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经济学(高鸿业版)重点要点和试题集 - 图文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4/28 22:32:50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宏观经济学 第一部分 西方国民收入核算

1. 国内生产总值的概念:所谓国内生产总值(即GDP),是指一国或一地区在一定时期内运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物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GDP是一个“市场价值”的概念,这使得不同时期的GDP不能够直接比较,也使得象家务劳动、自给自足生产等不通过市场的活动很难在其中得到反映;GDP核算“一定时期内”“生产的”“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因此是一个相对纯净的流量指标,且该指标并不反映产品的实现情况;明确GDP核算的地域范围是“一国或一地区”,注意其在核算原则上与GNP的区别。由于人们经常把GDP作为指导和反映现代经济活动的最重要指标,因此读者在准确理解这一重要概念的基础上,必须清醒地认识到该指标的重大缺陷(如,GDP并不能准确反映一国居民享有的福利水平,以现有的GDP指标作为经济活动的指导有悖于可持续发展的目标,等等)。

2. 国民收入的核算:这里讲到核算国民收入(GDP)的两种方法:支出法和收入法。其中,支出法是在流通环节,通过加总各部门在最终产品上的总支出来得到GDP的数值。其基本公式为:GDP= C+I+G+X-M,其中:C为家庭部门的消费支出,I为企业部门的投资支出,G为政府部门的政府购买支出,X、M分别代表出口和进口,X-M就是国外部门的净支出。在这四类支出中,初学者不易掌握的是I即投资支出。首先要明确这里的“投资”与日常生活中“投资”在含义上有许多不同;其次还要从不同侧面了解投资的构成——从实物形态看,投资包括固定资产投资和存货投资;从价值构成上看,投资包括重置投资和净投资;从投资是否合意上看,投资包括投资需求和非合意投资。由此也可看出,由于在核算中包括了非合意的投资支出,这使得实际的GDP与下一章将要讲到的均衡的GDP具有根本的不同。

与支出法不同,收入法是从分配的环节核算GDP的,其基本公式为:GDP=工资+利息+利润+租金+间接税和企业转移支付+折旧。其中前四项为要素收入,后两项则不是要素收入。读者须搞清楚上述各项收入哪些会进入消费者的账户,哪些则会成为政府和企业的收入。只有这样,才有可能对各宏观收入指标之间的关系有一个准确地把握。

3. 储蓄—投资恒等式:储蓄和投资的恒等,是一种定义的恒等,也是基于国民收入核算原理的恒等。理解储蓄—投资恒等式的关键,在于搞清“事前的、计划的”指标与“事后的、实际的”指标的区别,前者是“合意”的,而后者可能包含“非合意”的部分。把这个问题搞明白,有助于弄清“事前的相等”和“事后的恒等”的经济含义,有助于增进对下一章将要讲到的均衡国民收入的条件“i = s”的理解。

两部门经济的恒等式:I≡S; 三部门经济的恒等式:I+G≡S+T或I≡S+(T-G);

四部门经济的恒等式:I+G+X≡S+T+M+K r或I≡S+(T-G)+(M-X+Kr)

1.国内生产总值:是指一个经济社会在一定时期内运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物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

2.国民生产总值:指某国国民所拥有的全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3.名义GDP:是用生产的物品和劳务的当年价格计算的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4.实际GDP:是用从前某一年作为基期的价格计算出来的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5.GDP折算指数:即名义GDP和实际GDP的比率。

6.最终产品和中间产品: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并由其最后使用者购买的产品和劳务叫最终产品;用于再出售而供生产别种产品用的产品叫中间产品。

7.总投资、重置投资和净投资:总投资是指增加或更换资本资产(包括厂房、住宅、机械设备及存货)的支出,是一定时期内增加到资本存量中的资本流量。其中,用于补偿资本消耗,以重置资本设备的投资为重置投资;总投资扣除重置投资为净投资。

