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11/9 2:48:05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精品文档
第五次作业(前三题写在作业纸上)
一、用有限差分方法求解一维非定常热传导方程,初始条件和边界条件见说明.pdf文件,热扩散系数α=const,
?T?2T??2 ?t?x1. 用Tylaor展开法推导出FTCS格式的差分方程
2. 讨论该方程的相容性和稳定性,并说明稳定性要求对求解差分方程的影响。 3. 说明该方程的类型和定解条件,如何在程序中实现这些定解条件。
4. 编写M文件求解上述方程,并用适当的文字对程序做出说明。(部分由网络搜索得
到,添加,修改后得到。) function rechuandaopde
%以下所用数据,除了t的范围我根据题目要求取到了20000,其余均从pdf中得来 a=0.00001;%a的取值 xspan=[0 1];%x的取值范围 tspan=[0 20000];%t的取值范围
ngrid=[100 10];%分割的份数,前面的是t轴的,后面的是x轴的 f=@(x)0;%初值
g1=@(t)100;%边界条件一 g2=@(t)100;%边界条件二
[T,x,t]=pdesolution(a,f,g1,g2,xspan,tspan,ngrid);%计算所调用的函数 [x,t]=meshgrid(x,t);
mesh(x,t,T);%画图,并且把坐标轴名称改为x,t,T xlabel('x') ylabel('t') zlabel('T') T%输出温度矩阵
dt=tspan(2)/ngrid(1);%t步长 h3000=3000/dt;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h9000=9000/dt;
h15000=15000/dt;000,9000,15000下,温度分别在T矩阵的哪些行 T3000=T(h3000,:) T9000=T(h9000,:)
T15000=T(h15000,:)%输出三个时间下的温度分布
%不再对三个时间下的温度-长度曲线画图,其图像就是三维图的截面
%稳定性讨论,傅里叶级数法 dx=xspan(2)/ngrid(2);%x步长 sta=4*a*dt/(dx^2)*(sin(pi/2))^2; if sta>0,sta<2
fprintf('\\n%s\\n','有稳定性') else
fprintf('\\n%s\\n','没有稳定性') error end
%真实值计算
[xe,te,Te]=truesolution(a,f,g1,g2,xspan,tspan,ngrid); [xe,te]=meshgrid(xe,te);
mesh(xe,te,Te);%画图,并且把坐标轴名称改为xe,te,Te xlabel('xe') ylabel('te') zlabel('Te') Te%输出温度矩阵
%误差计算
jmax=1/dx+1;%网格点数 [rms]=wuchajisuan(T,Te,jmax) rms%输出误差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function [rms]=wuchajisuan(T,Te,jmax) for j=1:jmax
rms=((T(j)-Te(j))^2/jmax)^(1/2) end
function[Ue,xe,te]=truesolution(a,f,g1,g2,xspan,tspan,ngrid) n=ngrid(1);%t份数 m=ngrid(2);%x份数 Ue=zeros(ngrid);
xe=linspace(xspan(1),xspan(2),m);%画网格 te=linspace(tspan(1),tspan(2),n);%画网格 for j=2:n for i=2:m-1 for g=1:m-1
Ue(j,i)=100-(400/(2*g-1)/pi)*sin((2*g-1)*pi*xe(j))*exp(-a*(2*g-1)^2*pi^2*te(i)) end end end
function [U,x,t]=pdesolution(a,f,g1,g2,xspan,tspan,ngrid) n=ngrid(1);%t份数 m=ngrid(2);%x份数
h=range(xspan)/(m-1);%x网格长度 x=linspace(xspan(1),xspan(2),m);%画网格 k=range(tspan)/(n-1); %t网格长度 t=linspace(tspan(1),tspan(2),n);%画网格 U=zeros(ngrid); U(:,1)=g1(t);%边界条件 U(:,m)=g2(t);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U(1,:)=f(x);%初值条件 %差分计算 for j=2:n for i=2:m-1
U(j,i)=(1-2*a*k/h^2)*U(j-1,i)+a*k/h^2*U(j-1,i-1)+a*k/h^2*U(j-1,i+1); end end
5. 将温度随时间变化情况用曲线表示
1008060T4020021.5x 104110.5t000.20.4x0.60.8
6. 给出3000、9000、15000三个时刻的温度分布情况,对温度随时间变化规律做说明。 T3000=100.0000 63.4362 34.2299 15.8021 7.4641 7.4641 15.8021 34.2299 63.4362 100.0000
T9000=100.0000 81.6930 65.6076 53.6839 47.3466 47.3466 53.6839 65.6076 81.6930 100.0000
T15000=100.0000 89.9415 81.0962 74.5310 71.0378 71.0378 74.5310 81.0962 89.9415 100.0000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根据数据分析,在同一个x点上温度随时间的增加而增加,但增幅变小。x-T图形仍为抛物线,但随着时间的增加,极值变小,图像变得平缓。
7. 用计算数据说明,并结合差分方程余项,空间、时间间隔对求解精度影响。 数据量较大,且原理相同,我取一个向量演示一下。
保持空间间隔不变,修改时间间隔,时间间隔加大,得到的误差加大。 保持时间间隔不变,修改空间间隔,空间间隔加大,得到的误差加大。 修改空间间隔的误差在增量比修改时间间隔的大。
从方差余项上来看,(没有公式编辑器。。。。只能从
ppt里粘贴了)这个余项里的△t,△x都在分母上,所以与误差成正比,且△x的次数应该是比△t高,故影响较大。
8. 用计算数据说明,稳定性要求对求解精度的影响。 修改稳定性,即修改x和t分的份数(ngrid),之后看误差。
稳定性越高,解的精度越高。即在满足稳定性要求(a*△t/(△x^2)<0.5)时,a*△t/(△x^2)越接近0,误差越小。
从概念上理解,稳定性越好,对引入时间层误差的抑制能力越强。所以误差越小。 二、调用MATLAB函数完成上述计算
1. 编写M文件求解上述方程,并用适当的文字对程序做出说明。 function pdepediaoyong m=0;
x=linspace(0,1,11);%x的网格 t=linspace(0,20000,101);%t的网格
sol = pdepe(m,@pdefun,@icfun,@bcfun,x,t);%调用函数 T=sol(:,:,1);%解 figure;%画图 surf(x,t,T) xlabel('x') ylabel('t') zlabel('T') 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