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课__不以规矩_不成方圆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5/7 6:36:19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备课人 课题 何海彬 授课时间 2013年 5 月 课型 第 1 课时 新授课 第二十三课 不以规矩 不成方圆 知识目标:了解社会公共秩序的内涵。 教学能力目标:理解没有规则的社会公共生活的消极后果及建立良好公共秩序的意义 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增强学生遵守社会公德,维护社会秩序的责任感。 重点 公共秩序的意义 教法及教具 教 学 过 程 难点 社会公共秩序的践行 活动教学法、讨论探究法、比较学习法、案例探讨法 教 学 内 容 教师主导活动 学生主体 活动 个案调整 一、检查预习: 1.社会公共秩序包括哪些内容? 检查学生的 预习情况 2.维护公共秩序的两部法律是什么? 3.维护公共秩序的意义是什么? 二、生活在线—--口香糖事件 浏览P80材料,讨论回答: 鼓励学生多(1) 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的口香糖残渣? 思考:(1) 公民道德素 质低;没有(2) 采取哪种手段才能有效消除此类现象? 遵守相应的 规范;没有 强硬的法律三、讲授新课 规定等。 1.俗话说:“不以规矩,难成方圆” (2)法律手(1)这里的“规矩”指的是什么?这句俗语告诉我们什段,制定相应的法律规么道理? 范。 (2)填一填 由学生填出场所 角色 规则和秩序 出门上路 行人 右行,过马路走人行横道 角色、规则和秩序 乘车 乘客 顺序上下车,上车买票 去公园 游客 购票入园,爱护公共设施, 保护环境,注意安全 去商场购物 顾客 公平交易,买后付钱 去影剧院 观众 不能大声喧哗、随意走动,礼貌鼓掌 教 学 过 程 教 学 内 容 教师主导活动 (3) 说一说,良好公共秩序的形成需要什么条件? 总结:由此可见,社会生活要有共同的准则来维持,而这一准则需要法律确定和人们的自觉遵守。 2.红绿灯变奏曲 (1)指导学生比较P81的两幅图。思考: ①这两幅图有什么不同?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②行人乱穿马路,为什么不是小事? 师生讨论明确:这种行为危害了自身的安全,关系到城市文明形象,违反了交通秩序;是不道德的行为;危害了他人的安全;应该受到法律的处罚等。 继续讨论P82: 在没有往来汽车时,并能保证自己人身安全的前提下,就可以闯红灯吗?为什么? 从众心理也应以坚决遵守规范,纪律为前提。 别人都那么做,我不做就是“傻冒”吗?为什么? 社会风气要靠每个人点点滴滴的行动来改善。 (2)识图辨义 学生主体 活动 道理:社会生活离开了一定的规则的约束,社会就会陷入混乱。 生指答: 禁止非机动车通行标志 禁止行人通行标志 步行标志 直行标志 向左和向右转弯标志 禁止吸烟标志 禁止停车标志 残疾人专用通道标志 施工标志 个案调整 这些图标是什么含意呢?设立这些图标有什么意义? 有利于规范人们的行为,维护正常的交通秩序,促进社会稳定等。 了解骑车十不要 3.“一米线”的作用 看P83页材料,讨论: 教 学 内 容 教师主导活动 (1)对该女士的行为,张先生会有怎样的心理感受? (2)有可能给张先生带来什么危害? 教 4.思考总结: (1)综上所学,你认为社会公共秩序的内容包括哪些? 学 (2)规范社会公共秩序的法律是哪两部? 过 (3)为什么要维护公共秩序?(遵守公共秩序是每个公 民应尽的义务) ①社会生活需要秩序来维持,离开了一定的规则秩序的 约束,社会就会陷入混乱。 程 ②公共秩序是人们安居乐业的保障,是社会文明的标志, 是社会稳定和进步的基础。 社会公共生活需要秩序 一、“不以规矩,难成方圆”的道理 板书设计 二、交通、公共场所秩序 三、为什么要维护社会公共秩序 当堂作业 《自主学习单》P62,第1——8题 教学札记

个案调整 学生主体 活动 厌恶、紧张等 密码被盗,财产受损等。 包括社会生活秩序、交通秩序、公共场所秩序等; 《刑法》 《治安处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