8.存货投资:是指企业掌握的存货价值的增加(或减少)。

9.政府购买和政府转移支付:政府购买是指各级政府购买物品和劳务的支出;而转移支付只是简单地把收入从一些人或一些组织转移到另一些人或另一些组织手中,没有相应的物品或劳务的交换发生。

10.净出口:即出口减去进口的差额。

- 1 -

11.间接税:即税负能够转嫁的税种,如货物税或销售税、周转税等。 12.国民生产净值:即国民生产总值减去折旧之后的差额。

13.国民收入:指按生产要素报酬计算的国民收入,相当于一国生产要素在一定时期内提供生产性服务所得报酬即工资、利息、租金和利润的总和。

14.个人收入:即从国民收入中扣除公司未分配利润、公司所得税和社会保险税,然后再加上政府给个人的转移支付之后的收入。

15.个人可支配收入:即指税后的个人收入。对这种收入人们拥有充分的支配权,人们可据以决定消费和储蓄的水平。

·习题解答一、判断正误并解释原因

1.甲、乙两国并成一个国家,既便两国产出不变,其GDP亦不能与原来两国GDP之和相等。

分析:这种说法是错误的。合并本身并不能创造价值。GDP是对一国或一地区一定时期内全部最终产出的市场度量,只要合并前后两国产出不变,合并后的GDP亦应与原来两国GDP之和相等。 2.国民收入核算中,净投资可以为负,但总投资无论如何不能为负。 分析:这种说法是错误的。若存货的缩减额加上折旧额超过了新生产的建筑和设备的总价值,净投资为负;若存货的缩减额超过了新生产的建筑设备的价值,总投资也为负。

3.既然折旧和间接税不是要素收入,按照收入法这两项不应计入GDP。

分析:这种说法是错误的。因为GDP是当年全部最终经济成果的市场价值,折旧和间接税无疑应包括在里边。如将此两项排除在外,核算得到的就将不是GDP,而是大致相当于NI的一个指标了。

4.个人从公司债券和政府债券上都获得利息收入,则按照收入法,两种利息都应计入GDP。 分析:这种说法是错误的。收入法之“收入”,是国民收入初次分配形成的收入而非最终收入。个人从公司债券中获得的利息被视为要素报酬之一种,而政府公债利息属转移支付,属国民收入的再分配。 二、选择正确答案

1.用支出法核算GDP时,投资包括( C )。

A.政府部门提供的诸如公路、桥梁等设施 B.购买一种新发行的普通股

C.年终比年初相比增加的存货量 D.消费者购买但当年未消费完的产品 2.使用收入法核算GDP时,下面哪一项是不必要的( B )。

A.工资、利息 和租金 B.净出口 C.企业转移支付及企业间接税 D.资本折旧 3.下列各项可被计入GDP的是( C )。 A.家庭主妇的家务劳动 B.拍卖毕加索画稿的收入

C.晚上帮邻居照看孩子的收入 D.从政府那里获得的困难补助收入 4.一国从国外取得的净要素收入大于零,说明( A )。

A.GNP>GDP B.GNP=GDP C.GNP

5.假如一套住宅于2000年上半年建造并以9000美元出售,下半年出租,租金为600美元,同期折旧90美元,则该年度与此经济活动有关的总投资、消费和GDP分别为( A )。

A.9000美元、600美元和9600美元 B.0美元、 9600美元和9600美元

C.8910美元、600美元和9510美元 D.9000美元、1200美元和9600美元 6.在公司税前利润中,与个人收入有关的是( C )。

A.公司所得税 B.社会保险税 C.股东红利 D.公司未分配利润 7.下列那个指标可由现期要素成本加总得到( C )。 A.GDP B.NDP C.NI D.DPI 8.要从国民收入获得个人收入,不用减去下列哪一项( B )。

A.公司所得税 B.间接税 C.社会保险税 D.公司未分配利润 9.一般情况下,国民收入核算体系中数值最小的是( D )。 A.NDP B.NI C.PI D.DPI

