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网络(谢希仁)》-学习笔记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26 18:34:02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内容 第一章概述 第二章物理层 第三章数据链路层 第四章网络层 第五章运输层 第六章应用层 第七章网络安全 第八章因特网上的音频/视频服务 第九章无线网络 第十章下一代因特网 合计 学时 4 6 6 12 10 6 2 2 2 4 54 1.1计算机网络在信息时代的作用

三网: 电信网络,有线电视网络,计算机网络 计算机网络的重要功能:

1) 2)

连通性彼此连通,交换信息 共享信息共享,软硬件共享

1.2 因特网概述

我们先给出关于网络,互联网,因特网的一些最基本概念.

网络:许多计算机连接在一起

互联网:internet 许多网络连接在一起

因特网:Internet 全球最大的,开放的,有众多网络相互连接而成的计算机网络(一个互联网),其采用TCP/IP协议

因特网发展的三个阶段:

1.

单个网络ARPANET向互联网发展的过程.1983年,TCP/IP协议成为ARPANET上的标准协议.人们把1983年看成是现在因特网的诞生时间. 2. 3.

三级结构的因特网.分为主干网,地区网,校园网(企业网). 多层次ISP结构的因特网.ISP称为因特网服务提供商.

1.3 英特网组成

从工作形式上分为两大块:

1) 2)

在往里边缘的端系统之间的通信方式可划分为两大类:客户-服务器方式(C/S方式)和对等方式(P2P方式)

边缘部分由所连接在因特网上的主机组成.这部分使用户直接使用的.

核心部分由大量网络和连接这些网络的路由器组成,这部分是为边缘部分提供服务的.

1.

客户-服务器方式

特征:客户是服务的请求方,服务器是服务的提供方.服务请求方和服务提供方都要使用网络核心部分所提供的的服务 2.

对等连接(peer-to-peer,简写P2P)指两个主机在通信时并不区分哪一个是服务请求方还是服务提供方.

因特网的核心部分

1. 电路交换

从通信资源的分配角度来看,交换(switching)就是按照某种方式动态地分配传输线的资源.在使用电路交换打电话之前,必须先拨号请求连接.

这种必须经过‖建立连接(占用通信资源) ?通话(一直占用通信资源) ?释放资源(归还通信资源)‖三个步骤的交换方式称为电路交换.

其一个重要特点:在通话的全部时间内,通话的两个用户是指占用端到端的通信资源. 2. 分组交换

分组交换采用存储转发技术.把要发送的的整块数据称为一个报文(message).在发送之前,先把其分为一个个小的等长数据段.在每一个数据段前面加上一些必要控制信息组成的首部(header)后,就构成了一个分组(packet),其又称为包. 分组是在因特网中传送的数据单元,分组中的首部包含了如目的地址和原地址等重要信息,每一个分组才能在因特网中独立地选择传输路径,并最终正确地交付到分组传输的终点.

位于网络边缘的主机和网络核心部分的路由器都是计算机,但它们的作用却不一样.主机是为用户进行信息处理的,并且可以和其他主机通过网络交换信息.路由器是用来转发分组的,即进行分组交换的. 优点: 高效灵活迅速可靠

缺点:分组在各路由器存储转发时需要排队,这就会造成一定时延.另外,各分组必须携带的控制信息也造成了一定的开销. 3. 报文交换

整个报文先传送到相邻结点,全部存储下来后查找转发表,转到下一个结点.

1.5 计算机网络的类别

1.按照作用范围分类: 广域网WAN(运用了广域网技术) 城域网MAN 局域网LAN(运用了局域网技术) 个人区域网PAN

1.6 计算机网络性能

7个性能指标.速率带宽吞吐量时延时延带宽积往返时间利用率 1. 速率:

连接在计算机网络上的主机在数字信号道上传送数据位数的速率,单位b/s,kb/s,Mb/s 2. 带宽

计算机领域中,带宽来表示网络的通信线路传送数据的能力,表示单位时间内从网络中的某一点到另一点所通过的”最高数据率”

数据通信领域中,数字信道所传送的最高数据率单位b/s,kb/s,Mb/s 3. 吞吐量

即在单位时间内通过某个网络的数据量;单位b/s,Mb/s等 4. 时延

是指数据从网络的一端传送到另一端所需的时间 (1) 发送时延是主机或路由器发送数据帧所需要的时间

发送时延=

数据帧长度(b)发送速率(b/s)

=

数据长度信道带宽

(2) 传播时延是电磁波在信道中传播一定的距离需要发费的时间

传播时延=

电磁波在信道上的传播速率(m/s)

信道长度(m)

(3) 处理时延主机或路由器在收到分组是要花费一定的时间进行处理,例如分析分组的首部,从分组中提取数据部分.

(4) 排队时延分组在经过网络传输时,要经过许多路由器.但分组在进入路由器后要先在输入队列中等待处理.在路由器确定了

转发接口后,还要在输出队列中排队等待转发.这就产生了排队延时.

5. 时延带宽积

时延带宽积=传播时延×带宽

表示这样的链路可容纳多少个比特.又称以比特为单位的链路长度 6. 往返时间RTT

表示从发送方发送数据开始,到发送方收到来自接收方的确认,总共经历的时间. 7. 利用率

信道利用率:

有数据通过时间 有+无 数据通过时间

网络利用率:信道利用率加权平均值,D0网络空闲时的时延,D表示网络当前的时延,U表示网络利用率

D=

??0

1???1.7 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

开放系统信息交换涉及的几个概念

实体(entry): 交换信息的硬件或软件进程 协议(protrocol): 控制两个对等实体通信的规则

服务(service): 下层向上层提供服务,上层需要下层提供的服务来实现本层功能 服务访问点(SAP): 相邻两层实体间交换信息的地方

开发系统胡来年基本参考模型OSI/RM(Open Systems Interconnection Reference Model)七层

应用层能够产生流量能够和用户交互的应用程序 表示层加密压缩开发人员

会话层服务和客户端建立的会话查木马netstat–nb 传输层可靠传输(要建立回话的) 不可靠传输流量控制 网络层 IP地址编址选择最佳路径

数据链路层输入如何封装添加物理层地址 MAC 物理层电压接口标准 网络排错从底层到高层 网络安全和OSI参考模型 物理层安全

数据链路层安全 ADSL 网络层安全

应用层安全 SQL注入漏洞上传漏洞

TCP/IP四层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