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讲录_会性法师讲述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5/1/11 9:46:29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讲录

会性法师讲述

这篇经文很短,才二百四十四字,是念佛法门中非常重要的开示。出自《大佛顶首楞严经》,简称《楞严经》,详称《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全经共十卷,六万多字。本章出在第五卷末,佛问诸菩萨及阿罗汉,当初修行,在十八界中,从那一法入门?时有二十五位大菩萨、阿罗汉,各各叙说自己最初修行入门的下手功夫,即六根、六尘、六识、七大。大势至菩萨在二十五圆通中,列第二十四位,属于根大圆通,观世音菩萨为最后第二十五位耳根圆通。《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在楞严法会上,似乎并不重要,但对念佛人来说,却不可或缺。

现在大家所看的书,是民国初年台州府(即天台山)静权法师受邀于上海功德林为念佛善信所说,时间是民国三十六年国历三月二十五日,听众中有人将其笔记,很早就印成讲义流通,我收集了一百多本,预备将来讲时可用。因文少,若单印经文,只一张而已,虽然看起来很方便,但很难保管。我多年前曾在某地方讲经,因为时间短,只三天,选一最少字的经,印成一大张,没料到,经讲圆满,竟有人随手乱丢,也有人拿去包糖果,本图方便,反成亵渎法宝。有了这次经验,以后,短篇经文,不敢再印单张。

这本虽是讲义,大家听的时候,看正文便可,讲义留待自己有时间再研究。主要是第五页有印光大师书写的经文,为一代祖师的墨宝,也有人将其影印放大,弥陀殿中裱框,挂在前面左边墙上的就是。我讲并非全照讲义,当然,也有许多相同之处。

这篇经文,讲的人不多,若非听《楞严经》,或许很难有机会听到。现

在,先把经文念一遍:

大势至法王子,与其同伦五十二菩萨,即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我忆往昔恒河沙劫,有佛出世,名无量光。十二如来,相继一劫,其最后佛,名超日月光。彼佛教我念佛三昧。譬如有人,一专为忆,一人专忘,如是二人,若逢不逢,或见非见,二人相忆,二忆念深,如是乃至从生至生,同于形影,不相乖异。十方如来,怜念众生,如母忆子。若子逃逝,虽忆何为?子若忆母,如母忆时,母子历生,不相违远。若众生心,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去佛不远。不假方便,自得心开。如染香人,身有香气,此则名曰香光庄严。我本因地,以念佛心,入无生忍。今于此界,摄念佛人,归于净土。佛问圆通,我无选择,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得三摩地,斯为第一。

经文念一遍,对全文大略有个印象,再解说。下有“民国二十八年己卯季夏常惭愧僧释圣量书”字。

“己卯”农历六十甲子的己卯年。“季夏”春、夏、秋、冬四季,每季三个月,第一个月谓孟,第二个月仲,第三个月叫季,譬如春天,正月叫孟春,二月仲春,三月季春。四月是孟夏,五月仲夏,六月季夏。这篇经文是印光大师在民国二十八年六月夏天时写的。“常惭愧僧”印光大师自谦之词,说自己德学不足,时常心怀惭愧的出家人。“圣量”法名。字印光。依中国佛教习惯,法名又叫内号,师长才用,字号是外号,一般人方称,因此,大多数人只知印光,不知圣量,念佛圆通章裱挂在弥陀殿,常有人问我:圣量是谁?释圣量即是印光大师,后人尊为净土宗第十三代祖师。印祖一生非常注重弘扬《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老人家认为净土三经,尤其《阿弥陀经》教人持名念佛,一日至七日得一心不乱,并未详示持名方法,《无量寿经》也只说念佛好处,本章对持名念佛有相当完整的开示,故自印祖提倡后,一般净宗道场都有读诵解说,与《普贤行愿品》,净土三经,合称净土五经。文字比心经少,净土行者若忙,没空念《阿弥陀经》,

也有人将其当日课,每天读诵。

现在我照经文用讲话的方式说一遍,加深大家印象,再详细解释。 当时楞严法会上,释迦牟尼佛要弟子各说亲证境界,有二十五位菩萨、阿罗汉自我介绍,六根、六尘、六识,七大之地、水、火、风、空、识,都有阿罗汉、菩萨说明,其中耳根是留在最后(根大圆通之后)。识大之后,由大势至菩萨说明根大圆通,随弥勒菩萨后,即从座起,介绍自己亲证念佛三昧的经过。

“大势至法王子”,法王子是菩萨的通称,“与其同伦”同伦,共同以念佛法门自行化他的同道,“五十二菩萨”五十二非五十二个,而是借、住、行、向、地、等觉,再加十信前的干慧地,共五十二阶位,每一阶位都有无数菩萨,跟随大势至菩萨,参与楞严法会,闻佛说法。五十二阶位的无数菩萨,随大势至菩萨“即从座起”即刻从座位上起来,到佛法座前“顶礼佛足”,向佛行最敬接足礼,“而白佛言”合掌禀白释迦牟尼佛,自述亲证三昧的情形,下之经文,都是大势至菩萨讲的话。

“我忆往昔恒河沙劫,有佛出世,名无量光。”我回忆过去无量恒河沙劫以前,有位佛出现世间,名叫无量光。“十二如来,相继一劫,其最后佛,名超日月光。”一大劫中,先后有十二尊佛出世,连续相继在世间教化众生,最后一尊,名叫超日月光佛,就是我初学时的亲教师。“彼佛教我念佛三昧”,超日月光佛教我修念佛三昧。怎么修呢?

“譬如有人,一专为忆,一人专忘,如是二人,若逢不逢,或见非见”,譬如有甲乙两人,或张三、李四两人,张三念念不忘李四,李四早已忘了张三,这两人纵使重逢,相见不相识,如同未见般。“二人相忆,二忆念深,如是乃至从生至生,同于形影,不相乖异。”假使反过来,两人常相忆念,思念深切,不只今生今世,纵经多生多世生死流转,也如影随形,决不会分开。这比喻什么呢?专念者如佛,专忘者如众生,佛念念不忘众生,众生却不念佛,假使众生念佛,如佛念众生般,则如影之随形,永不舍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