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5/1/5 18:12:12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2019-2020学年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1课 繁荣一时的隋朝教案2 新人
教版
教学目标
1.基础知识的掌握:隋朝的起止时间、隋文帝与开皇之治、三省六部、科举制、大运河、隋炀帝。
2.态度、情感、价值的培养:国家统一、制度完善、统治者节俭等有利于社会繁荣;大运河是中国古代的伟大工程,泽被后世;奢侈残暴、滥用民力的统治必然迅速灭亡。
3.能力培养:全面客观地评价大运河;能对秦朝和隋朝进行简单的比较。 教材分析
隋朝统一和开皇之治
隋的统一结束了三国两晋南北朝长达400多年的分裂,使我国又开始一个新的大统一时期。隋统一是南北朝后期民族大融合、南北经济发展的结果,也是人民长期希望统一要求的反映。隋文帝完成统一大业后,加强中央集权,开创三省六部制,改革地方官制,并开创科举制度,对以后王朝影响深远。隋文帝还大力发展社会经济,继续实行均田制度,调整赋税制度,兴修水利,注意节俭。这样隋文帝统治时期内积累了大量财富,社会安定,百姓安居乐业,社会繁荣,形成开皇之治。
隋朝大运河
隋朝大运河是教学的重点内容,也是教学的难点内容。大运河是一条人工开凿的水运航道,是中国古代南北交通的大动脉,也是世界上开凿最早、规模最大的运河。大运河能够修建既反映了隋富足的实力,又是隋短暂而亡的见证,可以说是本课的高潮,也是本课的转折。大运河南起杭州,北到北京,全长2500公里,这条人工大河,跨越地球10多个纬度,纵贯在中国最富饶的东南沿海和华北大平原上,通达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它的开通是中国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创造的一项伟大的水利工程。大运河与现实中“南水北调”工程有一定联系。从另一方面大运河修建的原因和目的反映了中国经济重心的转移,国家对江南地区的控制,国力的强盛。关于大运河的作用和评价历来有争议,这既涉及到对隋暴亡原因的思考,对中国整体经济发展的影响,对隋炀帝的评价。
暴君隋炀帝和隋朝灭亡隋的短暂而亡是本课的难点。本课的前半部分在讲隋如何顺应形势统一全国,文帝改革发展,出现开皇之治,国家富庶,经济繁荣。最后,一个统一、强大的、繁荣的大帝国仅仅经过了37年就被推翻了,突然之间的落差既使学生不可理解,又使学生能够尝试进一步的思考。在这之中,隋炀帝本人的行为和作用是本课需要思考关注的。
教学标准
以大运河为中心问题来组织教学。课前调查了解学生对隋朝的前认知情况,搜集大运河的诗歌、绘画等文艺作品,制作多媒体课件。
中国隋朝的地势地域图(图中有的内容有隋的疆城,都城,五大水系: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海河,洛阳,山阳,江都,琢郡,京口。图例,比例尺)。一条纸做的小船,尺子。
教学过程
(运用多媒体课件,使学生领略大运河的风貌、秦淮河的繁荣、古代扬州的繁华。引起学生的兴趣。)
南北贯通的大运河是在隋朝开始形成的。隋朝大运河是怎样开通的? (板书)一、大运河开通 (板书)经过:
(教师使用多媒体课件大运河图。四五个学生分一小组,每一小组有一幅中国隋朝的地势地域图。)
1.605年春,隋炀帝征调河南、淮北各郡民工一百多万人开通济渠,从洛阳到山阳(江苏淮安)。
2.605年又征调淮南民工十多万疏通、扩大邗沟,从山阳到江都(江苏扬州)。 3.608年征调河北民工上百万人开永济渠,从涿郡到黄河通洛阳。以便南粮北运,为进攻高丽作准备。
4.610年冬天,隋炀帝又开江南河,从京口到余杭(浙江杭州)。
(大运河各段依次在多媒体屏幕上闪动,学生根据多媒体图示自己在图上标出各段名称,并根据比例尺算出距离。教师指导学生计算出大运河的长度,找出大运河的起点、中心和终点,并找出大运河连通的五大水系名称。)
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余杭、涿郡为南北端点,开成四段,沟通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流经河北、山东、河南、安徽、江苏、浙江六省,贯通南北,全长2500公里,是世界上最长的人工运河。
(随教师的讲授,多媒体屏幕上显示一条龙舟从涿郡出发,经过四段,到达余杭。每经过一条河流,该河流闪动。)大运河是中国古代人民勤劳、智慧的杰作。
(教师指导学生观察地势图,学生可以用小船模拟在大运河航行,会发现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之间地势海拔的高低不同,其中黄河海拔最高,淮河海拔最低。)
地势的高低不同等问题会给大运河修建带来困难,我们的祖先用自己的智慧和创造力克服了困难,才有了后来我们为之骄傲的大运河。它比沟通太平洋和大西洋的巴拿马运河长21倍,比连接地中海和红海的苏伊士运河长10倍,比被称为世界“运河之王”的原苏联土库曼运河长1100多公里。千百年来,大运河饮誉世界,有着巨大的作用。
那隋王朝为什么要修建如此规模宏大的工程呢?隋王朝又是一个怎样的王朝呢? (板书)二、大运河与开皇之治(原因、条件)
(教师屏幕显示南北朝形势图,学生回忆以前学习的内容。)
北周末年,继位的皇帝只有七岁,大权就落在外戚杨坚手里。581年,杨坚发动政变,废掉小皇帝,自己当了皇帝,改国号为隋,杨坚就是隋文帝。这时,北方鲜卑、羌等少数民族和汉族经过长期的交往,在经济生活、风俗习惯上和汉族差异缩小了。
南方经济这时发展迅速,和北方差距缩小。南北方经济、文化需要交流,要求结束分裂割据局面。处于数百年混战的老百姓也希望能够实现统一。当时南方陈朝统治腐败。589年,隋大军进攻陈,重新统一南北。隋统一仅16年后,就开始修建大运河。
隋朝为什么要动用了大量的人力、物力来开通运河呢? 隋朝为什么能够开通这样大规模的运河工程呢? (学生通过阅读教材,思考回答)
教师总结:我国地势西高东低,河流走向由西向东为主。黄河中下游是古代经济最繁荣,人口最稠密,文化、科学最发达的区域,是王朝统治的中心。黄河的流向,便于东西横向联系,而不便于南北纵向的联系,纵向经济文化交流受到很大影响。南北朝以来,江南经济发展迅速。隋时,北方所需粮食需要从江南地区调配。而陆路运输,运量小,费用大,无法满足北方需要。开通运河,利用水运,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
封建统治者为巩固政权,需要对东北、江南地区进行控制。战事频繁时,为保证军事行动所需要的大量粮草的运输,在水运占有主导地位的年代,沟通南北水运,开凿运河无疑对军事行动是十分必要的。永济渠的开凿就是为进攻高丽作准备。由此可见,大运河的开凿,主要是为了当政者便于巩固和发展自己的政权,而军事行动和经济开拓则是最直接的目的。
大运河能够开凿成功,得益于安定统一的隋王朝,富庶繁荣的隋王朝。据统计隋文帝时期,各地的仓库都充满粮食,多的有千万石,少的也不下数百万石,可用五六十年。这样经济繁荣、富足的景象被称为开皇之治。而开皇之治局面是怎样出现的呢?
(请学生阅读教材回答开皇之治形成的原因、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