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五师八十六团第一中学九年级物理上册 13.3 摩擦力教案 苏科版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29 5:53:33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13.3 摩擦力

设计要素 知识 与 技能 教 学 目 标 过程 与 方法 设 计 内 容 1、知道摩擦力是如何产生的 2、知道摩擦力大小跟什么因素有关 3、知道摩擦的利与弊 1、 通过观察和实验,感知摩擦力的存在 2、知道摩擦的利与弊 情感态度价值 通过对摩擦力的利与弊的分析,养成一分为二看问题的好习惯 观 学生知道什么是摩擦力,但是对摩擦力与什么有关不太清楚,能利用实验得出相关的结论,知道摩擦力的产生。对生活中摩擦力的利用和防止也有一定的认识。 教学引导学生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的大小的因素”,解释生活中的摩擦现象。 重点 学习者特征分析 教学难点 教学分析 难点 解决 办法 如何引导学生进行科学的自主的实验探究。 实验法、讨论法 教学小车,弹簧测力计,大砝码,毛巾,棉布,长木板。 资源 13.3 摩擦力 1、定义: 摩 2、方向:与物体相对运动的方向相反 板书 擦 压力的大小 设计 力 3、决定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接触面的粗糙程度 小压减力 4、增大摩擦 增大压力 减小摩擦 使接触面光滑 力的方法 使接触面粗糙 力的方法 变滚动为滑动 变滑动为滚动 使接触面分离 1

教学过程设计(第 课时) 教学环节 一、情境引入 二、新课教学 1、摩擦力的产生 2、摩擦力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媒体 预期效果 情境引入 在生活中有下列问题你能想办法解决吗? 问题1:小明让妈妈他买了一瓶水果罐头,可小明怎么也打不开盖子,你能帮助他吗? 问题2:小华星期天要去参加学校的攀岩比赛,你认为小华怎样做才不易滑下来而尽快到达终点? 问题3:小红的妈妈去市场买回了几条泥鳅,可小红怎么也抓不住,怎么办呢? 这么多的主意,大致归纳一下,垫上毛巾、棉布或在手上沾沙子、抹防滑粉等是增大摩擦力。今天我们学习摩擦力 新课教学 1、摩擦力是如何产生的? 现在同学做一游戏:(1)用手按在桌面上滑动,手有什么感觉?(2)用脚在地面上蹭一蹭,脚有什么感觉? 教师点拨:(1)两个互相接触的物体,当它们做 时,在接触面上会产生一种 相对运动的力,这种力叫做摩擦力。 补充:一个物体在另一物体表面上有相对运动的趋势时,也会在接触面上产生摩擦力 为什么会产生摩擦力?摩擦力的三要素有什么特点?教师补充产生的原因总结方向和作用点 2、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学生想办法解决问题: 创设一个开放1:[生]拧盖子时垫上一块的环境,激发毛巾或棉布.[生]找一个力学生思维。 气大的人去拧.[生]用螺丝 刀撬一下盖子再拧.[生]用体现了“从生一个工具夹住盖子使劲拧. 活走向物理,2:[生]让小华穿上一双有从物理走向社花纹的鞋.[生]向上攀的时会”的理念, 候用力抓紧绳子.[生]戴上 有花纹的粗布手套或在手 上抹上防滑粉。[生]在绳子 上打上一个一个的结. 3:[生]抓泥鳅时戴上防滑 手套.[生]抓以前在手上沾通过分析一些上沙子,然后用力抓.[生]实例使学生认把泥鳅打死后再抓.[生]给识摩擦力的存泥鳅前裹上一层布,再用力在 抓. 学生开始实验,互相交流感充分调动所有觉,桌面(地面)对手(脚)同学的积极有阻碍作用 性,更多的同 学参与实验 理解记忆摩擦力的定义 加深对摩擦力 的全面理解 学生尝试解决这个问题,比 如接触面粗糙。摩擦力的方 向与物体相对运动方向相 反。作用点在接触面上。大 小很难测量。 学生思考、讨论、提出自己 的猜想。 学生体会物理2

教学过程设计(第 课时) 教学环节 的大小与什么有关 3、摩擦的

教师活动 关? 归纳学生的猜想:摩擦力的大小可能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接触面所受压力、接触面的大小…… 设计实验:根据学生的猜想,让学生选择桌面上的器材,设计实验去验证猜想的正误。 进行实验:让学生用设计的实验去进行验证猜想,并把实验数据记录在表格中。(怎样测量摩擦力? 拉动木块时,木块必须做匀速直线运动,保持弹簧秤的指针不动,这时拉力等于摩擦力)。 实验条件 测力实验压力接触计示情况 情况 情况 数F/N 甲 乙 丙 一个光滑木块 木板 一个粗糙木块 木板 一个桌面 木块 一个木块 桌面 一个重物 学生活动 学生设计实验。 学生进行实验。 教学媒体 预期效果 丁 分析与论证:让学生将实验数据整理、分析、归纳出结论。摩擦力的大小与压力大小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同一接触面时,压力越大,摩擦力越大;在压力一定时,接触面越粗糙,摩擦力越大。 评估与交流:实验设计中有没有失误之处?怎样弥补不足?拉木块运动是否匀速?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是否稳定?怎样进一步改进,减小误差? 学中控制变量的研究方法。 教师与部分实验小组的探究工作,注意培养学生解决问 题的能力。 注重培养学生 整理数据、分 析问题、归纳 结论的能力和学生对数据进行整理、讨勇于发表见解论、分析、归纳、总结。 的意识。 学生对实验数据进行评估,引导学生积极交流如何减小弹簧测力计评估,养成科计数的误差。 学探究和交流 合作的好习 惯。 学生阅读后思考、总结增大 摩擦及减小摩擦的方法。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