10.为使不同年份的GDP具有可比性,需要对GDP进行调整,原因是( A )。

- 2 -

A.GDP是一个现行市场价值的概念 B.不同年份GDP的实物内容不同

C.不同年份的GDP所含的折旧和间接税不同 D.GDP包含了非物质生产部门的成果 11.下列指标中哪一个是存量指标( C )。

A.收入 B.投资 C.资本 D.进出口

答案1.C 2.B 3.C 4.A 5.A 6.C 7.C 8.B 9.D 10.A 11.C

三、 计算 1.据表13-1提供的某国经济数据(单位:亿元),求该国相应年份的GDP、NDP、C、I

和In(净投资)。 表13-1 新产建筑 5 5

新产设备 10 10

新产消费品 110 90

消费掉的消费品 90 110

估计一年现有建筑的折旧 10 10

估计一年现有设备的折旧 10 10

年初消费品的库存量 30 50

年底消费品的库存量 50 30

解:第一年各指标数值为: C = 消费掉的消费品=90亿元 I= 新产建筑+新产设备+年底消费 品的库存量-年初消费品的库存量 =5+10+50-30=35亿元 In =I- 估计一年现有建筑的折旧 - 估计一年现有设备的折旧 =35-10-10=15亿元 GDP=C+I=90+35=125亿元 NDP=GDP-(I-In)=125-20=105亿元 同理可得第二年各指标的数值为: C=110亿元,I= -5亿元,In= -25亿元 GDP=105亿元,NDP=85亿元 2.某年发生了以下活动:(a)一银矿开采了50千克银,公司支付7.5万美元给矿工,产品卖给一银器制造商,售价10万美元;(b)银器制造商支付5万美元工资给工人造了一批项链卖给消费者,售价40万美元。

(1)用最终产品生产法计算GDP; (2)每个生产阶段生产多少价值?用增值法计算GDP。 (3)在生产活动中赚得的工资和利润各共为多少?用收入法计算GDP。 解:(1)项链为最终产品,其售价40万美元即为与此两项生产活动有关的GDP。 (2)开矿阶段创造的增加值为10万美元,项链制造阶段创造价值为40-10=30万美元, 合计总增加值,有GDP=10+30=40万美元。 (3)在开矿阶段,工资7.5万美元,利润为10-7.5=2.5万美元;在项链制造阶段,工资为5万美元,利润为40-10-5=25万美元。两项工资和两项利润合计共40万美元。此即用收入法计算的GDP。

3.一经济社会生产三种产品:书本、面包和菜豆。它们在1998和1999年的产量和价格如表13-2所示,试求:

表13-2

1998年 数量 价格 书本 面包(条)

100 200 10美元 1美元 1999年 数量 价格 110 200 10美元 1.5美元 - 3 -

指标 第一年 第二年 菜豆(千克) 500 0.5美元 450 1美元 (1)1998年名义GDP;(2)1999年名义GDP;

(3)以1998年为基期,1998年和1999年的实际GDP是多少,这两年实际GDP变化多少百分比? (4)以1999年为基期,1998年和1999年实际GDP是多少?这两年实际GDP变化多少百分比? (5)“GDP的变化取决于我们用哪一年的价格作衡量实际GDP的基期的价格。”这话对否? 解:(1)1998年名义GDP为:100×10 + 200×1 + 500×0.5 =1450(美元) (2)1999年名义GDP为:110×10 + 200×1.5 + 450×1=1850(美元)

(3)以1998年为基期,1998年实际GDP为当年名义GDP1450美元;1999年实际 GDP为: 110×10 + 200×1 + 450×0.5=1525(美元)

两年间实际GDP增加的百分比为: (1525-1450)÷1450 ≈0.0517 =5.17% (4)以1999年为基期,1999年实际GDP为当年名义GDP1850美元;1998年实际 GDP为:100×10 + 200×1.5 + 500×1= 1800(美元)

