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曼效应实验说明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5/2 9:13:10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实验简介:

塞曼效应是物理学史上一个著名的实验。荷兰物理学家塞曼(Zeeman)在1896年发现把产生光谱的光源置于足够强的磁场中,磁场作用于发光体,使光谱发生变化,一条谱线即会分裂成几条偏振化的谱线,这种现象称为塞曼效应。

塞曼效应是法拉第磁致旋光效应之后发现的又一个磁光效应。这个现象的发现是对光的电磁理论的有力支持,证实了原子具有磁距和空间取向量子化,使人们对物质光谱、原子、分子有更多了解。

塞曼效应另一引人注目的发现是由谱线的变化来确定离子的荷质比的大小、符号。根据洛仑兹(H.A.Lorentz)的电子论,测得光谱的波长,谱线的增宽及外加磁场强度,即可称得离子的荷质比。由塞曼效应和洛仑兹的电子论计算得到的这个结果极为重要,因为它发表在J、J汤姆逊(J、J Thomson)宣布电子发现之前几个月,J、J汤姆逊正是借助于塞曼效应由洛仑兹理论算得的荷质比,与他自己所测得的阴极射线的荷质比进行比较具有相同的数量级,从而得到确实的证据,证明电子的存在。

塞曼效应被誉为继X射线之后物理学最重要的发现之一。

1902年,塞曼与洛仑兹因这一发现共同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以表彰他们研究磁场对光的效应所作的特殊贡献)。至今,塞曼效应依然是研究原子内部能级结构的重要方法。

本实验通过观察并拍摄Hg(546.1nm)谱线在磁场中的分裂情况,研究塞曼分裂谱的特征,学习应用塞曼效应测量电子的荷质比和研究原子能级结构的方法。

实验原理:

一、塞曼分裂谱线与原谱线关系 1、磁矩在外磁场中受到的作用

(1)原子总磁矩在外磁场中受到力矩的作用:

其效果是磁矩绕磁场方向旋进,也就是总角动量(PJ)绕磁场方向旋进。

(2)磁矩在外磁场中的磁能:

由于

在磁场中的取向量子化,所以其在磁场方向分量也量子化:

∴ 原子受磁场作用而旋进引起的附加能量

M为磁量子数

g为朗道因子,表征原子总磁矩和总角动量的关系,g随耦合类型不同(LS耦合和jj耦合)有两种解法。在LS耦合下:

其中:

L为总轨道角动量量子数 S为总自旋角动量量子数 J为总角动量量子数

M只能取J,J-1,J-2 ?? -J(共2J+1)个值,即ΔE有(2J+1)个可能值。 无外磁场时的一个能级,在外磁场作用下将分裂成(2J+1)个能级,其分裂的能级是等间隔的,且能级间隔2、塞曼分裂谱线与原谱线关系:

(1) 基本出发点:

∴分裂后谱线与原谱线频率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