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版《大高考》高考生物一轮总复习模拟创新题:专题19 种群与群落 Word版含解析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9 12:22:05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正确;年龄组成能够预示种群数量的未来变化趋势,增长型种群密度会增大,衰退型种群密度会减小,稳定型的种群密度处于相对稳定,D错误。 答案 D

3.(2016·江西南昌检测)科学研究表明,生物种群的数量增长曲线如图所示,可分为指数增长和逻辑斯蒂增长,且逻辑斯蒂增长曲线通常又分为5个时期:开始期(如A)、加速期(如B)、转折期(如C)、减速期(个体超过K/2以后,如D)、饱和期(如E)。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逻辑斯蒂增长曲线的加速期的种群数量增长速率最大 B.指数增长的种群数量增长率不变 C.环境阻力开始于减速期

D.应将有害生物数量控制在加速期

解析 根据曲线可知,指数增长曲线呈“J”型、逻辑斯蒂增长曲线呈“S”型,即E点对应的个体数量为K值,在K/2(C—转折期)时增长速率最大,A错误;对于指数增长(“J”型曲线)来说,增长率是不变的,增长速率是增加的,B正确;两条曲线从一开始就出现差异,说明环境阻力开始于起点,而在减速期时环境阻力加大,C错误;应将有害生物的数量控制在开始期,而不是加速期,D错误。 答案 B

4.(2016·安徽合肥质量检测)为解决合肥市民饮用水源而建设的大房郢水库已经是相对稳定的生态系统,下列关于大房郢水库的种群和群落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水库中所有的鲫鱼是一个种群,可通过标志重捕法调查种群密度 B.水库中群落演替到相对稳定阶段后,群落内的物种组成不再发生变化 C.水库浅水区域和深水区域有不完全相同的生物分布,构成群落的水平结构 D.不同水层分布的动物不同,与群落中植物垂直结构造成多样栖息空间和食物

条件有关

解析 即使演替到相对稳定阶段,群落内物种组成也会发生变化。 答案 B 二、非选择题

5.(2016·广东统测)下图为兔种群迁入到澳大利亚后,该种群在一个时期内,种群随时间的变化曲线,根据曲线,回答下列问题:

(1)兔在刚引入澳大利亚最初一段时间,种群数量呈现指数增长,会形成急剧上升的________曲线,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然而,这种情况在自然界是不可能长期存在的。当种群数量越来越多,增长就会慢下来,并稳定在一个环境能承受的水平上。这样的种群数量曲线就呈现出________型,即对数增长曲线。稳定的种群会以一种有规律的方式在________(K值、K/2值)上下波动。

(2)引入新物种可能会对当地其他生物的环境容纳量产生的影响:引入新物种后,该生物种群的迅速增长可能会导致许多资源衰竭,使其他生物的K值________。但是,如果在沙漠某地区成功引种某些植物,会________(提高、降低、不影响)当地动物种群的环境容纳量。

答案 (1)J型 食物和空间条件充足、没有天敌、气候适宜等 S K值 (2)降低 提高

6.(2016·山东菏泽一模)种群密度能够明显影响布氏田鼠的内分泌水平且种群密度高会抑制种群的增长,为确定种群密度是否对高原鼠兔的内分泌和种群数量变化造成同样影响,某研究团队进行了专门研究。实验简要过程如下:取地形特征和植被类型基本一致的两样地(距离约30 km),样地1高原鼠兔繁殖初期密度为35只/hm2,样地2高原鼠兔繁殖初期密度为12只/hm2。在高原鼠兔的不同繁殖时期各样地内________,从其颈部取血4 mL进行皮质酮水平的测定。

下表为不同密度种群高原鼠兔血浆皮质酮水平/(ug·mL-1)

繁殖时期 种群Ⅰ 繁殖初期 繁殖盛期 繁殖中期 繁殖末期 0.09 0.10 0.06 0.07 种群Ⅱ 0.11 0.08 0.06 0.08 种群Ⅲ 0.09 0.09 0.06 0.08 根据实验结果回答下列问题:

(1)请补充实验简要过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样地1和样地2的高原鼠兔________(填“是”或“不是”)同一种群,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为实验需要,另增加面积为10 hm2的样地3,在繁殖初期首次捕获高原鼠兔26只,全部做好标记,适当时间间隔后再次捕获到17只,其中2只带有标记,则该样地高原鼠兔密度约为________(取整数),样地3对应图中的曲线为________,增加样地3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根据以上研究可得出的结论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1)对照实验应遵循单一变量原则,本实验的目的是探究种群密度是否对高原鼠兔的内分泌和种群数量变化造成影响,所以自变量是种群密度,对照实验中各组的无关变量要相同且适宜,所以在高原鼠兔的不同繁殖时期各样地内应随机捕捉高原鼠兔若干只,从其颈部取血4 mL进行皮质酮水平的测定。(2)由于两样地高原鼠兔存在地理隔离,样地1和样地2的高原鼠兔不是同一种群。(3)用标志重捕法调查种群密度时,根据公式N∶M=n∶m,则有N∶26=17∶2,得出N=221只,样地3的面积为10 hm2,因此样地3种群密度为221只/10 hm2≈22只/hm2。分析曲线图可知,样地3对应图中的曲线b,增加样地3的目的是增加密度梯度。(4)根据上述分析可知,在当前种

群密度范围内,密度高不会抑制高原鼠兔种群增长,种群密度对内分泌水平没有明显影响;种群密度对内分泌和种群数量变化的影响存在种间差异。 答案 (1)随机捕捉高原鼠兔若干只 (2)不是 两样地高原鼠兔存在地理隔离 (3)22只/hm2 b 增加密度梯度 (4)在当前种群密度范围内,密度高不会抑制高原鼠兔种群增长,种群密度对内分泌水平没有明显影响;种群密度对内分泌和种群数量变化的影响存在种间差异

创新导向题

考点一 种群的特征及数量变化

创新角度一 创设新情境,考查种群特征与数量变化

1.由于人为或自然因素使动物种群的自然栖息地被分割成很多片段,导致种群密度下降甚至走向灭绝。下列有关栖息地片段化对动物种群不利影响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栖息地片段化会使动物种群活动空间变小,种内斗争加剧 B.栖息地片段化会阻碍动物个体的迁入和迁出 C.与大种群相比,小种群的基因频率不易发生变化 D.小种群内部近亲繁殖会使种群的遗传多样性下降

解析 栖息地片段化可导致选择条件等发生变化,从而使小种群基因频率更易发生变化。 答案 C

创新角度二 结合模型信息,考查种群的数量变化

2.图1表示某群落中甲、乙两个种群的数量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图2表示乙种群A~C段种群增长速率的变化,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

A.甲、乙两种群可能相互争夺资源或空间

B.M点前后变化表明,演替是个优势种替代的过程 C.M点之后若引入甲的天敌,乙种群的数量可再次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