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一 课程目标与教学设计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5/1/22 19:00:12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3)探究影响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主要因素;探讨民族资本主义在中国近代史上的地位和作用。 请各位老师点评一下,你们觉得这个设计怎么样?

专家: 这个设计很好,总体上是按照课程标准的要求进行的。它所体现的要求还是很明确的。但是,我有一个小小的建议,我觉得还可以分的更明确一点。比如,我们来看他幻灯片上的第一项 “ 写出张謇、周学熙、荣宗敬、荣德生等著名企业家 ” ,这是一个基本要求。后面 “ 指出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四个阶段 ” ,我认为可以把它拆开来作为第二项,这样可能会更明确一点。下面的第三项 “ 探究影响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主要因素;探讨民族资本主义在中国近代史上的地位和作用 ” 也存在同样的问题,可以把前后两项拆分开来,前面讲的是原因,后面是评价。这样看起来,要求就更明确了。

主持人: 这位老师设计的过程与方法的目标是: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感受个案、情境再现、论从史出、史论结合,参与讨论,进行问题探究和合作学习。 各位老师觉得这个设计怎么样?

专家: 我个人认为这个 “ 过程与方法 ” 的设计还应该更加详细一点,所涉及的过程和方法也要具体地设计出来。比如其中提到的 “ 论从史出、史论结合 ” 这样的学科素养,并不是学生一两天就能养成的。那就我们本课而言,教材中有哪些资源能够做到这一点?如果注意到这点,再与前面的知识与能力结合起来,这样在实际讲授的过程中,效果可能就更好了。

专家: 他这里 “ 论从史出、史论结合 ” 实际上是个原则,这在很多地方都可以用,它应该与上面提到的知识与能力更紧密地结合起开。例如前面提到 “ 探究主要因素 ” 、 “ 探讨地位与作用 ” 等,这在 “ 过程与方法 ” 里面就要写出来究竟是如何进行的,要点出探讨的具体要求。究竟是利用小组讨论的方法还是自己拿史料出来探讨呢?要有很明确的设置。

专家: 从目标设计的角度来看,可通过这样的设置来让 “ 过程与方法 ” 看起来更加明确,例如可以写成 “ 通过个案分析学会问题探究的方法 ” ,就比较明确了。

主持人: 接下来我们再来看一下 “ 情感、态度、价值观 ” 的目标设计:

3、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相关史实的学习,体会荣氏兄弟创业之艰辛以及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之艰难,认识帝国主义的侵略是阻碍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最根本的因素,自强不息的爱国精神是民族工业发展的不歇动力,形成不畏艰难、诚实守信的良好作风。 老师们对这段设计有什么看法呢?

专家: 这段设计我觉得完全可以参照上面的目标 “ 一 ” ,实际上目标 “ 一 ” 的设置虽然还需要细分,但条理还是非常清楚的。这段设置也是一样,可以参照 “ 一 ” 进行细分,这样条理会更加清楚。另外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把这段内容与前面的 “ 过程与方法 ” 结合起来。例如前面 “ 探讨影响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因素 ” 可以与 “ 艰难 ” 结合起来,这样学生的体验会更加深刻。这实际上一个连贯的整体设计。

专家: 我感觉这个目标设计最大的问题就是把 “ 知识与能力 ” , “ 过程与方法 ” 还有 “ 情感、态度、价值观 ” 这个三维教学目标分离了。我觉得像 “ 知识与能力 ” 里后两个方面的内容本身就是有联系的,离开张謇、荣氏等企业家的活动单独归纳发展因素是不妥当的。应该要把能力的培养与知识的教学紧密地挂钩。 “ 过程与方法 ” 也是这样的问题,上面有 “ 通过感受个案 ” ,那么究竟是什么个案?在表述目标设计时,就应该把这个个案写出来,而不应该采用这样笼统的说法。

专家: 对,这因该是一个整体的设计,应该进行整体的考虑。

专家: 不过我还有一个感觉,从整体上看,这个三维目标也不乏一些亮点。比如在 “ 情感、态度、价值观 ” 部分表述道:体味荣氏兄弟创业之艰辛以及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之艰难 ” ,实际上在我们的教学设计中就是一个亮点,非常好。

