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版GMP对医药企业的影响及对策研究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27 4:50:21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新版GMP对医药企业的影响及对策研究

作者:吕雅娜

来源:《科技视界》2013年第24期

【摘 要】目的:新版GMP的实施有望改善我国现有药品生产企业在整体上生产集中度较低、自主创新能力不足以及药品安全事故频发等问题,同时,由于新规范大大抬高了行业门槛,可能会导致全国500多家中小制药企业关停。本文立足于研究新版GMP给制药企业带来的影响及对策研究。

【关键词】新版GMP;影响;对策

近年来,国家药品监管部门对1998年颁布实施的GMP一直在进行修订,2011年2月12日,《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2010年修订)》(以下简称新版GMP)历经五年修订、两次公开征求意见后,终于正式颁布,并于2011年3月1日起正式施行。 1 新版GMP实施步骤及主要变化 1.1 新版GMP实施步骤

自2011年3月1日起,凡新建药品生产企业、药品生产企业新建(改、扩建)车间均应符合新版GMP的要求。现有药品生产企业血液制品、疫苗、注射剂等无菌药品的生产,应在2013年12月31日前达到新版GMP要求。其他类别药品的生产均应在2015年12月31日前达到新版GMP要求。未达到新版GMP要求的企业(车间),在上述规定期限后不得继续生产药品。2011年3月1日前已经受理的认证申请,按原规定完成认证工作并核发《药品GMP证书》,其有效期最长与上述规定期限相同。

对于现有《药品GMP证书》有效期满、但尚未达到新版GMP要求的,药品生产企业应在原《药品GMP证书》期满前6个月,按照《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1998年修订)》要求进行自查,并将自查结果报送所在地省级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符合要求的,血液制品、疫苗、注射剂等无菌药品生产企业现有《药品GMP证书》有效期延续至2013年12月31日;其他类别药品现有《药品GMP证书》有效期延续至2015年12月31日。不符合要求的,由省级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监督企业进行整改,整改期间收回《药品GMP证书》[1]。 1.2 新版GMP主要变化 1.2.1 硬件标准提高

新版GMP分别对生产区、生产辅助区、仓储区和质量控制区分别提出细化的标准要求。洁净区的洁净等级引入A、B、C、D级标准,要求洁净区温湿度与所进行的药品生产工艺(操作)相适应,不同洁净等级区域基础压差由5 Pa提高为10 Pa。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1.2.2 软件管理方面 1)扩大了文件管理范围

新版GMP把所有与产品质量有关的包括质量标准、生产处方和工艺规程、规程、记录、报告等都纳入了GMP文件管理范围。既扩展了文件的管理范畴,还要求有关文件的内容与药品生产许可、药品注册批准的相关要求保持一致。 2)细化了文件系统的建立与运行标准

要求企业建立文件的起草、修订、审核、批准、替换或撤销、复制、保管和销毁等管理系统,建立健全文件分发、撤销、复制、销毁等活动的管理机制。此外,建立文件编码系统。 3)强化了记录类文件管理

明确提出生产过程中形成的各类记录、报告必须进行系统化管理,并提出了批档案的概念,批档案应由质量管理部门负责存放、归档。 4)细化了各类文件编写的具体内容

把有关文件按性质分为质量标准、工艺规程、批生产记录、批包装记录、操作规程和记录五类,并对这五类文件的界定、编制、审核、批准、修订等进行了具体的管理规定。 5)增加了电子记录管理的内容

新版GMP规定所用电子处理系统的详细规程,要求对记录的准确性进行核对。电子数据处理必须有授权人,更改和删除情况应有记录。用电子方法保存的批记录,应采用磁带、缩微胶卷、纸质副本或其他方法进行备份,以确保记录的安全,且数据资料在保存期内应便于查阅。

1.2.3 提高了人员素质要求

新版GMP提高了对员工学历、资历、经验与培训的要求,还提出了“关键人员”的概念,对企业负责人、质量受权人、质量管理负责人以及生产管理负责人这四类人员的学历、资历、经验、培训的标准要求做了非常明确的规定,同时界定了这四类人员各自的职责以及共同的职责,强化法律地位。

2 新版GMP对制药企业的影响 2.1 新版GMP认证成本高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新版GMP的实施对于企业在硬件、软件、人员素质和现场管理方面标准的提升都要求企业进行投入,新版GMP的技改投入约在300亿~500亿元,平均每个企业花费约为1500万元以上。目前国内制药企业约5000家,年营业入不足5000万元的中小型企业占到70%以上,如果此次GMP技术改造投入在1500万元,几乎相当于这些企业2到3年的净利润,对企业持续经营产生较大影响。还有一些中小企业只有一条生产线,如果进行升级改造,往往意味着停产。注射剂生产线的升级改造周期更长,停产时间也就更长。这将导致改造期间市场上企业的产品出现断供的局面,对企业品牌和利益都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2]。 2.2 专业人员欠缺

调研显示,一些企业的专业人才数量严重不足,仅有少数专业人员能较为深入地理解GMP,质量管理和控制人员与生产规模不相匹配,从而无法确保质量体系的有效运行。一些企业高层管理人员多年来未接受药品GMP和相关法规的培训。新版GMP提高了相关人员的学历、资历与经验要求,要求企业在GMP等各个专业培训方面增加投入,这将导致企业人力成本大幅度增加。

2.3 质量管理有机整体体系未建立

新版GMP关注药品生产企业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和完善,赋予质量管理、质量控制等更深层次的要求,如将变更控制、偏差处理、风险管理、纠正预防措施、超标数据处理和产品质量回顾纳入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体系中。时至今日,仍有部分企业未领会新版GMP的实质,仍旧按照“98版GMP”的要求逐条应对,尚未能做到把质量管理的各个要素形成有机联系的整体,导致质量监管有关部门的职责与部门设立的初衷相背离[3]。 3 制药企业的应对措施 3.1 科学合理进行硬件改造

一些制药企业在GMP硬件装备置换上有热衷于追求采购进口装备的倾向[4]。事实上,目前不少药企向外国制药装备企业提交的国际订单已经延期制造,甚至收货时间延后至一年半以上;其次目前进口设备的价格约为国产设备价格的5~10倍,而选择进口装备或是国产装备,在新版GMP审核通过率方面不存在差别。预计新版GMP的实施,国产制药装备仍是主力军。一方面是国产装备价格远远低于进口装备,另一方面,在交货时间上也远快于进口设备。制药企业应充分挖掘国产优质装备,这样既可以有效解决国际装备采购的拖延性,又能充分满足高效沟通改造的需求。

3.2 加强对员工新版GMP的教育与培训

新版GMP的顺利实施要有相应的人才,包括管理者和一线操作员工,企业必须注重对生产一线员工以及企业质量管理核心骨干的培养,加强与相关技术部门的互动,对全体员工进行质量管理与新版GMP的教育与培训,使各级员工形成系统的质量管理理念,加深对GMP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