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霖铃预习学案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8 8:41:44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雨霖铃》预习案

【学习目标】

1.识记作家作品,了解柳永及其词作的特点和创作风格。

2.整体感知,读懂词作大意。 【自主学习】 (一)知识链接 1.走近作者,知人论世

柳永(约980--约1053年),字耆卿,原名三变。因为他排行第七,所以人称柳七,福建崇安人。少年时到汴京应试,狂放不羁,由于擅长词曲,熟悉了许多歌妓,经常流连于秦楼楚馆,为她们填词作曲,表现了一种浪子作风。还说“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当时有人向仁宗举荐他,但仁宗闻其名说:“此人任从风前月下浅斟低唱,岂可令仕宦!”“何用浮名,且填词去!”遂落第。柳永在受了这种打击后,别无出路,只好以玩笑的态度,自称“奉旨填词柳三变”,在汴京、苏州、杭州一带过着流浪的生活。大约在少年时的“怪胆狂情”逐渐消退时,才改名柳永,54岁方考取进士,做过几任小官。晚年客死襄阳,家无余财,群妓合金葬之南郊。

柳永是婉约词派的代表作家,善于铺叙刻画,情

景交融,语言通俗,音律谐婉,形成一种铺叙、白描、抒情相结合的词风,对宋词的发展有一定影响。著有词集《乐章集》。 2.题解及词牌来源

“雨霖铃” 也写作《雨淋铃》。源于唐玄宗与杨贵妃的故事,马嵬兵变后,杨贵妃缢死,在平定叛乱之后,玄宗北还,一路凄雨沥沥,风雨吹打在皇鸾的金铃。上既悼念贵妃,采其声为《雨霖铃》曲,以寄恨焉。这便是词牌《雨霖铃》的来历。 3.写作背景

柳永仕途失意,四处飘泊。这首词是作者离开汴京(当时为北宋首都)与情人话别之作,当时作者由于仕途失意,心情十分抑郁,决定离开京城到外地去,但一想到从此不能跟心爱的人生活在一起,失去了爱的慰藉,更觉痛苦万状。

(二)预习自测:(借助工具书和课下注释) 1.给下列画线字注音

都( )门 凝噎( ) 暮霭( ) 那( )堪

2.解释下列词语

留恋处: 念去去:

那堪: 经年: 风情:

《雨霖铃》导学案

【学习目标】

1.反复吟咏,把握词的内容,体会悲凉凄苦的离别之情。

2.品味语言,赏析词作情景交融,虚实结合的艺术手法。 【学习方法】 诵读法、讨论法 品读:思考问题

1、用一个词概括本词的感情基调。词中哪句话集中表现了作者和恋人离别的心情?(即主旨句)(找出词中直接表现情感的句子) 2、明确概括本词上下片的内容。

3、上片和下片所写的景物有什么不同?(赏析本词上下片的意象,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 4、上片中一处细节描写进行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