝的生活与工作经历;《马可·波罗行纪》及其影响 古代连接欧、亚、非三大洲的商路;世界各地区各民族和平交往的历史意义 观察分析 讲解课本中的插图和地图,培养学生识读历史图表的基本技能;。 能力训练议论解疑数字的发明有什么作用?世界各地区各民族和平交往的有什么历史过程方法 综合归纳 意义? 世界各民族各地区之间虽然会发生冲突与战争,但和平共处和友好往来是相互关系的主流,引导学生正确理解我国的对外开放政策;唯物史观 通过介绍阿拉伯数字的由来与发展,使学生认识到科学、知识源于情感态度生活,同时充分认识阿拉伯人对世界文化做出了重要贡献,培养学价 值 观 生的探究精神和自主学习的态度; 人文素养 通过对外国商人、使者频繁往来元朝原因的分析,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开放意识和国际交流与合作的意识 教学重点 阿拉伯数字的由来、马可·波罗在元朝的生活与工作经历 教学难点 世界各地区各民族和平交往的历史意义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组织学生阅读第41页“导入框”、42页《14世纪前后欧亚主要商路》和45页“自由阅读卡”,温故知新:

1 《14世纪前后欧亚主要商路》与“丝绸之路”是一脉相承的。请从这幅地图提取有效

信息,说出:“丝绸之路”经过哪些地区?最远到达哪里?(“丝绸之路”有两条,一条在陆地上,另一条在海上。陆地上是由中国出发,向西经过中亚、西亚,到达北非和欧洲;海上则是从中国出发经过西太平洋、印度洋到达地中海一带。)

2 演示课件,引导学生对照42页《14世纪前后欧亚主要商路》图,动手圈点和标注:

A. 陆地商路的主要路线:大都→敦煌→喀什→君士坦丁堡→威尼斯→罗马 B. 海上商路的主要路线:大都→杭州→广州→摩鹿加群岛→卡利库特→巴格达→麦加

→安条克→威尼斯→热那亚

C. 这些欧亚主要商路的历史作用:在古代,一条条陆地和海洋商路把欧、亚、非三大

洲连接起来;一些商人往来其间,交流物产,传播文化,成为不同文明之间交流的使者,促进了这些地区经济和文化的交流与发展。

承上启下,教师讲授:位于东西方之间的阿拉伯,文化源远流长、丰富多彩,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阿拉伯人足迹遍布亚、欧、非三大洲,不但善于吸收其他文化,而且还在钻研的基础上加以发展,保存并传播了许多珍贵的古代文化,成为东西方之间文化交流的使者。本课主要叙述了阿拉伯人发展和传播阿拉伯数字,以及意大利人马可·波罗对东西方文化的交流与传播所做的贡献。(安排学生阅读全文,作读书标记;然后运用多媒体课件引导学生探索、交流、讨论、练习)

组织学生学习和探究新课

‘阿拉伯数字’的由来 第1页 共3页

1

2

教师讲述:早期人类记载数量的方法是结绳、刻木。例如,被人借走10碗豆子,就在木头上刻10刀。数量少的时候还好记,数量多了以后就很麻烦了。为了解决这个实际问题,古代印度人发明了0~9十个数字和十进位计数法,后来阿拉伯人学会0~9的计数方法并对其加以改造。

演示课件,引导学生对照41页《阿拉伯数字》图,思考回答:

A. 数字的发明与运用对人们的日常生活、对人类社会的发展有何重大作用?(阿拉伯

数字本身笔画简单,写起来方便,看起来清楚,特别是用来笔算时,演算很便利。主要是因为定位计数法使得同一个数字符号因其所在位置不同,就可以表示不同数值。如果某一位没有数字,则在该位上写上“0”。“0”的应用,使十进位法臻于完善,为人们研究自然科学提供了重要手段,不断促进人类社会向前发展,意义深远。) B. 根据42页“动脑筋”:想一想,如果没有阿拉伯数字,你会用什么方法来表示1~10这十个数字。(可以从古代中国人结绳刻木记数、计算重量的十六进位制等方面举例。还可以举例:中国人用汉字“一、二、三……十”来表示1~10,英国人用“one two three ……ten”表示1~10等。) 伊斯兰教创始人穆罕默德说:“学问虽远在中国,亦当求之。”这反映了阿拉伯人什么样的优秀品德?(虚心学习比自己先进的文化)

