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1.4《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教学设计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7/1 2:43:59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教学设计

课题 【课标要求】 列举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思想家,了解明清时期儒学思想的发展。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知道掌握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思想家的主要思想主张。结合当时时代特征,把握明清时期儒学思想的发展脉络;并在此基础上理解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教学目的 (2)过程与方法:以人物为中心,选取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思想家的相关史料,适当补充相关史实,引导学生探寻他们之所以成为思想巨人的原因,并在此基础上理解他们的思想观点;进而认识明清时期进步思想家“提倡个性”、“批判专制”等主张的思想价值。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明清之际的思想家既继承了前代优良传统,又对正统理学作出批判,并有所创新,使儒学思想更趋务实,更靠近国计民生,是儒学的新发展,开创了具有新颖的哲学观点、政治见解和爱国、批判精神的进步思潮。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激发学生站在时代前列,不畏强权、关注民生、敢于承担历史重任的优秀品质。 重点 难点 教 学 内 容 明清之际思想活跃局面出现的背景、主要代表人物及思想主张。 明清之际思想家的主要特点及在中国思想发展史上的地位与影响。 教学 环节 说明 巩固复习:儒学的发展史:春秋——战国——秦朝——西汉——宋明。 明清之际是一个“天崩地裂”的时代导入。 设问:为什么明清之际一度出现了思想的活跃局面呢? 概括:在政治、经济以及思想、文化领域,旧的传统的思想观念与新的先进的价值理念在这一时期发生了激烈的冲击和碰撞。 (设计意图:回顾必修Ⅰ专题一“专制时代晚期的政治形态”和必修Ⅱ专题一“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的内容,联系君主专制的空前强化和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的阻碍,以探究明清之际思想活跃局面的由来。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明末清初出现思想活跃局面的时代背景。) 复习巩固,让学生学会联系必修一和二思考问题。 备注 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 课型 新课学习 新 课 导 入 第 1 页

一、明末清初进步思想出现的背景 展示材料,结合书本内容总结背景。 政治:君主专制空前强化,封建制度趋于衰落。 经济:1、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产生 2、统治者极力推行重农抑商政策 阶级:工商业者阶层日益壮大 思想文化:宋明理学占统治地位,压抑摧残人性。明八股取士,清大兴文字狱,限制思想自由。 外部:西学东渐,西方近代科学传入。 (一)李贽的反正统意识 教师活动:教师介绍李贽的生平及独特个性,包括图片、生平、代表作或名言名句及主张: 1.李贽的生平、性格:明朝后期,离经叛道 2.代表作:《焚书》《藏书》等 3. 反正统思想主张: 课 程 讲 授 在阅读材料的基础上思考,总结。 师生互动 自主阅读课本,并在此基础上①否定儒学正统的权威性,不能以“圣人”之言作为判别是非的标准。 相互交流②认为“理”在百姓的日常生活之中,从而否定了“存天理,灭人欲”的理论。 ③提出“绝假纯真”的“童心说”,反对礼教的虚伪与官场的欺诈。 ④主张男女平等 ⑤文写作风格,主张“真心”,反对当时盛行的摹古之风。 互动与收获:李贽所著《焚书》的起名,是他认为自己这本书“颠倒千万世之是非”,见解“与世不相入”。 对李贽的评价: 1、将矛头直指封建礼教和整个正统思想,其思想具有鲜明的封建叛逆色彩和战斗精神 2、冲击迂腐的纲常名教,推动了人们思想的解放,成为近代进步思想的先声,有利于反封建的民主思想的产生 3、其代表了中小地主和工商业者的利益,具有很大的进步性。 (二)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 (1)黄宗羲:“天下为主,君为客” 教师活动:教师提供史料,要求认识黄宗羲的主要思想观点。 材料一:其(君主)既得之(天下)也,敲剥天下之骨髓,离散天下之讨论,归纳概括三大思想家的共同之处。 通过指导学生自主阅读课本,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和基本的自学能力。同时,通过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子女,以奉我一人之淫乐,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 合作学习——《明夷待访录·原君》 的能力。 第 2 页

材料二:夫治天下犹曳大木然,前者唱邪,后者唱许。君与臣,共曳木之人也。 ——《明夷待访录·原君》 材料三: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夫工固圣王之所欲来,商又使其愿出于途者,盖皆本也 。 ——《明夷待访录·财计》 设问: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黄宗羲的主要思想? 概括:批判君主专制;提出君臣平等思想;提出限制君权的主张,学校是决定是非的最高机构;反对传统的重农抑商思想,认为工商皆本。 梁启超说这部书(《明夷待访录》):对于三千年专制政治思想为极大胆的反抗,在三十年前——我们当学生时代,实为刺激青年最有力之兴奋剂, 我自己的政治运动,可以说是受这部书的影响最早而深。 ——摘自史仲文、胡晓林主编:《中国全史》 设问:针对以上论述,你是否同意?为什么? 概括:黄宗羲的思想为中国近代反专制主义的思想家们提供了有力的思想武器。 教师活动:请同学们在阅读课本和课件的基础上,尝试制作思想家黄宗羲的名片,为了方便起见作一下分工,第一到三排同学来完成,图片可略。教师下座位巡视并鼓励学生自告奋勇上台展示。 (2)顾炎武:启蒙精神 生平介绍。 师生互动,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展示解决问题的成果。 教师活动:教师提供顾炎武相关史料,要求认识顾炎武的主要思想观点。 材料:有亡国,有亡天下。亡国与亡天下奚辨?曰:易姓改号,谓之亡国。仁义充塞而至于率兽食人,人将相食,谓之亡天下。……是故知保天下,然后知保其国。保国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谋之。保天下者,匹夫 之贱,与有责焉耳矣。 ——顾炎武 结合材料理解:如何理解亡国与亡天下?(亡国:改朝换代,统治者政权的变更。亡天下:民族、文化的沦亡,关系到整个民族的命运。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材料一:以天下之权,寄天下之人……自公卿大夫至于百里之宰,一命 之官,莫不分天子之权,以各治其事。 ——顾炎武《日知录》 理解: 观点——众治”。把君主的权力分散给百官,以削减君主权力 。 评价:反映了当时社会进步的愿望和要求,这些具有民主色彩。但是这些思想未能突破封建制度的束缚 。 总结概括: 教师创设情境,学生感悟、互动 第 3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