王 雄: 对,这里与第一部分 “ 知识与能力 ” 部份是可以紧密结合起来的。前面是要求说出名字,这样的要求可能简单了一点,当然还要看学生的情况。上面知识部份的 “ 一 ” 可以

与 “ 情感、态度、价值观 ” 紧密结合起来,不一定要分开。

主持人: 在一节课当中,导入设计也是非常重要的,下面我们再一起来看看这节课的导入设计:

导入设计 同学们!在上课之前我想问大家一个很简单的问题:将来你希望自己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很好!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梦想,只是选择不同,但你无论做哪项工作,都要是那个领域最棒最杰出的!好!今天我将从中国近百年历史中选取三位杰出代表!(荣智健、荣毅仁、荣德生照片) 引出主题: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各位老师,你们觉得这个设计怎么样?

专家: 课堂教学的第一个环节是导入,导入的效果如何将直接影响到这节课的进展。新课标要求老师像导游一样,我们知道导游要善于调动游客的情绪,让旅途轻松愉快,第一个景点就要紧紧地抓住游客,成为游客的兴奋点。导入就要激发学生的兴奋点。他从赏识学生的角度提出这样的问题,可以想像老师赏识学生时,学生是怎样的兴奋啊!学生的情绪调动起来了,对下面的课堂教学有极大的帮助。这个导入也非常切题,很快就转入对荣氏家族个案的学习,切入课堂教学的主题。所以说,这个导入设计还是不错的。

主持人: 其他几位老师有什么看法呢?

专家: 这个导入设计中提到,学生要做就做某个领域最杰出的人,并从中国近代史上选了三位杰出代表 —— 荣氏兄弟 , 我个人觉得这个设计还有值得商榷之处。例如我们大家都耳熟能详的一句话 “ 不想做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 ” ,与这里说的是同样的道理。但我想说的是将军毕竟是有限的,绝大多数仍然要做个好士兵。就算做士兵,一个忠于职守的士兵也是很好,很棒的!我觉得这里面隐含的问题是:什么是最好的?理想的目标一定要做将军,做某个领域的领袖人物,这可能就有些问题了。

专家: 对,这里涉及到设计背后潜在价值观问题。这个设计总体上是要对学生进行激励,但是按照朱老师您刚才讲的说法,这里可能会对学生产生误导 “ 我在班级中不是最棒的,那我就是失败的 ” ,这也是值得注意的。不过我们对年轻学生主要还是要提倡激励的,只是这个设计可以放在后面。曹老师,你看呢?

专家: 我觉得这个导入设计可以更简约一点,比如直接拿出荣氏兄弟的照片创设情境,然后直接进入主题 “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 ,这样更简约一些。

专家: 如果按照曹老师所说的,确实会简略一点。不过我想这个设计可能有这样一个考虑,就是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 ——“ 你想做个什么样的人 ” ,然后引出近代历史上三位杰出的人物。我觉得这可能和后面的教学内容有联系,和后面要讲授的荣氏兄弟创业的艰难历程有一定联系。如果后面讲课中能涉及到这一点,我觉得就很好了。 “ 你有一个伟大的目标吗?很好!但是成功没那么容易,要经历很多艰难困苦! ” 我想如果把这个思路贯穿在讲课当中,那么这就是一个用心良苦的设计了。

专家: 这还要看他后面如何设计的。

主持人: 这样的导入设计可能与学生更加贴近。好,下面我们再来看一个老师们不太熟悉的案例 —— 由南京的陈红老师提供的关于 “ 罗马法的起源与发展 ” 教学设计,这个导入设计有点长:

