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MMI(预)评估项目经理PM问卷 - 图文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28 19:15:22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2、如何确定项目的范围? 1根据需求确定:1)项目目标,2)系统内部功能,3)系统外部接口,4)技术范围,5)人员、资源要求 2形成《项目任务书》,提交高级经理 Sp1.2 3、如何进行工作拆分? 1) 确定项目范围之后,根据组织标准过程定义项目过程 2) 工程活动任务拆分,识别必要的工作产品; 3) 管理活动任务拆分,识别相关的工作产品; 填写 Sp1.2 4.请描述如何确定项目的生命周期模型? 5、项目计划在制订过程中需要进行哪些评审和审批? 1) 根据项目需求,项目特征,项目相关资源 2) 参考《生命周期模型选用指南》 Sp1.3 1) 组内评审 2) 相关人员参与评审 3) 质量组审核 4) 高级经理审批 Sp3.1 Sp3.2 Sp3.3 Gp2.7 Gp2.1 Gp2.2 Sp1.1 Sp1.2 PPQA 1.简单描述SQA的构成 2.请描述你所负责项目的SQA计划是如何制定的? 组内SQA和组织级SQA 1) 依据标准流程、模板,协商 2) 确定过程评审的对象、准则、时间、参与人员 3) 确定产品审计的对象、准则、时间、参与人员 3.过程评审是如何进行的? 1) 依据《质量保证过程》和 《QA计划》 Sp1.1 2) 确定过程评审checklist 3) 访谈、记录问题 4) 识别不符合项,填写《过程评审报告》 5) 项目经理接收过程评审报告 4.产品审计是如何进行的? 1) 依据《质量保证过程》和 《QA计划》 Sp1.2 2) 确定产品审计checklist 3) 审计里程碑工作产品和需要发布给用户的产品 4) 识别不符合项,填写《产品审计报告》 项目经理接收产品审计报告 5.评审中发现的问题SQA是如何解决的? 6.在你的项目中是否有不可解决的问题?如何处理的? RD 1、你的项目的需求是如何提出的?最初的需求是否形成文档? PM 记录,协商、PM处理,SQA跟踪 由SQA记录在《向高层的报告》中,提交高层处理 项目组内部提出、市场反馈、客户提出 《用户需求列表》、原型 Sp2.1 Sp2.2 Sp2.1 Sp2.2 Sp1.1-1 6

2、用户需求是否与客户或领域代表进行确认?是如何进行的?是否形成文档? 3、如何为产品的各个构件或模块定义需求?如何识别接口部分的需求? PM JAD会议,涉众的参与,对需求进行校验 Sp1.2-1 PM 确定了每个构件的功能需求(用例图、事件用例规约、功能规范 识别数据接口, 《需求-构件接口关系表》、接口规范 Sp2.1-1,Sp2.2-1,Sp3.1,Sp3.2-1 流、业务规则、处理逻辑)和非功能需求, Sp2.3-1 4、从哪些方面进行需求分析的? 5、是否对各需求项进行了优先级排序?进行优先级排列考虑了哪些因素? 6、软件需求分析最终如何确认的? REQM 1.请描述你的项目需求是如何识别和定义的? PM PM 各需求间的一致性,完整性,可行性,可实现,可测试,重用性 Sp3.3-1 市场,成本,技术可行性,工作量,进度,Sp3.3-1,sp3.4-3 风险等 PM 通过评审,形成基线 Sp3.5-1 ①获取、②成档、③建立对需求的验收准则可测性、可跟踪)、④需求评审(注意要求项目组和相关组的成员,以便建立成诺)、⑤形成基线 Sp1.1 (如清晰性、完整性、一致性、可实现性、Sp1.2 2. 如何与需求相关方(比如客户或其他项目组)建立对需求的一致承诺? 3.在你的项目中,是否发生过需求变更?如果有,请结合具体例子描述其处理过程? 4.是否对需求进行跟踪?如何进行的?有否形成文档记录? 5. 如何利用需求跟踪矩阵?举例说明 ①通过需求评审评估组间需求之间的相互影响性 ②记录在组间协调计划中 Sp1.2 变更申请、变更评估、CCB评审、实施变更、Sp1.3 验证变更结果、形成基线、通知 ①利用需求跟踪矩阵建立和维护阶段工作产品与需求的对应关系 Sp1.4 ①跟踪需求的状态,②建立和维护工作产品与需求的对应关系,③发生变更时追溯受影响的工作产品,④识别工作产品之间的不一致,⑤及时采取纠正措施 Sp1.5 你的项目为什么要控制需求变更率和需求稳定性?是如何控制的? 6.在你的项目中,对需求管理活动做了哪些度量?进行哪些统计分析?度量数据记录在哪里? 描述出组织的要求和项目的度量目标。 Gp4.1 Gp4.2 ①工作量、变更次数、变更发生阶段、变更工作量、需求状态 ②需求稳定性分析,并与组织过程性能基线比较,分析不稳定原因,及时采取措施(四级内容) ③记录在度量分析报告中 Gp4.1 Gp4.2 RSKM

