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总局田径运动管理中心田径耐力性项目教练员培训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4 11:46:41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欢迎共阅

2013年田径耐力性项目教练员培训班

专家讲座记录

主办单位:国家体育总局田径运动管理中心 日期:2013年5月19-21日

地点:北京体育大学

第一单元:意大利着名教练卡诺瓦先生讲授耐力性项目的有氧训练

雷纳托?卡诺瓦简介:1944年出生于意大利都灵,1967年获得都灵大学体育硕士学 位,1969年开始执教生涯至今。1994年至2000年为国际田联讲师;2001年至2007讲座由国家体育总局田径运动管理中心训练一部部长胡新民主持。首先,胡新民部长在课前做年为高水平运动员讲师;2008年至2012年为国际田联拉夫堡学院讲师。雷纳托?卡诺瓦(意大利教练)执教成绩如下: 了发言,阐述了本次培训班的目的和意义及听课要求。 一、2000-2012年:Christopher Koskei:肯尼亚,1999年世锦赛3000米障碍冠军;卡诺瓦教练在课前首先提出两个问题:1教练员到底意味着什么?2米第二;教练员应该用何种心态来Paul Kosgei:肯尼亚,2002年世界半程马拉松第一,2002年世界杯5000Saif Saaeed Shaheen:卡塔尔(出生于肯尼亚),3000米障碍赛世界纪录保持者,2003面对自己的运动员呢?他认为,教练员应该拥有一种意念与信念来将自己的运动员送往更高的水年和2005年世界锦标赛3000米障碍冠军;Nicholas Kemboi:卡塔尔(出生于肯尼平。作为教练员,应该是不断学习提升自我的。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学习各种科学知识与理论知亚),10000米最好成绩26:30.03;Dorcus Inzikuru(女):乌干达,2005年世锦赛3000米障碍冠军;Moses Mosop:肯尼亚,2005年世锦赛10000米第三、2007年世识;从同行其他教练那里互相探讨,互通有无,交流与学习经验;从运动员员身上学习,教练员最界越野锦标赛第二、2011年芝加哥马拉松第一(2:05.37);Florence Kiplagat(女):重要的成功要素之一就是善于发现运动员的天赋,另外,要针对不同的运动员做到区别对待;最后肯尼亚,2009年世界越野锦标赛冠军,2010年世界半程马拉松锦标赛冠军;Sylvia Kibet(女):肯尼亚,2009、2011年世界锦标赛5000米第二);Wilson Kiprop:肯要敢于提问,切忌不懂装懂,自欺欺人是教练能力提高的最大绊脚石。他说,中国过去15年前的尼亚,2010年世界半程马拉松锦标赛冠军;Silas Kiplagat:肯尼亚,2011年世界锦情况并不是很了解,近几年来看到的情况是中国总体的体育水平在不断提高,而耐力水平却在下降,标赛1500米第二;Imane Merga:埃塞俄比亚,2011年世界锦标赛10000米第三,2011年世界越野锦标赛冠军;Abel Kirui,肯尼亚,2009年和 2011年世界锦标赛马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希望大家能一起努力将情况逆转。拉松冠军,2012年奥运会马拉松第二,Wilson Kipsang :肯尼亚,2012年奥运会马拉松第三;Thomas Longosiwa:20121、充分发挥教练员的热情 年奥运会5000米第三。 二、1987-1999年,其中1987-1999年执教意大利马拉松队成绩如下:Ornella Ferrara充分发挥教练员的热情。在座的教练员来自中国不同的省市,要逆转需要做的是个人干预,从(女):1995年世界锦标赛马拉松第三;Maria Curatolo(女):1987年世界越野锦标赛第三、1994年欧洲田径锦标赛马拉松第二(2:30.33);并将这种热情感染给身边的同事及运动Maura Viceconte(女):基层环节做起改变大环境,就需要充分发挥教练员的热情,员,依赖别人和所谓的“灵丹妙药”是不存在的。教练员充分的动机与热情是我们成功的基本条件,要牢记训练是一种有难度的事情,要尊重运动员的人格,利用其人格,教练员与运动员要产生的是一种个人关系,要改变运动员的心理状态,每一次训练课后要能及时得到运动员的反馈,没有反馈就没有成功,真正走入运动员的心里才是成功训练的表现。若你只认为自己是一名雇佣者,那你将会是徒劳无功的。

2、青少年运动员切忌过度训练

青少年运动员切忌过度训练。卡诺瓦教练举了了例子来说明,他说,从过去5-6年马拉松水平的排名来看,中国青年运动员成绩过于理想,然而成年以后却默默无闻。这说明年轻运动员跑过长

