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伶官传序》教案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12/26 14:49:48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解读《伶官传序》

教学目的:①掌握文言实词“原”、“约”、“溺”等及文言虚词“其”、“乃”等;

②辨别特殊句式和词类活用现象;

③培养学生的忧患意识,弘扬民族文化精神,为学生的学习、生活敲响警钟。

教学重点:如何引导学生通过有感情的朗读,在处理朗读技巧的过程中掌握文

言知识。

教学难点:利用文中的场景描写,让学生去设想人物的对话及表现,思考庄宗

之所以失败的原因,从而提升学生的忧患意识。

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

大家都知道《龟兔赛跑》的故事吧,我先请一位同学来说说这个故事。 (学生说故事)

不管故事的过程被描述的怎么样,但有一个结果是无法改变的,那就是乌龟>兔子。这本来就是一个很难让人相信的结果,但在童话故事里就是现实,那么在现实生活中有没有这种乌龟战胜了兔子的童话呢?今天,我要给大家讲的是伶人>庄宗的故事(伶人在古代是宫廷乐官,歌妃舞妃,庄宗是皇帝),这个故事是历史用真实写下的,这节课我们就借欧阳修的《伶官传序》再次来品味这些在历史上、在生活中还不断演绎着故事的经久不衰的主题。

二、 朗读疏通,讨论探究

1、提问:“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是这篇文章中有一个非常有名的句子,请同学们来解释一下这个句子。

学生答:忧愁辛劳可以使国家兴盛,安乐,舒适可以使自身灭亡。(注意

“兴”和“亡”为使动用法)

2、追问:“有一年高考,很多考生将这句话的后部分写为‘抑郁可以亡身’,

乍一看还挺有道理的,这很符合心理学的规律,可欧阳修为什么要说“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呢?带着这个问题,我们一起来朗读课文。

(学生朗读,教师评价,必要时范读)

朗读指导:第一段:“呜呼”一词仿佛是撞响振聋发聩的历史沉钟,经人猛

一惊醒之感。

第二段:讲述的是一个故事,应如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缓缓

而行,但关键处还得有力,得有一种疾风将至,水波待兴的感觉。

第三段:风已至,波涛早已涌起,但又犹如在一个风和日丽的

日子里突然来了一阵狂风暴雨。

第四段:评论事实,应有一种语重心长,发人深省的感觉。

明确:从庄宗“得天下”和“失天下”的事例中得出的结论。“原”为探究

之意。

3、提问: 你从文章的哪些地方能看出庄宗的“忧劳”呢?

(学生讨论)

明确: 晋王临终再三叮嘱,庄宗接受父王遗命,决意复仇,之后他是毫不

怡懈,兵车隆隆,战马嘶鸣,亲临战场,浴血奋战,终于凯旋而归。从建功立业的过程中就可以看出他的“忧劳”。其实,他之所以能顺利登上王位,从他父亲那儿就要开始忧劳了。

掌握“约”(结盟)、“其”(一定,可见其父亲的强烈要求)和状语后置句“盛以锦囊”。

4、提问:“兴国”时庄宗又是以怎样的面貌出现的?请同学们在文中找出来仔

细品读,想象那种“盛”“壮”的场面。

明确:“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入于太庙,还矢先王,而告

以成功,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黑体为文言关键词)

场面设想:当大功告成时,得胜归来的庄宗绑着敌人父子,拎着仇人的脑

袋,首阔步迈进祖庙庆祝,此时的他应是一位不可一世,志得神满,傲然挺立的国君形象。

小结:讲到这儿,我请大家给庄宗做一个简单的履历表。

学生看书归纳:

908年庄宗继承父业 (23岁) 923年庄宗称帝 (38岁) 926年身死国灭 (41岁)

经过16年时间的努力,建立了后唐,这其中还不包括其父亲的功业,而在位时间却只有短短的3年。这个履历表一定能给同学们带来很大的启示,我相信你们从中都能读出自己独到见解。

5、提问:“等到庄宗即将要灭国时,作者是如何描写那种场面的?”这个场

面与前文的得胜归来时的场面描写相比有何作用?