7

1. 你是如何制定项目风险管理计划的? 根据风险管理规程,根据《软件开发潜在风险列表》识别风险,风险分析,制定风险减缓措施 纳入《项目计划》中 Sp1.1-3,SP3.1 2. 项目执行中进行了哪些风险管理活动? 3.你的项目的风险项主要有哪些? 4.如何对风险进行分析和跟踪? 5.在你的项目中制定了哪些减缓风险的措施? VER 1、项目进行了哪些同行评审?如何进行的?请举出一个系统设计时评审的例子。 风险识别、风险分析、风险跟踪 人员流动,技术难题,需求变更 定期检测项目的风险项发生的可能性,发生时估计其影响,归类,优先级,风险处理 Sp2.1-2 Sp2.1 Sp2.1-2 1)避免风险,2)风险转移, 3)风险减缓,4)接受风险 Sp3.1-2 a) 评审流程:评审计划,评审材料Sp1.1-1 包,独立评审,正式评审会议,Sp2.2-1 问题跟踪 Sp3.1-1 需求规格说明书、架构设计、设计文档、代码、测试用例等 在评审计划中确定需要检查的工作产品及其检查方式(正式评审、独立评审) 评审流程、邀请相关组 2、评审时参考的评审依据是什么? 4、评审结束后是否形成评审报告,包括哪些内容? 5、评审过程进行了哪些度量分析,数据放在什么地方? 评审之前制订评审准则,目前常使用的准则是分析、设计评审准则,代码评审准则 将评审中发现的缺陷记录下来,同时形成问题跟踪矩阵。确定问题负责人计划解决日期,并一直跟踪直到问题解决。 Sp1.3-3 Sp3.2 1、 评审工作量、缺陷数、缺陷类型、Sp2.3-2 返工工作量 2、与组织过程性能基线比较,采取纠正措施(四级内容) 描述出组织的要求和项目的度量目标。 Sp3.2-2 6、你的项目为什么要控制评审效率和缺陷清除率?是如何控制的? 8、请描述评审发现缺陷后,是如何处理的? VAL 缺陷描述、原因分析、解决方法、返工(返修)、再评审、关闭缺陷 Sp3.2-2 项目的验收测试计划是如何制订的? 描述一下怎样形成功能测试用例? 依据公司标准的测试过程和项目开发计划制订测试计划 SP 1.1-1 a) 根据需求制定功能测试用例 b) 对功能测试用例进行评审 SP1.2 8

产品验收测试时遵守的判断准则依据什么? 功能需求、非功能需求、测试用例 c) 测试计划?测试用例/数据?测试环境?执行测试?bug管理?测试总结 d) bug处理流程 SP 1.3-3 SP 2.1-1 请描述你的项目的测试工 作流程,对测试结果中发现的bug是如何处理的? 你的项目为什么要控制缺陷清除率和缺陷密度?是如何控制的? 1、组织的要求和项目的度量目标(组(GP4.1,GP4.2,织要求:达到PCB,交付高质量产品;QPM-Sp1.3-1) 项目目标:0.X/KLOC) 2、量化控制测试过程,bug数-缺陷密度、缺陷清除率,bug关闭时间-bug处理时间,(四级内容) 对测试结果是否形成文档, 进行了哪些分析? CM 1.在你的项目中配置管理活动是如何进行的? 2.如何确定配置项?如何标识配置项的?确定了哪些基线? 4.如何建立项目的配置库?如何管理? 5.基线的建立和变更是如何被处理的? 分析各轮测试出现的缺陷,缺陷分布,缺陷发现趋势,缺陷处理效率 配置管理计划,SCCB,SCM组的指定,配置管理流程,Firefly工具。 1) 根据WBS拆分的结果,确定纳入配置管理的工作产品 2) 根据命名规则标识配置项 1) 说明什么配置管理工具 2) 配置库区域划分 3) 配置库权限分配 依据基线变更流程,1)基线建立或变更申请,2)评估受影响的配置项,3)CM人员进行配置审计,4)CCB审批,5)建立基线,6)基线发布,7)通知相关人员 (SP 2.2-1) Sp1.2,2.2,3.1 Sp1.1 Sp1.3 Sp1.2 Sp1.3 Sp2.1; Sp2.2 Sp3.2 Sp3.1 6.通过哪些配置管理报告可以了解配置项的状态和变化? 7.基线审计是如何进行的?都包括哪些内容? DAR 项目组如何判断一个问题的解决是否要启动重大事件处理流程?能举例说明吗? 公司重大事件处理流程是什么? 重大事件的解决方案是如何制订的? 配置状态报告,配置变更记录 描述基线审计流程,审计结果通知相关组 是否定义了《重大事件处理评估准则》 Sp3.2 Sp1.1-1,sp1.2-1 评议申请,确定评议人员,初步评估,确定解决方案准则,备选方案,选择评估方法,评议会,选择解决方案 Sp1.2 Sp1.2-1,sp1.3-1 首先确定方案评议准则, 在召开重大时间评议会前,应制订一个以上的备选方案 9

如何确定一个重大事件的评估方法? 在重大事件评议会上,是如何对解决方案进行评议的? 对于重大事件处理过程,都进行过哪些培训? 应考虑时间、成本、性能、风险的因素,选择适当的评估方法,如评审、测试、估算 利用会前制订《解决方案评估准则》和评估方法,参加会议的人员根据准则对各解决方案进行评议,选择解决方案 Sp1.4-1 Sp1.5-1,sp1.6-1 PM 过程培训,相关准则、模板的培训 Gp2.5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