两年间实际GDP增加的百分比为:(1850 - 1800)÷1800≈0.0278=2.78 % (5)对比(3)和(4)可看出,GDP的变化速度与我们选择用哪一年的价格作衡量实际GDP的基期价格有关。但需说明的是,一国GDP的变动源于价格水平的变动和最终经济成果数量的变动,不论采用哪一个基期价格计算GDP,都能将GDP中因价格变动引起的不可比因素剔除掉。如果从这个意义上理解,则基期的选择与实际GDP的变化无关。

4. 根据上题数据,以1998年为基期: (1)计算1998年和1999年的GDP折算指数; (2)计算这段时期的通胀率。 解:(1)以1998年为基期,1998年的GDP折算指数为1;1999年的GDP折算指数为 99年名义GDP/99年实际GDP= 1850/1525 ≈1.213 (2)以GDP折算指数为基础计算的通胀率为(1.213 - 1)×100% = 21.3% 5.假定某经济社会有A、B、C三个厂商,A厂商年产出5000美元,卖给B、C和消费者。其中B买A的产出200美元,C买2000美元,其余2800美元卖给消费者。B年产出500美元,直接卖给消费者,C年产6000美元,其中3000美元由A买,其余由消费者购买。

(1)假定投入在生产中用光,计算价值增加; (2)计算GDP为多少;

(3)如果只有C有500美元折旧,计算国民收入。 解:(1)A的价值增加为:5000美元- 3000美元 = 2000美元B的价值增加为:500美元- 200美元 = 300美元

C的价值增加为:6000美元- 2000美元= 4000美元

(2)由生产法核算GDP,易得其值为 GDP = 2000 + 300 + 4000 = 6300美元

亦可用加总所有部门最终产品的方法计算GDP。易知A、B、C三部门生产的最终产品分别为2800美元、500美元和3000美元,加总即得GDP数额为6300美元。

(3)国民收入额为:6300美元- 500美元 = 5800美元 6.从表13-3资料中找出:(1)国民收入;(2)国内生产净值;(3)国内生产总值;(4)个人收入;(5)个人可支配收入;(6)个人储蓄(单位:万美元)。

- 4 -

指标 数量 13-3表 资本消耗补偿 356.4 雇员酬金 1866.6 企业利息支付 264.9 间接税 266.3 个人租金收入 34.1 公司利润 164.8 非公司企业主收入 120.8 红利 66.4 社会保险税 253.9 个人所得税 402.1 消费者支付的利息 64.4 政府支付的利息 105.1 政府和企业的转移支付 374.5 个人消费支出 1991.9 解:(1)国民收入= 雇员酬金 + 企业利息支付+个人租金收入+公司利润+非公司企业主收入 =1866.6+264.9+34.1+164.8+120.8 =2451.2万美元 (2)国内生产净值 = 国民收入+ 间接税 =2451.2 + 266.3 =2717.5万美元 (3)国内生产总值 = 国内生产净值+资本消耗补偿 =2717.5+356.4 =3073.9万美元 (4)个人收入=国民收入-公司利润+红利-社会保险税+政府支付的利息+政府和企业的转移支付 =2451.2–164.8+66.4-253.9+105.1+374.5 =2578.5万美元 (5)个人可支配收入=个人收入-个人所得税 =2578.5-402.1=2176.4万美元 (6)个人储蓄=个人可支配收入-消费者支付的利息-个人消费支出 =2176.4-64.4-1991.9=120.1万美元 7.假定一国有国民收入统计资料如表13-4(单位:万美元)。 试计算:(1)国内生产净值;(2)净出口;(3)政府税收减去转移支付后的收入;(4)个人可支配收入;(5)个人储蓄。 表13-4 国内生产总值 4 800 总投资 800 净投资 300 消费 3 000 政府购买 960 政府预算盈余 30 解:(1)国内生产净值= 国内生产总值 -(总投资-净投资)

= 4800 -(800 - 300)= 4300万美元 (2)净出口 = 国内生产总值-总投资-消费-政府购买

- 5 -