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的创新教育论文:浅谈小学语文的创新教育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5/9 8:55:59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小学语文的创新教育论文:浅谈小学语文的创新教育 【摘要】正确理解“创新”的含义是进行创新教育的前提。小学语文创新教育包括创新意识、创新性人格和创新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首先要改变教师自身的传统观念,其次要营造激发学生创新的氛围,还要采取一些行之有效的创新教学方法。

一、如何理解“创新”的含义

所谓“创新”并不特指重大的科学发明和理论创造。其实,学生对某个命题作文闪出独特的构想时,或用独到的方法解决了一道难题时,或以奇特的想象绘出一幅出色的图画时,其中便蕴藏着创新的成分。例如,在教学《狼和小羊》一课时,课文的内容是凶恶的狼扑向了善良的小羊。当教师提议为善良的小羊寻找一个圆满的结局时,同学们纷纷展开想象:有的说狼就在扑向小羊的时候倒了下去,原来猎人及时赶到,射死了恶狼;有的说小羊一闪,狼掉进了河里淹死了……同学们各抒己见。总之,学生的思维被激活,他们在思考,希望给出新的答案,其实这就是创新能力的体现。

所以,创新可以理解为:抛弃固有的已知结果,寻找新的答案。它并不神秘和深奥,而是具体存在于我们日常教学中。

二、小学语文创新教育的内容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创新教育主要包括创新意识、创新性

人格和创新能力等三个方面的内容。

对于小学生来说,语文教学是一个特殊的认知和情感体验的过程,其中创新意识和创新性人格相互影响,它们在创新教育中既起着动力的作用,又发挥着教育目标的功能。

在创造性解决问题过程中,创新能力就是表现为“新”与“活”。新,就是在理解中有独特的见解,在表达中有真情实感,在与众不同中透出新意。活,就是在理解表达中,思路要宽,思维要活,讲究方法途径的多样性。

增强创新意识,培育创新能力,健全创新性人格,这就是小学语文创新教育的主要内容。

三、如何培育学生的创新能力 (一)更新传统的教学观念

长期以来,老师们习惯夸大自己在课堂上的“主导”作用,填鸭式的教学方法长期占据课堂教学中。反映在语文教学上,教师为了确保教学目标落到实处,长时间的讲解课文内容,一味地强求学生进行枯燥的技能训练。这种把学生当作教学客体的做法,极大地阻碍了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发展。当然不少教师现在正在尝试角色的转换。有的老师走到学生中间去,与学生围坐在一起,促膝谈心诱导学生积极探索,主动地去发现,去领悟。只有这样为学生创造高度开放的自由空间,以学生为教学过程的主体,才是更新观念的实质。

(二)营造激发学生创新的氛围

在传统教育思想的束缚下,学生循规蹈矩,不敢越雷池一步。要想弥补学生这方面的缺陷,首先要打破学生对老师的迷信,要让学生用质疑的态度去听取老师的讲解。如教学《草船借箭》时,学生对诸葛亮的计谋深表佩服。也有同学提出疑问:如果曹操令士兵向草船射出“火”箭,诸葛亮岂不是死路一条?如果曹操洞晓诸葛亮的计谋而不射箭,诸葛亮不就会空跑一趟?这时,教师应适时启发,提供学生更多的机会,让学生探索质疑,这样的课堂就会闪烁着创新的火花。许多成功的语文教学实例给了我们一个启迪: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第一步。

有了创新意识不等于就有了创新能力,就能进行创新。小学生是有创新胆识的,只不过随着年龄的增长,胆识就在老师的“紧箍咒”中逐渐消失了。例如,学生看见新奇的事物如一件文具都会情不自禁地去摆弄。老师发现后,会斥责学生“胡作非为”。结果,学生的探索热情和创新冲动也就随着大人的骂声飞到九霄云外去了。

其实,学生的“胆”是老师给的。教师有责任为学生营造一个“敢想、敢说、敢干”的氛围,为学生成长和发展提供一个宽松的环境。

(三)采取有效的创新教育方法 1)自主探究法

自主探究法就是不把学习内容的现成结论直接提供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