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市中心城区交通拥堵现状的调研报告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21 13:22:07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关于我市中心城区交通拥堵现状的调研报告

打造中心城区文明和谐交通

——对宜春中心城区交通拥堵问题的思考宜春撤地设市特别是2004年第五届全国农运会以及连续三届月亮文化节的成功举办后,中心城区交通设施不断完善,交通状况明显改善,交通管理水平明显提升,赢得了广大市民认可,2006年还被国家公安部、建设部评定为全国“畅通工程”一等管理水平城市。目前,宜春中心城区拥有道路总长度224.51公里,总面积434.65万平方米,形成了“三纵四横一环”(“三纵”即宜春路、东风路—高士路—高士北路、明月路;“四横”即中山路、秀江路、袁山路、宜阳大道;“一环”即外环路)的城市主要道路交通网络。然而,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口五年倍增计划的实施和中心城区的扩大,城区交通拥堵问题再次显现出来并日益突出。今年2月,市委、市政府提出“创建宜居城市”,尤其是当前又开始创建全省文明城市,如何切实解决好这一问题,显得非常迫切而重要。 一、中心城区交通拥堵的时空界定

当前,中心城区交通拥堵主要是在某一时间,通过局部路段、局部道路交叉口的拥挤堵塞反映出来。

1、从时间上来看,集中表现在三个时段:①职工上下班时间。②中小学放学时间。③节假日时间。

2、从空间上来看,突出体现在“一江两岸”往来的行人和车辆过桥难、过路难,具体说来是“一桥、二转盘、三校门口、四交叉路口”等堵点上。“一桥”即宜春大桥;“二转盘”是指中山路与明月路交汇处的东门转盘、中山路与宜春路交汇处的西门转盘;“三校门口”是指一小、二小和一中(宜春中学南校区)三个学校门口;“四交叉路口”是指中山路与东风路交汇处的青龙交叉路口、宜春路与袁山路交汇处的苏瓜塘交叉路口、高士路与袁山路交汇处的潭前交叉路口以及明月路与袁山路的交叉路口。 二、影响因素分析

影响中心城区交通拥堵的因素很多,至少有四种因素不容忽视。

1、市民交通安全意识不强,市民养成教育缺失。近年来,市民的交通安全意识有所提高,但与交通现实相比仍显淡薄;交通文明素质不高,行人、司机违章较多,与现代文明交通的要求相距甚远。比如行人不走人行道和斑马线,随意乱穿马路,司机随意停车、违章掉头等现象。这不仅扰乱了正常的交通秩序,导致道路拥堵,还存在着极大的安全隐患,成为城区交通拥堵及交通事故居高不下的重要原因。 2、车辆保存量增速过快,道路交通基础设施相对滞后。伴随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居民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单位用车、家庭用车、商务用车等机动车辆保有量迅速增长,摩托

车、电动自行车等交通工具迅速增加。2008年中心城区每百户居民拥有摩托车30辆,比2007年增长5.0%;每百户居民拥有电动自行车37辆,比2007年增长19.9%;中心城区小轿车保有量14267辆,比2007年增长25.6%。相对而言,城区道路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滞后,跟不上机动、非机动车辆增长速度,造成了道路交通供需矛盾日益突出,主要表现在:老城区路短街窄,不少小街小巷的改造仍未完成,部分断头路仍未打通,道路容量严重不足,城区交通集中在少数干道上,中山路、东风路、袁山路等部分主干道交通压力过大;现存低层、多层和高层建筑多数没有配建相应的停车设施,公共停车场严重短缺;一些道路交通配套设施不全,如东风路、中山路上的少数斑马线暗淡不清,“城西邮局—比一比超市”人行道斑马线在隔离栏内,交通标识小而弱,交叉口信号灯留给行人的时间短暂,中山路、东风路等主干道路上防护栏少,且没红绿信号灯,中山路特别是中山路与明月路交汇处晚上路灯暗,行人安全得不到保障等。

3、公共交通发展存在障碍,交通出行方式有待优化。中心城区公共交通车辆虽然处于基本饱和状态,但由于公交设施用地严重不足,95%以上的公交站建在主干道路上,有的与对面公交站相邻太近,有的过于靠近大商场,严重削弱了道路交通通行能力,从而造成商业区或狭窄路街车辆的拥堵。同时,由于交通线路分布不尽合理,公交车节假日人流高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