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教案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1 23:03:49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主题单元:第一单元 圆

教材分析:

本单元将围绕圆的特征以及圆的周长与面积展开教学。在一二年级的时候学生已经直观地认识了圆这种平面图形。在三四五年级时学生已经学习了长方形、正方形等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学生已经积累了一些相应的操作经验并且掌握了一定的探索图形面积的方法,因此本单元将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利用已有的研究平面图形的特征和周长、面积的方法,通过实际的剪一剪、摸一摸、折一折、拼一拼等活动探究圆的特征,探索出圆的周长与面积的计算方法,帮助学生建立“化曲为直”的数学思想。在这一单元中除了要掌握圆的特征、周长及面积的计算公式以外,还要让学生掌握用等积变形、割补等方法探究圆的面积的计算公式。在整个平面图形中,圆作为曲线图形的代表,它与正多边形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又因为它的一些特性所以在生活中的应用是非常广泛的。除此之外,本单元还将了解圆周率的历史、圆面积的多种推导方法以及圆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也为六年级下学期圆柱体与圆锥体的表面积和体积的学习奠定了知识基础和方法基础。

本册教材中关于圆的知识共编排了六节内容,分别是圆的认识、欣赏与设计、圆的周长和圆的面积。这些内容是从圆的构成、圆在生活中的运用以及运用圆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三方面进行编排的,由浅入深,逐步的体现出数学在生活中的使用价值,是生活数学的呈现。 学情分析:

本单元内容是在学生已较好地掌握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的特征及它们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的基础上学习的,而且学生也积累了一定的求不规则图形面积的经验,知道在解决不规则图形面积的时候可以将不规则的图形运用一定的方法转化成规则图形,这些都是本单元学习的有利经验。但是根据以往学生学习的情况来看, 学生对于“化曲为直”的认识将是难点。

二次修改意见

《圆的认识(一)》

教学目标:

1.给合生活实际,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圆,认识到“同一个圆中半径都相等、直径都相等”,体会圆的特征及圆心和半径的作用,会用圆规画圆。

2.通过观察、操作、想象等活动,发展空间观念。

3.结合具体的情境,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能用圆的知识来解释生活中的简单现象。 教学重难点:

重点:在观察、操作中体会圆的特征。知道半径和直径的概念。 难点:圆的特征的认识及空间观念的发展。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准备:

教师: 教学圆规、课件 学生:教学圆规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观察思考

(一)(呈现教材套圈游戏中的第一幅图)这些小朋友是怎么站的?在干什么?你对他们这种玩法有什么想法吗?(从公平性上考虑)得到:大家站成一条直线时,由于每人离目标的距离不一样导致不公平。

(二)(呈现教材套圈游戏中的第二幅图)如果大家是这样站的,你觉得公平吗?为什

- 1 -

么?得到:大家站成正方形时,由于每人离目标的距离也不一样导致也不公平。 (三)为了使游戏公平,你们能不能帮他们设计出一个公平的方案?(学生思考)学生想到圆后,出示第三幅图,提问:为什么站成圆形就公平了呢?(每人离目标的距离都一样)

(四)上面我们接触了三种图形-----直线、正方形、圆。其中圆是有点特殊的,你能说说圆与正方形等图形的不同之处吗?举出生活中看到的圆的例子。

设计意图:通过观察图,训练学生的观察能力,发现问题的能力。不直接说出圆,把思考的空间留给学生。 二、画圆

(一)你们谁能画出圆来吗?动手试一试。

(二)谁来展示一下自己画的圆,并说说你是怎样画的?画的时候要注意什么?其他同学有想法可以补充。

(三)思考:以上这些画法中有什么共同之处?注意的问题你是怎么想到的?(固定一个点和一个长度,引出圆心和半径)

设计意图:在画图中体会圆的特征思考共同之处时再一次体会圆的特征。 三、认一认

(一)教师边画圆边讲概念。(概念讲解一定要结合图形,并要举一些反例)强调:圆心是一个点,半径和直径是线段。 (二)半径和直径的辨认

图中哪些是半径?哪些是直径?GECMoFBDNH 判断:(1)在同一个圆内只可以画100条直径。(2)所有的圆的直径都相等。(3)等圆的半径都相等。(4)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叫做直径。( )( )( )( )

(三)思考:以上这些画法中有什么共同之处?注意的问题你是怎么想到的?(固定一个点和一个长度,引出圆心和半径)

设计意图:通过正反例的练习,加深对半径和直径的理解。 四、画一画,想一想

(一)画一个任意大小的圆,并画出它的半径和直径。想:在同一个圆中可以画多少条半径、多少条直径?同一个圆中的半径都相等吗?直 径呢?(放动画)

- 2 -

(二)以点A为圆心画两个大小不同的圆。 (三)画两个半径都是2厘米的圆。

(四)把自己画的圆面积在小组内交流。你们画的圆的位置和大小都一样吗?知道为什么吗?

设计意图:动手操作,理解画圆的关键是定圆心(位置)和半径(大小)。 五、应用提高

讨论:圆的位置和什么有关系?圆的大小和什么有关系? 设计意图:巩固提高,满足不同学生要求。 六、作业

(一)教材第5页练一练

(二)在平面上先确定两个不同的点A和B,再画一个圆,使这个圆同时经过点A和点B(就是这两个点都在所画的圆上),这样的圆能画几个?(提高题) 板书设计:

圆心O 半径r 直径d 圆中有无数条半径、无数条直径。 在同一个园中,直径是半径的2倍。

第二课时

一、知识回顾

(一)用你自己的话说说什么样的图形是圆? (二)按下列要求画圆:(在平面上固定一个点A) 1.以点A为圆心画一个圆;

2.画一个圆,使所画的圆经过这个点A;

3.画一个圆,使A点为圆心,半径为2厘米。 (三)举出生活中看到圆的例子。(从车轮是圆形的引入新课) 二、新课探究

(一)问题:车轮为什么做成圆形的?

(二)小组讨论探究策略(引导学生想做成圆形有什么好处,如果做成正方形,三角形,椭圆形又会是什么情况?找到解决问题的关键点是研究几种图形中心点的运动轨迹的不同)

(三)学生动手探究(用准备好的纸片试一试),把各种图形的中心点的运动轨迹想办法描出来。

(四)小组内讨论交流,准备好发言,在全班交流

由于圆上的各点到中心点(圆心)的距离相等,所以圆在滚动时,圆心在一条直线上运动,这样坐在车上的人或放在车内的物就很平稳;而正方形、椭圆形等由于上面的点到中心点的距离不一样,这样在运动中,中心点运动的线路就不是一条直线,如果人坐在这样的车上会感觉到颠簸。

三、观看动画,进一步体会车轮为什么做成圆形的。

本质:圆上的各点到中心点的距离都相等,而其它图形不具有这个特点。 四、拓展应用

(一)要重视让学生动手写的练习。可先让一些学生说,其他人补充。 (二)用心发现生活中的圆,尝试用学过的知识解释。

设计意图:本节课是通过让学生分组探究圆、正方形、三角形沿一条直线进行运动时,其中心点所经过的轨迹,让学生体会圆在生活中的应用。通过学生自己动手,学生印象更深刻。

板书设计:圆沿着直线进行运动时,其圆心经过的轨迹也是一条直线。

- 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