导入设计 — 1 “ 罗马帝国荣耀 ” 游戏画面: 师:同学们可能对这个电脑游戏很熟悉,玩游戏的关键是要守规则,就像人类社会的发展需要有法制一样。你们知道古代世界最为系统完备的法律体系是什么吗?是罗马法。 罗马人建立过一个庞大的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罗马帝国的维系主要依靠两大支柱:一是所向披靡的罗马军团,二是博大缜密的罗马法律。 导入设计 — 2 德国著名法学家耶林在其著名著作《罗马法的精神》中说: “ 罗马帝国曾经三次征服世界,第一次以武力,第二次以宗教(天主教),第三次以法律,武力因罗马帝国的灭亡而消失,宗教随着人民思想觉悟的提高、科学的发展而缩小了影响,唯有法律征服世界是最为持久的征服。 ” 导入设计 — 3 有同学提出,耶林为什么对罗马法有这么高的评价呢?是啊,既然世界上许多古老民族都有礼仪与法律条文,为什么唯独罗马法成了现代法治的最重要的渊源呢?为什么是罗马法?它对维系罗马帝国的统治起到了什么作用?对后世又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出示课题:第二课罗马法的起源与发展 各位老师,你们觉得这个设计怎么样?

专家: 我先来谈一下关于这个导入设计的第一部分。这个设计从学生非常熟悉的电脑游戏出发,由学生非常熟悉的游戏规则联系到社会的法制,联系到罗马法,这样学生在认识上能够进入一个快车道,非常顺畅地进入到下一个环节的学习中。我觉得这个设计是非常好的。

专家: 法律这个问题很抽象,离学生生活比较远,掌握起来还挺困难的。规则相对好一点,但还是很抽象知识。而游戏不抽象,游戏是学生非常熟悉的事物,那么由游戏出发,一点一点引申开来,我觉得这个设计很精彩!

专家: 其精彩在于自然,过渡很自然!

专家: 其第二个设计也可以用 “ 精彩 ” 这个词语来评价。这部分的设计,其理论高度是很高的,体现了一个成功教师的自身的理论修养。另外,这种导入的方式也很新颖,同时它符合新课程标准的核心内容。特别是其中的第三句话 “ 第三次征服,是以法律 ” ,直接点明了新课标的核心内容,是点睛之笔,确实很精彩!

专家: 对,我觉得这个设计前面是把很抽象的内容放低,把离学生生活很遥远的法律和学生非常熟悉的游戏结合起来,这是学生的一个兴奋点。而后面把这个抽象内容却放得很高,这个高不是教师自己说的,而是在学术界找一个权威,评论罗马法的地位。这样就从生活规律上升到很高地程度 —— 对规则的尊重就是法的精神。那么这个设计里面隐含的这样的深意,看起来没有什么,但实际内涵很深。

专家: 这个设计从游戏开始,一步步地深入。特别是设计三里面提出的问题 “ 耶林为何对罗马法有如此的评价? ”“ 世界上那么多古老的民族都有自己的法律条文,为什么唯独罗马法成了现代法的渊源? ” 从这里切入,问题实际上是来自于学生的,然后在教学过程中推动学生进行思考,体现了新课程改革最核心的理念 —— 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思维动起来。这一点,我觉得是非常关键的!

专家: 这个设计从学生的经验出发,到质疑,再到问题引入,逐步深入逐步提高。我想对于任何一个学生来说,这个设计都是精彩的!它可以让学生从日常的简单生活中悟出道理。这个设计的背后有深厚的思想、观念的底蕴,同时也体现了新课程改革给老师带来的创造力。

专家: 教师在进行导入设计的时候,一定要找到一个好的切入点,这样的导入才会既经济又有效。

专家: 这个设计应该是近年来我们看到的一个典范。后面设计的问题在前面是有铺垫的,如果没有前面 “ 一 ” 和 “ 二 ” 的铺垫,直接把问题 “ 三 ” 摆出来,学生的思维就没有距离,没有空间,就断裂了,那就完全是老师在想,而非学生在想。

主持人: 在设计中老师还有一个问题:史料该如何应用呢?我们先来看一下这个史料设计的案例:

史料设计: 《十二铜表法》 第5表:凡以遗嘱处分自己的财产,或对其家属指定监护人的,具有法律上的效力。 第8表:毁伤他人肢体而不能和解的,他人亦得以同态复仇而 “ 毁伤其肢体 ” 。 第9表:不得为了任何个人的利益,制定特别的法律。 第11表:禁止贵族与平民通婚。 —— 摘自《十二铜表法》 问:从材料中可以发现哪些信息?它的公布在当时会产生什么影响? 请问各位老师,你们对这个设计有什么看法呢?