学生齐读:

“及仇雠已灭,天下已定,一夫夜呼,乱者四应,仓皇东出,未及见贼,而士卒离散,君臣相顾,不知所归;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

回答:如同风和日丽时的晴天霹雳,一夫发难,应者四起,庄宗一落千丈,

与前文刚好形成了强烈的对比,给人以深刻的视觉冲击力,引人震撼,发人深省。

6、提问:“我们不妨作一个这样的假设,当一百多号人已经知道救国无门,

护君无力的时候,他可能会跟庄宗作出什么样的临终道别呢?”

学生回答的角度有如下几个方面:

⑴作为一国之君,不勤政务实,不治理国家大事,不定国安邦,你实在不该

啊!

⑵对百姓生活漠不关心,把百姓当作牛马,随意纵马践踏,大失人心哪! ⑶吃喝玩乐,荒淫无度,整天和伶人混在一起,沉溺天酒色之中,能不亡国吗?

⑷不能兼听,而是偏信,用人不当,不辨是非,听信馋言,无辜杀害百姓和忠臣,不是自取灭亡吗?

小结:我们一起来看看,面对这样的历史事实,欧阳修又是如何评价的?他

给当代的人以何种启示?

“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书》曰:‘满招损,谦受益。’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 评析: “满”和“谦”,“忧劳”和“逸豫”都是人的一种行为,但其结果却

是完全不同,庄宗已经成为历史一面永远的镜子,当他国破家亡对天长叹“天哪,这是何故”而怨天尤地时,早已忘记了古人的一句名言:“成由勤俭败由奢。”

作者从分析伶官误国这个特殊的历史现象进而探求带有普遍性的历史定论,指明了“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怜人也哉!”祸患常常是由一点一滴极小的错误积累而酿成的,纵使是聪明有才能和英勇果敢的人,也多半沉溺于某种爱好之中,受其迷惑而结果陷于困穷,难道仅只是溺爱伶人有这种坏结果吗?

三、联系现实,自我检测

在我们的学习和生活中,也许有很多像“伶人”那样的角色,作为新时代的中学生我们应如何面对?

学生讲属于自己的“伶人”故事,同伴之间互作评价。

如网络是我的“伶人”,它让我对课堂失去了原有的兴趣,整天沉溺于此的我成绩直线下降;现代小说是我的“伶人”,我开始的时候对它不在意,

以为这样的东西能对我产生什么影响呢,谁知一发而不可收,它在一天一天腐蚀我原本坚强的意志等等。课文的一“盛”一“衰”的强烈对比能引发学生对自己的行为进行自觉的审视。

四、布置作业:

读下面一则故事,写一段自己的感受。

一只野狼卧在草上勤奋地磨牙,狐狸看到了就对它说:“天气这么好,大家在休息娱乐,你也加入我们队伍中吧!”野狼没有说话,继续磨牙,把它的牙齿磨得又尖又利。狐狸奇怪地问道:“森林这么静,猎人和猎狗已经回家了,老虎也不在近处徘徊,又没有任何危险,你何必那么用劲磨牙呢?野狼停下来回答说:“我磨牙并不是为了娱乐,你想想,如果有一天我被猎人或老虎追逐,到那时,我想磨牙也来不及了。而平时我就把牙磨好,到那时就可以保护自己了。”

五、教后反思:

这是一篇不是很难的文言文,如果也像上其他的文言文一样,去注重知识点的落实与掌握,那将是一种最大的损失。语文课堂上的德育渗透比其他的科目更为重要,更近于学生的接受心理,作为语文教师,真应该借用教材的天然优势,承担起育人的特殊义务。令我高兴的是在课堂上学生能将自己的心理话拿出来与同学共勉,他们能借助课文内容,在与同龄人的交流中自觉提升自己的忧患意识。在作业中,很多的学生能联系实际,提到了做事应该未雨绸缪,居安思危,这样在危险或挑战突然降临之时,才不至于手忙脚乱;“书到用时方恨少”,平常若不积极积累,充实学问,到临时抱佛脚,那是绝对来不及的。不要抱怨自己没有机会,当机会来临时,要问问自己平时的积蓄足够了没有,假如是自己的学识与能力,以致不能胜任,那也只能是带着遗憾去后悔一辈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