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创作动机探究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9/19 2:37:31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文学创造动机探究

【摘要】通过探讨文学写作者的写作动机,深入挖掘文学写作对人类的存在与发展所具有的内在意义。从作家内在的文学写作驱动力入手,去研究文学对人类到底意味着什么,并力求在各种纷繁复杂的创作动机中,提炼出一种具有最高层次意义的文学写作动机,即希望能寻找到一个指向写作终极意义的精神方向。

而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无疑为我们指明了一条通道。

【关键词】写作动机;需要层次理论;自我实现

我们知道,人是会有意识进行活动的,也就是人的行为一般都与动机相关。心理学上认为“动机是指发动、指引和维持躯体和心理活动的内部过程。”(1)写作作为人的一种有主观意识积极介入的行为,尤其是文学写作更是与动机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文学是一种运用语言媒介创造艺术形象、表达思想情感的审美类的社会意识形态,是人类的一种重要的精神活动方式。”(2)而“文学写作则是人们运用文学语言描叙艺术形象,表达思想情感的一种创造性的审美心智活动” (3) 。文学作品把人的形象思维活动物化了,凝结着作家思维的结晶,是一种具有审美价值的特殊的精神产品。人的行为都具有一定的目的性,那么,作家为什么要进行文学创作呢?是什么东西驱使作家把生命甚至全部的精力都献给了文学写作?文学写作的深层次的动机到底何在呢?这就是要本文要探讨并求解的文学写作动机问题。

一、写作动机的界定

写作是一项艰巨的精神产品生产活动,需要耗费大量的心血。唐诗中就有“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的诗句来形容创作的艰辛,宋人也有“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的诗句来说明创作的不容易。另外 “有许多人喜欢用‘受孕’、‘怀胎’和‘分娩’来描述写作过程,别林斯基就说过写作过程与生育过程‘不乏相似之处’,‘并且颇不乏类似这一生理动作的痛苦---当然,这里所说的是精神的痛苦’” (4)。既然写作充满了如此多痛苦的生命体验,那么人到底为什么还要进行写作呢?这是写作动机在起推动作用。写作动机是“驱使作家投入文学创造活动的一股内在动力。”(5)它到底是从何而来的呢?写作动机作为文学创作的内在驱动力,它的产生与运动是作家极为复杂的生理和心理现象在文学创作过程中的表现,有时可以直接在作品的字里行间中寻觅到作家的心灵轨迹。

二、写作动机的分类

探讨一个作家为什么而写作,这就好像是去追问“人”为什么要活着一样,是个极其简单却又无比复杂的问题。对于不同的作家,甚至是同一个作家在不同创作阶段、不同时空下的写作动机也是会有差异的,那么我们应该如何透过各种各样的纷繁复杂的写作动机,去提炼出一种具有最高意义上的共同的写作动机的精神指向呢?文学作品展示的是作家自身的心灵世界与外部的客观世界的关系,这种关系随时间、地点、心态等的改变而发生变化,因此如何把握这些隐藏在文学作品背后的二者关系的差异性,是有一定难度的。要找到一种具

有最高指示意义的共同的写作动机的精神指向,首先还得从具体的个别的文学写作者身上入手。

(一)追求永恒的生命价值观

曹丕在《论文》中写到,“盖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年寿有时而尽,荣辱止乎其身,二者必至之常期,未若文章之无穷。是以古之作者,寄身于翰墨,见意于篇籍,不假良史之辞,不托飞驰之势,而声名自传于后。”追求一种永恒的生命价值观,希望能名载史册,千古流芳,或许正是许多作家共有的理想。德国作家斯特凡·赫尔姆林说:“人不是因为担心死而从事写作,而是担心死后没留下什么痕迹。一个人活在世上应该留下比他的生命更持久的东西。”司马迁创作《史记》也希望可以“藏之名山,传之其人”,使自己卑微的生命不至于在尘世间一无所遗。确实如此,生命对于人类个体而言,是唯一而短暂的,珍惜生命的所有人类都希望能在有限的时间内为自己在世上留下永恒的一笔。伟大的作家总是渴求不朽的经典作品,把自己的生命融于作品中,希望能把自己生命的丰碑矗立在人类精神的后花园——图书馆中,以此来获得永生,这样他们的生命价值就超越了一切所谓的丰功伟绩,他们用文字为自己打下了不朽的江山。这样一种期待生命获得永恒价值的写作动机,在无形中塑造了作家高远的艺术追求,培养了作家宽广的艺术眼界,也因此创作出许多闪耀在人类文学星空中永不褪色的传世经典。