专家: 这个设计还原了历史的原来状态。我们在讲《十二铜表法》的时候,学生自然会想:上面写了什么内容呢?那么这个设计考虑到了这一点,并且有目的地选取了一些内容。我想稍微留心一点的学生在看了选取的内容就会发现,它里面有一些内容和我们今天的法律制度是有冲突的,例如 “ 同态复仇法 ”—— 我砍掉你一个胳膊你就可以砍掉我一个胳膊,这样看起来似乎太残酷了,另外还有 “ 禁止平民与贵族通婚 ” 等这样一些问题我们同学可能会产生疑问。那么接着,问题就来了 ——“ 你从材料中发现了哪些信息? ” 这个问题看似中性,但我觉得关键是在后面,你得出的信息是《十二铜表法》里面的有些条文不够完善。那么 “ 为什么不够完善?这样一个不够完善的法律在当时的社会产生有什么样的价值呢?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 ” 我想这就是过程的问题了,这也是新课程目标的关键点。

专家: 这个设计考虑了学生的疑问点,是针对学生的疑问点来进行史料的设计。就一般的史料设计来说,有两点很重要:第一、史料的选择,你选择哪些史料?这个案例是从学生的疑问点来设计史料,那么我们也可以针对教学重点来设计史料,另外我们还可以针对学生的兴趣点来设计史料。第二、如何设计史料呢?首先我们都知道配合史料要有相应地问题,另外教师还要做好相关细节的准备。

专家: 您能不能举些例子说明呢?

专家: 比如说,有些史料,学生可能注意不到,老师在课堂上就要把容易疏忽的内容说清楚,包括字词和一些注释等等。例如旧教材中有一副图,是关于太平天国的一份文献 ——

《天朝田亩制度》,它上面有一行字 “ 太平天国癸好三年 ” ,当然课文上面讲了是 1853 年太平天国刊印的,可是 “ 癸好 ” 却并不属于干支纪年的称谓。这里我们就要注意到太平天国把干支中 “ 癸丑 ” 改为 “ 癸好 ” ,这种纪年方式是太平天国的独创,同时,太平天国把 1851 年金田起义作为纪元元年,所以是 “ 癸好三年 ” 。另外在新教材中也有很多类似这样的问题,教师需要好好把握。

专家: 您刚才讲的这个细节,学生会想:知道了又如何?这个时候就需要老师引导他们思考这里面的深层含义 —— 太平天国想改换天地,把过去的所有传统都改掉。这虽然是旧教材上面的内容,但是如果想要表现太平天国想 “ 改天换地 “ 的意思,仍然可以设计这个细节。

专家: 就刚才朱老师讲的内容,我想到我们古代史的设计。不管是世界古代史还是中国古代史,由于时间离我们比较久远了,史料的阅读,特别是文献资料的阅读,学生可能是有困难的,对学生而言,这部分是相对枯燥的。如果是仅仅是作为考试设计,是没有问题的,但是课堂教学就要设计出一点趣味来,让学生更加投入。文献资料本身无法改变其枯燥性,但是在问题设计时能否给学生一个角色,让学生投入进来?如果这样做的话,可能就会和学生形成互动。

专家: 谈到史料的问题,我认为我们这里的史料不应该仅局限于文本的东西。比如说刚才我们看到的《十二铜表法》是原生态的,文本的东西,但是我们也可以找现代法学家对它的评价,这则是属于我们现在常讲的 “ 第二手资料 ” 。除此以外,还可以有图片、照片、文物等等,所以史料应该是很丰富,但是其丰富性要服务于我们的课程目标。

专家: 王老师的意思我明白了 , 就是说,除了问题的设计可以让学生产生兴趣,史料的设计也可以更丰富。

专家: 关于史料我有这样的一个想法:史料是教材的组成部分,《十二铜表法》在这里作为史料展示是为了说明罗马由习惯法到成文法的演进。《十二铜表法》是罗马成文法的起点,虽然它是不完善的,反映了当时的社会是具有阶级性的。但是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十二铜表法》是习惯法到成文法的转变标志,是法制进程中的一个实证。从这个角度来看,这个史料就具有很重要的价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