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环节教学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26 22:57:58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浅谈四环节教学模式的引入教学

摘要:一个好的开始就是成功的一半,发挥教学引入的技能有效的将学生的思维带入新知探究中去。因此我们在教学中选择合适的导入方法是至关重要的,必须做到导之有序,导之有法,导之有理,导之有度,才能把握知识的连续性,引导学生在轻松活泼的愉悦氛围中学习知识。

关键词:诱发动机 创设情景 唤起想象 找规律 兴趣 事半功倍 提高效率 受益匪浅 认知规律、心理特点

人常说:一个好的开始就是成功的一半,确实是这样的,我的师傅吴丽芸老师教学艺术相当高,她从教材内容和实际的学习目标出发,有意识、有目的巧妙地创设情境,诱发学生的积极的学习兴趣,从而导入新课。她是一路引领我在教学中采用石外集团的四环节教学模式,最让我受益匪浅的:发挥教学引入的技能—将学生的思维带入新知探究中去。下面我来谈一谈我对四环节教学模式的关于引入的教学体会。 一、创设情境,唤起想象

利用情境创设引入新课,可以巧妙地拉开知识的序幕,吸引并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使学生竞相前往,主动获取知识。比如讲《化繁为简解决问题》我是这样导入新课的:今天很开心,能和北方小学六年级的同学一起上数学课。老师问一下,今天我们班来了多少名同学?加上我这个大同学,一共是多少名同学?(36名)看来是一个大团体,我能成为其中的一员很开心,能握个手吗?好,那我想和在座的每一位小朋友握手,能握几次呢?

师:36个人两两握手,看来这个问题就复杂了,怎么办呢?有没有更好的办法,这节课我们来研究这个问题。

板书:数学思考——化繁为简解决问题

大家想一想,这么多人不好数,我们把人数先缩小找规律。四位同学相互握手,一共握几次?(现场找四位同学讲台演示)

谁能用画、数、或算的方法说明为什么是6次呢?小组交流后选一个学生黑板讲一讲,大家是不是发现了什么?

师:像这样,遇到比较复杂的问题,或是数字比较大的时候,我们可以怎么办呢?

学生:我们可以“从简单的想起”,把复杂问题简单化。

师:看来同学的感悟很深,你们不仅会思考而且有方法!化难为易,从简到繁是数学上一种很重要的思考方法,生活中许多看似复杂的问题我们就可以从简单问题去思考,逐步找到其中规律,从而解决问题。

一堂课我就是这样情境引入,唤起想象,进而引发学生的积极思考,整堂课充满了吸引力和趣味性,为创建高效课堂奠定基础。

二、实例引入,开门见山

教师在教学《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时,通过创设学校为美化环境,其中一块草坪是长方形,另一块草坪是平行四边形,这两个草坪的面积是否相等的教学情境,从而引出要比较它们的大小,必须探究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这一教学目标。这样把学生的好奇心一下子就挑起来了,他们积极的活动在愉快、热情的情绪中,学生从画一画 、剪一剪、折一折、量一量、操作投入学习的探索中,通过分析观察,发现规律,不但获得新知而且收到较佳的效果。

又如:“我们在学习四则运算时,学过哪些运算定律?”指名用自己的话说出运算定律,并举例说明,然后用宇母表示出来.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整理成教科书第87页的表.

如果学生只举整数的例子,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想一想:运算定律除了对整数加法和乘法适用以外,对小数和分数的加法、乘法适用吗?让学生再举几个有关小数、分数加法和乘法的例子。

还可以这样,下面的式子有没有错误?把错的地方改正过来. (4.3+2.5)×4=4.3×4×2.5×4 (700+1)×68=700×68+68 153×(220+57)=153×220+57 63×8+37×8=(63+37)×(8+8)

以引起学生的有意注意,诱发探究新知识的兴趣,使学生直接进入学习状态。 再如,在教学《圆锥的体积》时,教师可以直接导入新课,猜想:同底等高的一个圆锥装几下才能装满一个圆柱呢?学生亲自通过动手装一装,倒一倒,明白同底等高圆锥体积等于圆柱体积的三分之一,这样做,不仅引发了学生的思考,而且又能对获得的知识牢记不忘。从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提高学习效率。

三、铺垫复习,温故知新

有些导入还可以从旧知识入手,教师根据知识间联系设计引入,让学生积极思考,逐步从已知向未知过渡,主动顺利的领会新知识。例如,在教学《三角形的面积》时,教师可在已学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知识的基础上,再让学生通过剪一剪,拼一拼很快就能得出三角形面积等于同底等高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的一半的结果。学生很快掌握了新知识,轻松愉快的完成了教学任务,从而培养学生用原有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故事引入,激趣导学

实践证明,孩子们对故事百听不厌,即使同一个故事讲上多遍,他们也不会厌烦;同样地,在课堂上讲故事,学生的注意力自然集中了,要学的也就自然而然听进去了, 故事教学就是这样一种可以两全其美的好的教学方法。故事教学是有一种真实性任务教学方式,它对于我们的数学课堂有着多种多样的作用。例如:在教学《探索规律》时,可以用《高斯的故事》导入,高斯是德国著名的大科学家,他最出名的故事就是在他10岁时,小学老师有事想出去,随手就出了一道算术难题:计算1+2+3+……+100=?他想: 这下可难倒了刚学数学的小朋友们,可是他刚放下粉笔,就传来了高斯的声音:“老师,我已经算好了!” 老师很吃惊,高斯解释道:因为1+100=101,2+99=101,3+98=101,……,49+52=101,50+51=101,而像这样的等于101的组合一共有50组,所以答案很快就可以求出:101×50=5050。通过这个故事,告诉孩子们,只要我们肯动脑筋,我们就可以发现生活中很多东西都是有规律的。

例如,教学“分数的基本性质”时,可用通过新颖有趣的故事,把学生带入到愉快而又充满探究的问题情境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如教学《分数的基本性质》时,贪吃的猪八戒吃西瓜,悟空巧妙设计四分之一、八分之二、十六分之四、三十二分之八,要求让猪八戒自己挑,八戒同意了,八戒说还是猴哥好。“当学生们被有趣的故事深深吸引时,教师设问:“小朋友,再问学生,他们每人实际分几个西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