(二)写作维持生命的存在

在面对“你为什么写作”这同一个问题时,来自古今中外、五湖四海的作家们的回答是千姿百态、五光十色。德国作家君特尔·格拉斯回答:“我从事写作,因为我不能做其他的事情。”智利作家聂鲁达则形象地比喻:“对我来说,写作就像呼吸一样,不呼吸我就活不成,同样,不写作我也活不下去。”把写作与生命紧紧联系在一起的还有哥伦比亚的作家加西亚·马尔克斯,他说:“除了写作,世界上没有任何事物能使我更加喜爱,写作对我而言是一种莫大的享受。我已经到了这样的地步,如果不写东西,我就活不下去。”美国的艾彦克·阿西莫夫说:“我写作的原因,如同呼吸一样,因为如果不这样做,我就会死去。”

(三)来自神秘力量的召唤

有的作家在谈到为什么要写作时,回答是略带茫然的,甚至认为是某种神秘力量的召唤.正如美国作家乔伊纳·菲利普斯认为的,“老实说,我不相信在我们这些作家中有哪一位能知道他为什么写作。”加拿大作家玛格丽特·阿特伍德说:“为什么写作的问题,我认为很复杂。我想,作家写作很可能就是为了弄清为什么写作这个问题的。因此,他们永远不会停止写作。”因为弄不清为什么写作而写作,这似乎是一种轮回,一种循环。英国作家格林厄姆·格林则形象地说:“写作是由不得我的事,好比我长了个疖子,只等疖子一熟,就非得把脓挤出来不可。”

(四)对现实世界的诗意背离与超越

还有的作家把写作和快乐联系在一起,认为写作可以驱除寂寞,驱散寒冷,给心灵带来宁静与快乐。作家林白说:“从小我就害怕这个世界……任何东西对我都有压迫。我向来觉得,文字是弱者巨大的依靠。靠着文学就温暖了,靠着文学就有亮光了。”(6)的确,现实世界有时给人的感觉是冰冷而残酷的,是有缺陷、不完整的,作家为了在文学中建筑属于自己的理想而温暖的国度,便会提笔创作,希望通过文字能创建起一个让心灵得到安抚的世界。作家王蒙认为:“写作是主要的生存方式,文学和暴力相比是软弱的,文学和权力相比是不设防的,但文学能赢得人心。‘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文学的牛皮就在这个地方。”(7)“文学家应该用自己的心来照耀世界,来照耀读者,使在黑暗中摸索的读者寻找到自己的前途,自己的出路。”(8)可见,文学是有力量的,它可以度载人们跨越生活的难关,重拾生活的勇气和信心。通过文字来虚构一个世界,让疲惫的心灵得到休憩,这是很多文学写作者的愿望。

(五)“我写故我在”

人生短暂,生命匆匆,面对“逝者如斯夫”的岁月,人类总是希望能借助某些途径以证明自己的存在,对抗那不断流逝的光阴。用写作来证明自己的存在,这同样是大量作家提笔创作的动力源泉。萨特认为,写作是自我确定的一种形式,是得以永生的途径。荷兰作家哈利﹒米利施说:“我认为,我写出的书可以组成我的第二身躯,并将使我的生命得以延续。”通过写作来寻求生命的价值与生活的意义,来确认自我存在的真实性,应该说,写作的动机已经上升到一个哲学的高度和层面上了。葡萄牙作家维吉利奥﹒弗雷拉则直抒胸臆:“我写作是为了活着,我写作是为了存在,我写作是因为我写作。”“我写故我在”成为很多作家的写作动机,比利时的雨果﹒克洛喊出了“我写作则我生存”的口号。

三、从马斯洛的“需要层次学说”探讨文学写作动机

面对如此多姿多彩、内容迥异的作家写作动机,我们很可能会错以为文学写作的动机在作家中是毫无共性可言的,是没有相通的精神指向的。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中说:“人们已经习惯于以他们的思维而不是以他们的需要来解释他们的行为——当然,这些需要是反映在头脑中,是被意识到的——这样,随着时间的推移,便产生了唯心主义的世界观。”(9)与唯心主义相反,恩格斯特别拈出“需要”来解释人的一切行为,这与现代心理学的研究不谋而合。“任何需要,只要它能调集人的心理能量并在大脑中形成优势兴奋中心,便都可以成为行为活动的驱动力” (10)。文学写作是一种艰苦的精神创作,因此它必定和写作者某种强烈的内在需要分不开。巴西作家若热·亚马多说:“我写作,首先是为了满足内心的需要和一种不可战胜的欲望。”

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提出“需要层次学说”(11),他把人的需要分为两种:基本需要与发展需要。“基本需要包括生理、安全、归属与爱、尊重等需要(因缺乏而产生的需要);发展需要包括有意义、自我满足、美、善、真等需要(存在的价值或后需要)”(12)。“发展需要的最大满足就是达到人的‘自我实现’。人的基本需要主要是生存性需要,发展需要主要是存在性需要。前者是一种生活的、物质的需求,后者主要是一种发展的、精神的需求,是人的终极性需求。人生最高层次的需要是‘自我实现’,即要求在精神上不断地自我丰富,自我完善,并在事业发展中取得突破与成功” (13)。而写作正是为了满足人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