根据课本41-42页内容归纳:为什么说阿拉伯商人 “在不同文明之间搭起了文化交流的桥梁”?(他们的足迹遍布亚、欧、非三大洲,不但善于吸收其他文化,而且还在钻研的基础上加以发展,保存并传播了许多珍贵的古代文化。例如,他们翻译保存了许多希腊制作,把古代印度、中国文化成就介绍到西方,又把阿拉伯的科学成就和伊斯兰教传播到东方,促进了这些地区文化和经济的发展。)

阿拉伯人对世界文化发展所作的贡献,给了你哪些启示:(科学和知识源于生活,人们必须在实践中主动学习、坚持探究、敢于创新,才有可能不断地发展和完善自己。)

3 4

2

元朝宫廷中的意大利人 1

引导学生回忆中国古代史内容,分析元朝时期外国商人、使者频繁来往元朝的原因。(元代国家统一,幅员辽阔,社会经济空前繁荣,农业和手工业高度发展,使西方人产生了对中国和东方的向往与神秘感;元朝时期,中国对外的海陆交通都十分发达,为中外交往提供了便利的条件;元朝统治者采取了开放的政策,更促进了中外交往的发展。) 马可·波罗一行跋山涉水、克服重重困难来中国的事迹给了你什么启示?(我们必须从小养成顽强坚毅的品格,不畏困难和挫折,才能加大学业和事业成功的几率。) “《马可·波罗行纪》一书对东西方文化交流有何影响?(组织学生讨论之后教师总结:1971年意大利驻联合国代表芬奇在欢迎我国参加马可·波罗东游700周年纪念活动代表团时说过,这本书“向西方世界展现了迷人的中国文明”,还向西方介绍了当时中亚、西亚、东南亚、南亚、非洲东部各国的情况;激起了欧洲人对东方的向往和憧憬,刺激了新航路的开辟;促进了世界各国、各地区之间的友好往来。) 有人认为马可·波罗根本没有来过中国,《马可·波罗行纪》是伪造成的。对此,你怎么看?(关于马可·波罗是否来过中国,中外史学界一直有两种不同的看法。20世纪90年代初,英国学者弗兰西丝·伍德博士又一次提出,马可·波罗并未到过中国。但我国史学界的大多数学者根据许多史料的记载,认为马可·波罗曾到过中国。不过《马可·波罗行纪》中的文字记载,确实也有夸张的成分。例如,书中说日本“君主有一大宫……宫廷房屋地铺金砖,以代石板”就言过其实了,反而证明马可·波罗并未到过日本。他对日本的了解,充其量只是耳闻,并非目睹。)

2 3

4

如时间许可,练习巩固

第2页 共3页

1

2

3

4 5 6

结合课本43页“文献资料”,完成第44页“练一练”:以下哪一项不属于马可·波罗经历过的事情 ( C )

A.17岁从威尼斯出发前往中国 B.在中国生活了17年 C.出使日本 D.与热那亚人作战 组织学生“活动与探究”:根据课文中提到的地点,在下页地图中绘出马可·波罗前往中国和回国的大致路线。(引导学生根据《世界历史地图册》第14页《阿拉伯数字的传播和西方字母的渊源与发展》图进行绘制。学生绘制完后,教师用多媒体进行演示,帮助学生检查和核对绘制效果。)

世界各地区各民族的和平交往有哪些历史意义?你打算如何做国际交流的使者?(和平交往促进了世界各地区人民之间的相互了解,加深了彼此间的联系与友谊;传播了先进的文化与生产力,促进了各地区各民族经济和文化的发展;使世界日益成为一个息息相关的整体。青年学生能够拥护对外开放的政策,认同各国各民族历史与文化成就,就有可能成为具有开放意识、国际意识、交流协作意识的国际交流的使者。) 完成《世界历史填充图册?九年级上》第9页各题 根据《新学案》30-32页,掌握本课,完成。 提醒学生预习第8课《古代科技与思想文化(一)》。

第3页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