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政治人教版高中必修1 经济生活《经济生活》第七课复习教案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5/19 3:37:14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word格式整理

《经济生活》第七课复习教案

一、考点解读

了解 按劳分配的基本内容和要求。

了解 按个体劳动者劳动成果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

理解 我国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的客观必然性。 了解 效率与公平的含义。

理解 正确认识和处理效率与公平的关系。 1、实行按劳分配的原因: (1)必然性:

实行按劳分配是由我国现实的经济条件决定的。 A、生产资料公有制是实行按劳分配的前提;

B、社会主义公有制条件下生产力水平低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物质基础; C、社会主义条件下劳动的性质和特点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直接原因。 (2)按劳分配的作用、意义:

实行按劳分配,劳动者的个人收入与自己付出的劳动数量和质量直接联系在一起

A(对劳动者)有利于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的创造性,激发劳动者努力学习科学技术,提高劳动技能;B(对生产)促进社会生产的发展。

C 按劳分配是对不劳而获的剥削制度的根本否定,是消灭剥削和消除两极分化的重要条件; D 它体现了劳动者共同劳动、平等分配的社会地位。

2、确立按生产要素分配的意义:确立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制度,是对市场经济条件下各种生产要素所有权存在的合理性、合法性的确认,体现了国家对公民权利的尊重,对劳动、知识、人才、创造的尊重。有利于让一切生产要素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以造福人民。 3、【知识重点】实现收入分配的公平,为什么?怎么样?

(1)为什么要实现收入分配的公平:是社会主义分配原则的体现,有助于协调人们之间的利益关系,实现经济的发展,社会和谐。 (2)怎么样实现收入分配的公平: 第一、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为我国实现社会公平、形成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提供了重要的制度保证。 第二、保证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占合理比重,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占合理比重是实现社会公平的重要举措。

这有利于理顺国家、企业、个人三者的分配关系,维护劳动者利益,也有利于合理调整投资与消费的关系,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健康发展。

当前要逐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着力提高低收入者的收入,逐步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建立企业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和支付保障机制。

第三、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是实现社会公平的另一重要举措。为此,要加强政府对收入分配的调节,保护合法收入,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通过加强税收调节,整顿分配秩序,把收入差距控制在一定范围之内,防止出现严重的两极分化,实现公平分配。 4、公平与效率的辩证关系

参考资料 学习帮手

word格式整理

(1)二者分别强调不同的方面,存在矛盾:提高效率是增加社会财富的根本途径,它有利于调动人们的积极性,促进生产的发展,(提高效率亦指把蛋糕做大);公平要求社会成员之间的收入差距不能过于悬殊,要求保证人们的基本生活需要,它有利于协调人们之间的经济利益关系,实现经济发展和社会和谐,(分配公平亦指把蛋糕分好)

(2)二者又有一致性。一方面,效率是公平的物质前提。社会公平的实现只有在发展生产力、提高经济效率、增加社会财富的基础上才有可能。没有效率作为前提与基础的公平,只能导致平均主义和普遍贫穷。另一方面,公平是提高经济效率的保证。只有公平分配,才能维护劳动者权益,激发劳动者发展生产、提高经济效率的积极性。 5、如何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

(1)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既要提高效率又要促进公平。

(2)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既要反对平均主义,又要防止收入差距悬殊;既要落实分配政策,又要提倡奉献精神。在鼓励人们创业致富的同时,倡导回报社会和先富帮后富。

二、体系构建

生产力 决定 生产关系 所有制制度 公有制为主 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 决定 决定 决定 分配制度 按劳分配为主体 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1.理解我国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并存的分配制度的客观必然性 2.了解按劳分配的基本内容和作用 3.了解按个体劳动者劳动成果分配和按生要素分配 4.理解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是社会公平的重要体现 5.说明公平与效率的关系 三、误区点拨

(一)注意三个区别:

(1)社会主义性质的分配和非社会主义性质的分配

社会主义性质分配:按劳分配。非社会主义性质分配:按个体劳动成果分配、按生产要素分配。

(2)按劳分配和按劳动要素分配的区别 第一,存在的范围不同。前者存在于公有制经济中,后者存在于私营经济和外资经济中。 第二,性质不同。前者是社会主义性质分配,后者是非社会主义性质分配。 (3)合法的劳动收入和合法的非劳动收入

合法的劳动收入:按劳分配、按个体劳动成果分配、按劳动要素分配。

参考资料 学习帮手

word格式整理

合法的非劳动收入:按土地要素分配、按资本要素分配、按技术要素分配、按管理要素分配、按信息要素分配。

(二)把握效率和公平的一致性和矛盾性

(1)允许和鼓励一部分地区和个人先富起来不仅不违背社会主义共同富裕原则,相反,是整个社会走向共同富裕的必由之路。共同富裕不是同时也不是同步富裕,而是让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先富,然后,发挥他们的示范作用,带动其他地区最终共同富裕。

(2)分配公平不等于平均主义,并不是要消除收入差距,而是要求社会成员之间的收入差距不能过于悬殊,将收入差距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借口兼顾公平而消除收入差距,必然陷入平均主义,实质也是分配不公的表现。

四、热点追踪

1、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要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增加城乡居民收入。要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健全劳动、资本、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制度,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逐步提高居民收入再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再初次分配中比重。创造条件让更多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保护合法收入,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逐步扭转收入分配差距扩大趋势。 2、2009年的全国“两会”引人关注。从代表和委员的建言中,从温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我们随处可见民生的细节,感受到民生的重量,体味到民生内涵之深刻,感知到其外延之宽广。这展示了政府解决民生问题的信心与能力。目前,效率与公平的失衡、权利与正义的偏离等现象,还在一定范围内存在。解决这些问题必须依赖于改革的推进与完善,最终实现权利与财富的合理分配,实现公平与正义的有效传递,实现改革成果的公平分享。

3、2008年11月6日,第三届中国社会保障论坛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本届论坛的主题是“中国社会保障的科学发展”。国务院副总理张德江出席开幕式并致辞。他强调,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高度重视保障和改善民生,采取更加有效的政策措施,大力发展社会保障事业,加快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保障体系。

张德江指出,为保障人民群众基本生活、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维护改革发展稳定大局,要在不断完善现有制度的基础上,加快解决城镇居民的养老和医疗保障问题,重点加强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建设,使社会保障向覆盖全体城乡居民的目标不断拓展。要加强公共财政体制建设,增加财政投入,重点支持城镇居民基本养老、基本医疗制度和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

结合热点材料一,分析如何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统筹城乡发展,缩小收入差距,构建和谐社会?

(1)为什么要缩小收入差距

①理论依据:由社会主义本质决定,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市场经济具有自发性,会导致收入两极分化,需要国家进行宏观调控。

②现状:我国城乡居民之间、不同群体之间、不同区域之间和行业之间收入贫富差距过大,而且呈现继续扩大的趋势。

③现实意义:有利于实现共同富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有利于维护和实现社会公平和正义,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利于调动人民的生产积极性,激发效率和社会活力,促进经济发展;有利于提高消费水平,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增长;有利于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2)如何缩小收入差距

①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健全劳动、资本、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制度,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

参考资料 学习帮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