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5/2/1 18:03:52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1956年发布《工程安全卫生规程》、《建筑安装工程安全技术规程》、《工人职员伤亡事故报告规程》等著名的“三大规程”行政法规。
1963年,五项规定:(1)关于安全生产责任制;(2)关于安全技术措施计划;(3)关于安全生产教育;(4)关于安全生产的定期检查;(5)关于伤亡事故的调查处理。
2002年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安全生产法》第三条正式确立“安全生产管理,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
建筑施工企业是五大高危行业之一,事故发生率第一,死亡率第二。
安全事故发生率经历了五次大的起伏。
1997年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该法自1998年3月1日在全国实施,中国的建筑安全生产管理从此走上了法制化轨道。
2004年审议通过《安全生产许可证条例》。
我国安全生产管理的主要成果: 1、管理理念的发展
2、安全理论的发展:我国安全生产的理论经历了4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是劳动保护和工伤事故理论阶段。这一阶段经历的时间较长 3、安全科学技术的发展 4、安全生产法规体系的发展 5、安全生产管理体系的发展 6、安全文化建设的发展
安全生产管理中介机构是介于政府和生产企业之间,从事安全生产技术与咨询服
务的社会组织。
在德国,重大设备事故的调查分析以资产所有者为主,在一般设备事故的调查处理上,采取了重对策、轻处罚的原则。
美国企业也讲安全第一。要求雇员的誓言是:我永远将安全放在第一位。现在“安全第一”已经不是一句口号,而是国际公认的公理——“安全第一”公理。
所谓安全生产就是指生产经营活动中,为保证人身健康与生命安全,保证财产不受损失,确保生产经营活动得以顺利进行,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进步而采取的一系列措施和行动的总称。
我们应从理论、政治、经济、伦理和社会影响等不同角度来理解安全生产,从而进一步搞好安全生产工作。
劳动保护是从“以人为本,关爱生命”的理念出发,强调为劳动者提供人身安全与身心健康的保障。它是安全生产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
管理是指管理主体采用一定的方式、方法作用于客体,使其朝着一定的目标发展所进行的活动。管理包括四个基本要素:(1)管理的主体即管理者;(2)管理的客体即被管理的对象;(3)管理的手段及管理的方式方法;(4)管理的目的。
管理的基本特征主要有:(1)管理是一种社会现象;(2)管理的“载体”就是“组织”;(3)管理具有一定的任务和职能;(4)管理的核心是处理各种人际关系;(5)管理的本质是创新。
安全生产管理通常是指管理者对安全生产工作进行的决策、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等一系列活动,实现生产过程中人与机器设备、物料、环境的和谐,达到安全生产的目标。
安全生产管理体制:改革前,“国家监察、行政管理、群众监督”;改革初,“企业负责,行业管理,国家监察,群众监督”;改革后,“政府统一领导、部门依法监管、企业全面负责、群众监督参与、社会广泛支持”
企业负责是安全生产管理体制的基础。企业是安全生产管理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作为一名施工现场安全生产管理第一责任人的项目负责人理应深感肩上的担子,扎扎实实地开展施工现场安全生产管理工作。
所谓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是指企业依照法律的规定,应当履行的安全生产的职责和义务。企业安全生产职责和义务主要有13项内容
建筑施工项目负责人包括项目经理、项目副经理、项目技术负责人。其中项目经理是受企业法定代表人的委托,代表企业组织工程项目建设活动的行政职务人员。项目经理是工程项目部的主要负责人,是施工现场安全生产管理第一责任人。
建筑施工企业项目负责人的安全职责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 建立、健全本项目部安全生产责任制; (2) 贯彻实施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 (3) 保证本项目安全生产投入的有效实施;
(4) 督促、检查本项目的安全生产工作,及时消除生产安全事故隐患; (5) 及时、如实报告生成安全事故。
管理有9条基本原理: (1) 系统原理 (2) 整分合原理 (3) 反馈原理
(4) 封闭原理。封闭原理是指任何一个系统内的管理手段必须构成一个连续封
闭的回路,才能形成有效的管理运动。一个有效的现代管理系统,必须是一个封闭系统,而且为使系统运转状态优良,可以采用多级闭环反馈系统。 (5) 弹性原理。弹性原理是指在系统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千变万化的形势下进
行,管理必须要有很强的适应性和灵活性,才能有效地实现动态管理。 (6) 人本原理。人本原理是指管理以人为本体,以调动人的积极性为根本。隶
属于人本原理的二级原理有:能级原理、动力原理和激励原理。 (7) 能级原理。在实际管理中如决策层、执行层、操作层就体现能级原理。 (8) 动力原理。动力原理是指管理要有强大的动力,要正确地运用动力,使管
理运动持续而有效地进行下去。 (9) 激励原理。激发人的内在潜力。
“安全第一”是安全生产的基础。
2005年提出了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安全生产方针。
安全生产管理的原则:
(1) 安全生产基本原则。《中国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加强劳动保护,改善
劳动条件”,这是国家和企业安全生产所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 (2) “管生产必须管安全”的原则。企业主要负责人是企业经营管理的领导,
应当肩负起安全生产的责任,在抓经营管理的同时必须抓安全生产。 (3) “三同时”原则。
(4) 全员安全生产教育培训的原则。全员安全生产教育培训的原则是指对企业
全体员工(包括管理人员含高级管理层、农民工、临时工)进行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安全专业知识的教育和培训,每年一度的教育培训以及有关人员的继续教育等。 (5) “三同步”原则。
(6) “三不伤害”原则。不伤害自己、不伤害他人、不被他人伤害。 (7) “四不放过”原则。发生安全事故后原因分析不清楚不放过,事故责任者
和群众没有受到教育不放过,没有防范措施不放过,有关领导和责任者没
有追究责任不放过。生产安全隐患也要按照“四不放过”原则进行处置。 (8) “五同时”原则。同时计划、布置、检查、总结、评比安全工作 还有:(1)防止危险因素应坚持的11项原则;(2)危险性控制的13原则
安全生产管理“三大基本措施”为: (1) 安全技术措施 (2) 安全教育措施
(3) 安全管理措施。即通过立法、监察、监督、检查等管理方式,保障技术条
件和环境达标,以及人员的额行为规范,以实现安全生产的目的。
《江苏省建筑安装工程施工技术操作规程》共计26个分册,并与2006年6月6日由江苏省建设厅发布,2007年7月1日实施。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建设部《关于开展建筑施工安全质量标准化工作的指导意见》,《江苏省建筑施工安全质量标准化管理标准》为江苏省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
企业安全文化是企业物质安全文化和精神安全文化的总称。
《建筑施工企业主要负责人、项目负责人和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安全生产考核管理暂行规定》,把建筑施工项目负责人列入建筑施工单位安全生产考核的对象,与企业主要负责人、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一样,必须经考核合格,作为企业取得安全生产许可证的条件之一。
安全生产知识考核要点:7条
安全生产管理能力考核要点:
1、能认真贯彻执行国家安全生产方针、政策、法规和标准
2、能有效组织和督促本工程项目安全生产工作,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 3、能保证安全生产费用的有效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