欢迎共阅

距离并不是件好事。要遵循青少年的身体发育规律,循序渐进的安排训练进程。

3、长距离跑≠慢速度跑

长距离跑≠慢速度跑。耐力项目也是速度的竞争。他说,很多人认为,马拉松是长距离跑,训练是自然降低了速度。我认为,想赢比赛必须跑得快,既有速度又有距离的训练才能取胜。在田径里,我们说的都是速度的较量,不存在耐力的较量,冠军都是速度最快的,然而需要很强的专项耐力。所谓专项耐力,是具有专项性的事物在比赛速度的10%幅度范围内上下浮动,任何超出10%的范围浮动都不能叫专项耐力,而是一般耐力。例如:某运动员跑全程马拉松的比赛速度为3分40秒/公里,那么训练时3分30秒-3分50秒/公里之间的速度都成为专项耐力,此范围之外的速度与专项无关,只能称为一般耐力。要时刻牢记训练不是每天简单的替换,不是你正在做什么,而要找你的运动员原来不会做的。 4、训练要采用适宜的专项距离 训练要采用适宜的专项距离。所谓专项距离就是不能短于比赛距离的3/4.比如1200米是1500米的专项距离,而800米就不是,完全专项的话就要采用超过比赛距离的训练。而具体训练重点放在哪里呢?有这样一个例子,某优秀运动员最后冲刺能力较差,经过专项速度训练冲刺能力有所提高,但仍在最后阶段落下较长距离,对待这样的运动员需要全程匀速跑还是重点全程加速呢?卡诺瓦教练认为,这要根据专项距离长短而定,不能统一定论。 他认为,速度依赖于力学以及神经、肌肉的品质,这可以看做是一种自然天赋,那么提高的幅度有被限制,速度的延伸取决于做功的机制,运动员体内有两种引擎:一是生物力学发动机,二是生物代谢发动机。判断您的运动员属于何种类型要根据他一开始的能力来判断,人体有三种不同的肌纤维:快肌纤维、慢肌纤维以及中间型的肌纤维,根据训练的不同刺激产生不同的功能,例如,举重对快肌纤维提高有很大的影响,短跑运动员也依赖于快肌纤维,耐力性项目更多的靠慢肌纤维发挥作用。运动员未经训练前跑得很快,说明他天生具有快肌纤维发达的能力,有很好的短距离发展的潜力,但不可能成为一名优秀的耐力运动员。因此,教练员要勇于发现运动员内在的潜能。

另外,教练员要正确理解训练的涵义,训练不是你要做什么,而是看运动员身体对环境的回答。一节训练课同样的负荷分配给不同的运动员效果是不同的,有的运动员用了70%的能力,有的80%,还有的运动员却是用了100%的全力。教练员在训练安排时要针对运动员不同的体质安排不同的内容。运动员的疲劳是训练对负荷的回答,教练员重复同样的训练是及其错误的,想要提高运动员成绩就需要不断给运动员新刺激,主要从两个方向来发展:

一是广度,即距离。例如:在速度不变的情况下,1公里跑由10次增加为12次或15次,再如,1000米跑改为1200米,保持速度恒定,皆属于从广度上的新刺激,卡诺瓦认为,可以在一次的训练中得到完全的广度。

欢迎共阅

二是强度,即跑得距离不变或略有增加,速度要有所提高,属于强度的刺激。

二者的结合可以形成专项能力或专项耐力,培养一名优秀的耐力运动员要有6-8年的时间打好坚实的基础,教练员对待运动员要有足够的耐心,要相信任何事情都不可能一蹴而就,要尊重人体正常身体发育规律。在青少年的基础训练阶段,主要目标是逐步增加跑的公里数,即从广度上提高,随后再逐渐增加强度。要把握好速度与距离的有机结合才能实现高效的训练。

5、训练之前都要有详细的计划与安排

训练之前都要有详细的计划与安排,首先要认识到一份训练计划不是所有人通用的,每个运动员的训练计划都要有所差异。每个人都是独特的个体,训练模型仅是一个原则或机理性的东西,同样的模型可以有不同的尺寸,教练员要根据运动员自身的特点区别对待;其次,训练计划不能模仿照抄,要按照自己运动员的实际情况安排训练计划。充分了解自己的运动员的特性,身体状况;再次,训练从并不是原封不动的执行训练计划,教练员要运用各种运动训练学、生理学以及心理学的知识随训练的实际情况安排随时调整与更改,灵活变更训练计划。教练员需要在大计划的范围内制定一个不超过两周的小计划,训练中随着运动员及外界情况的变化作出相应调整。教练员应具备应对一切紧急情况的能力,随时知道该做什么,什么能够为你所用;最后,恢复及饮食活也是训练极其重要的一部分,很好的休息搭配合理规律的饮食能够使运动成绩提高。运动员不论成绩好坏都有身体中生理的限制以及各种压力的困扰,要保证运动员足够的能量供应才能消除困扰,以更好的精神状态运用到训练中去。他在此举例说明,世界顶级运动员一天训练两次,但在五小时内能完成所有的训练,包括放松和洗澡。 6、训练中要特别注意伤病 在训练中要特别注意伤病的问题。当运动员出现伤病困扰时,需要的是停下来休息,用一瘸一拐的状态去训练只会将运动员无畏的葬送和毁灭。他说,不存在受伤和生病的运动员,只有生病的人,伤病恢复之后才能称为运动员。带伤训练已经成为亚洲运动员的一个通病,教练员只关注运动员训练是否刻苦,不注意受伤与动作变形,看似用心良苦,实则在摧残运动员,此时要强调的是要关注自己身体的变化和高效率的训练,恢复性的训练才能解决问题。

7、训练的效果主要取决于强度的量和量的强度

训练的效果主要取决于强度的量和量的强度。即在一定强度的基础上进行大运动量训练或者在大训练量的前提下追求较高强度,这是训练的基础。单独的强调量或者强度都不会得到最好的效果。在耐力项目中,忽略强度和量的基础训练而去追求看似新奇的训练方法其实无效。你可能认为“跑步”非常容易,不需要任何设备,但是不同速度,对身体生理过程影响不同,不同速度是不同种类的训练,优秀的教练员清楚自己的运动员要做什么,能做多少,更快速的去追求长距离的训练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